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壇柳 許平山
教育從來就是一柄雙刃劍,既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扼殺人,我們要趨利避害,努力追求真教育,時刻避免偽教育,堅決杜絕假教育。教育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向,教師既要“因材施教”,又要“有教無類”,并且時時刻刻向學生傳遞正能量。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必須經過“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悟其漁識”三個境界。
事物本就存在一體兩面,有陽光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因為有光就有影。打開窗,讓陽光照進來,透過玻璃窗的光與影,拿起手中的書籍細細品讀。
教育就是光與影的魔術,正如《馬新功:做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校長》一文中所說,教育從來就是一柄雙刃劍,既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扼殺人,我們要趨利避害,努力追求真教育,時刻避免偽教育,堅決杜絕假教育。教育是文化在人們心靈鏡子中,如圖1所示,培養的學生就好像折射和反射出來的光,既有絢爛炫目的光彩,也有在水面搖擺的幻影。
一個物質最早只壞了一小個點,這是量變的開始,以后又壞了幾個點,直到整個物質都徹底腐爛之后叫質變,這種從量變到質變的整個過程,我們可將其稱之為“負值道理”;物質樹的枝葉間最早長出一個小點,逐漸長成芽胞、
花蕾、花朵、小物質、大物質、熟透的物質,這種發生、發展、壯大的全部過程是相連關系,我們將其稱之為“正值道理”,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必須經過下面三個境界。
一、“光與影”教學法的第一重境界——“授人以魚”
二、“光與影”教學法的第二重境界——“授人以漁”
三、“光與影”教學法的第三重境界——“悟其漁識”
①中國傳統教育元素與專業方法融合的迫切需求
第一,我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專業的源泉。設計師在學習借鑒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藝術鑒賞能力,開闊藝術審美視野,在設計創意時把傳統文化原創性和超越時代的審美價值體現在專業當中,達到傳統文化與專業的互通、互動、互補、互融。第二,我國傳統文化元素是專業的根基。我國歷史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很多傳說故事和圖案既是專業的源泉,又是專業的文化根基,這些傳統文化根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和背景,它保留著中華民族所共同認可的文化遺產。在專業中運用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將會給專業增添無窮的魅力。
②生態專業綠色創新發展理念的時代趨勢
生態專業就是將建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本質就是能將數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個超級建筑中,通過組織(設計)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態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筑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例如星球大戰中的死星,黑客帝國里的"錫安"和蟻哥正傳里的蟻丘。現實中的案例有德國的"三升房"、奧爾良的"諾亞"等。因此,建立具有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的生態專業系統是時代趨勢。
高校是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場所,深入發展院校的已有的優秀文化成果,并積極凝練適合自身階段特點的校園文化,不斷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性。
比如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成果有:
① 校園物質文化是高校各種客觀實體存在的總和(包括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等各種設施),是校園文化的基本載體。如教學樓、活動中心,實驗室等。
② 校園制度文化是高校各項規章制度總和(包括辦學過程中與學校有相互關系的外界建立的有關機制及學校內部各種規章制度),是保證學校與外界、學校內部各活動正常進行的機制。
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全體人員長期或短期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的總和(如價值觀、行為模式、學校傳統、校風、校訓、教風、學風、班風、作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而校園文化建設的存在的問題有:
校園文化中的亞文化愈演愈烈,大眾文化難以形成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難以形成示范作用,學院的校園文化受到不良影響,從而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軌道。
①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思路和目標,校園文化的主體責任感不強,忽視師生員工的同步發展。
②注重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忽視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存在。
一、初探特色校園文化構建的基本方法
如何加強高校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要用新理念和新思維建設當代校園文化,必須堅持開放性與選擇性相統一、規范性與滲透性相統一、人文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三個建設原則”。其體現為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弘揚核心價值體系相結合,科學的發展觀與構建的校園文化相統一。因此特色校園文化構建的基本方法是從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等三個維度進行了詳細的理論分析與實踐探討,提出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建設方案。
三、特色校園文化形象系統構建的理論基礎(“文化基因”的淵源)
一個系統的研究必然存在著其特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以及足夠的技術支持,特色校園文化形象系統的構建需要深層次的挖掘校園文化的特色。
(1)構建特色校園文化形象系統中的“文化基因”之一:辦學特色和教學定位
校園文化不是獨立存在的,它需要一定的平臺和載體,這個平臺的建立需要一方面繼承學院校園文化建設中對辦學特色和教學定位的精辟概括,如安徽職業學院的“訂單式教育”,另一方面將最具價值的理論成果引入企業文化,突出職業教育特征,造就“雙師型”、“能師型”教師團隊,為校園文化活動帶來企業文化的新風。要求學校全方位的實施“校企結合”,在辦學各個環節中都滲透企業文化的熏陶,特別是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更能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文化的精髓和特點,掌握企業高新技術的應用狀況和對所需人才的要求。這些理論思想的精髓都流淌在每一個學院教職工的血液里,從而形成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的“文化基因”。
(2)構建特色校園文化形象系統中的“文化基因”之二:信息化下的文化建設
①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實訓平臺,顛覆傳統工作模式,完成專業行業“創客空間”的建設,并為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提供平臺。
②“創客”指的是將自己的創新想法變為實際產品的一群人。他們勇于創新、自己動手、主動學習的精神正是學生所需要的。因此項目組成員將以團隊為單位,設計屬于自己團隊的智能室內空間,同時設計老師及助教將輔助學員將設計作品制作成三維模型,同時將由“創客空間”的合作伙伴將相應的三維模型進行3D打印。
③在借鑒BIM技術在專業中的應用的基礎上,研究BIM技術在室內專業中的應用方法,并發揮BIM技術在專業中的優勢。通過BIM信息化平臺,聯通教師和學生的數據,對于學生的相關實訓數據可以及時反饋給老師,聯通建筑教學模型設備和學校教學平臺,如虛擬仿真教學類系統、資源庫系統、VR系統等,聯通學校與企業資源,將行業最新的技術資源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推向學校。將BIM技術運用到專業中,通過繪制室內三位模型的同時,也生成了詳細的明細表,施工圖,詳圖等,在完成方案設計的同時,也完成了專業的參數化設計,完成“互聯網+”實訓平臺的建設。
教育的道路上,背面是恢弘的城,前面是水面搖擺的幻影。教育者是行走的向日葵,行走,是為了追逐夢想;向日,是為了收獲陽光。盛開是對職業理想的無盡仰望。
基金項目:1.“校園文化”教育思想在生態專業中的運用方法研究,項目編號(SK2017A0543)。2.項目名稱 安徽郎溪儺舞“跳五猖”儀式研究,項目編號(SK2017ZD41)。3.安徽省創新創業研究項目:安徽非遺融入服裝與藝術教育的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 編號:XM-17。4.在BIM信息化模式下裝飾設計“創客空間”建設研究,項目編號(azy2016kj05)。5.基于云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建筑裝飾設計》課程為例,項目編號(azy2016zt06)。6.《室內軟裝飾設計》“專業+創業”在線特色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azjxh17133)。
(作者單位: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