董海薇 王海燕
持續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建立科學的專利預警機制是重要工作。在回顧我國專利預警機制現狀的同時,本文指出了中國專利預警機制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缺少系統的制度安排、基礎資源與手段有限和研發機構專利預警意識與需求不足等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完善措施,為推動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提供參考與借鑒。
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中國企業開始更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前期不重視專利預警機制建設,使得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蒙受較大損失。為了更好參與國際競爭,扭轉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中的不利局面,需要高度重視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
一、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的問題
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的問題更加突出,解決這些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是推進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的當務之急。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三方面:
(一)缺少科學系統的制度安排
當前,缺少科學系統的制度安排是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涉及部門多、制定力度不夠、政策落實不到位、各部門之間相互扯皮等問題較為突出。總的來看,無法協調推進專利預警機制建設。比如《關于加強國家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規定》對專利預警機制建設提出了要求,但是缺少細化要求與執行標準。
(二)研發機構的專利預警意識與需求相對不足
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研發機構專利預警意識與需求相對不足。從整體來看研發機構缺少專利預警機制、需求不清晰,而且幾乎沒有實質性的相關部門,因此更無從談起研發覆蓋各階段的監測、分析、報告與反饋機制框架。比如對100多家江蘇研發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僅有1/4機構有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其余機構均缺乏相應機構。
(三)基礎資源少,且手段不豐富
建設科學、有效的專利預警機制,其基礎是一套全面、完整的基礎專利數據,但是當前中國還不具備建設的基礎條件,現有專利信息服務平臺數據缺乏完整性、及時性和準確性。
另外,進行專利預警機制建設也需要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需要專業的數據處理工具。而專業處理工具價格較高,企事業單位難以承擔。同時,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人才也缺乏,美國5萬、德國3萬,而中國的專業人才相對較少,無法滿足專利預警機制建設的需要。
二、加快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的建議
(一)完善頂層設計及政策措施
根據“統一布局、分工協作、共建共享”的原則,國家科技部聯合地方政府完善專利預警機制建設的頂層設計,并出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從重點地區、行業和任務入手。關鍵在于,構建包括國家科技部、地方政府、行業機構等在內的專利預警機制建設,協同推進專利預警機制建設。明確各個機構在專利預警機制建設中的任務、責任、監督和考核等。
(二)進行以政府主導的專利預警機制試點建設
根據“先試點、后推廣、邊建設、邊完善”的原則,由政府主導推進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根據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要求,優先選擇一批有實力的單位進行試點建設,主要是探索服務模式、方法和應用領域。在試點過程中,支持相關部門、地方政府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專利預警機制建設。加強對試點推進成果的宣傳,通過高峰論壇、推介會等來提高研發單位的專利預警意識和需求。
(三)加快重點領域專利預警機制建設
在專利預警機制建設中,優先推進公益性科技信息機構、商業性專利服務機構等重點領域綜合性專利預警服務機制建設,由國家相關部門牽頭,在數據庫、方法、工具、經驗及知識等方面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尤其加快重點技術領域專題數據庫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共享共建。
(四)加快專利預警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推進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因此要加快專利預警機制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力資源建設扶持力度和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借助國家海外人才引進計劃,從國外引進一批理論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素質人才,并持續優化人才隊伍結構。
三、結論
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的現狀不樂觀,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加快推進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需要從頂層設計、開展試點、人才隊伍、重點領域等方面入手協同推進,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專利應機制,為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