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蕾
21世紀的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個性化。人工智能滲透到教育行業,讓機器幫助人學習,正是為實現教育個性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自2004年從線下教育起家,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的發展路徑,總是帶著幾分引領潮流的特立獨行意味。這兩年新航道的發展速度很快,目前全國語培業務覆蓋40多個一級二級城市,三百多個校區,穩定的學生流量讓同行人十分艷羨。近日,一直在線下教育領域昂首前行、專注學校和課堂等實體教學的新航道,卻有了一個引人側目的“新動作”: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胡敏聯合李小虎、王光宇等人工智能領域數位專家共同發起成立鯨航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一款面向大學生和青年人群體的人工智能英語學習語伴—鯨小愛英語APP。
主打線下教育的語培“大鱷”首次試水線上教育,在行業內一石激起千層浪。鯨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便獲得了數千萬元人民幣投資。
“投資有很多風口,也都很賺錢。但我現在看好的大方向是教育。”胡敏這樣解釋鯨航的基調。
教育行業的社會和物質價值自不必多言,早前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在《資本的形式》中就提出了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的概念,文化資本是一種通過教育洗禮,歷練而成的個人優勢。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把財富越來越多投入到各種“無形”的消費和投資—更好的服務、更優質的教育、最好的醫療保險。“全球化和數字化是我最關注的兩件事,但這兩件事都是以教育為中心的”胡敏如是說。
“人工智能”與“教育”一拍即合
鯨航CEO李小虎在采訪的一開始就說道,當他們第一次拿著產品策劃找到胡老師的時候,胡老師簡單明快、得體扼要的風格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胡老師讓他摒棄長篇大論,簡明扼要地講明白鯨小愛這個產品。“其實后來我發現,在簡潔的闡述背后是胡老師對這個產品、對人工智能+教育模式的系統了解和深入研究。”
“我很早就關注人工智能了,親身感受著它與各行各業快速滲透融合,進而重塑整個社會”,胡敏說企業家最怕的就是不學習,最怕落后于時代。“與時俱進,與狼共舞,是我最喜歡的8個字。”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興的科學,早在1956年,約翰·麥卡錫等人便開始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開會研討“如何用機器模擬人的智能”。會上,提出“人工智能”這一概念,標志著人工智能學科的誕生。經過60多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已取得重大進展,2010年以來,深度學習與大數據興起帶來了人工智能的爆發。尤其是2016年3月,人工智能系統AlphaGo對戰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并最終獲勝,讓“人工智能”這個科學名詞走進大眾視線。
基于大數據的深度學習使強人工智能成為可能,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漸精進,它分別在語音識別、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攻城略地”,相關進展也應用于醫療、交通、制造、金融等領域,“智能+X”成為人工智能驅動第四次技術革命的最主要表現方式,并開始重塑相關企業、市場和行業。
作為具有前瞻價值的領域,教育行業自然受到人工智能的關注,而人工智能或將成為教育投資人最為看好的賽道之一,兩者一拍即合。教育行業內已有很多公司正加速布局教育人工智能在教育方面的部分應用,豐富了教育產品體系。
“我一直在觀望,之前沒有下定決心去走這步棋。”
“思深以致遠,謀定而后動”用來形容胡敏的風格,比較貼切。胡敏帶著新航道一路創業走來,深諳這其中的道理。創業最怕“摸索”,因為創業本沒有路,需要的是遠見卓識,對未來趨勢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堅定地在這個方向推動和努力。
技術與教育深度結合才能碰撞出火花
“21世紀的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個性化教育。人工智能為教育服務,就是實現機器幫助人更有效的學習,實現個性化。”胡敏這樣說。
在如今的教育浪潮中,以知識積累為目的的教育已經過時。知識是可以傳授的,智慧是不能傳授的,需要自己去尋找和體悟,自己尋找答案。在此之下,所有的學習最終都是自我學習。
而自我學習,實現起來并不容易。倘若可以借助技術,或許一切都將迎刃而解。鯨航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它的產品“鯨小愛”與新航道的線下教育系統深度融合。在胡敏看來,想要用技術推動教育體驗的變革,不僅需要懂技術,而且還需要懂教育,教育理論,教育模式和教育發展的未來,技術必須和教育深度融合才能碰撞出火花。
一般來說,人們常常是用科技驅動公司發展。“但我們這個公司,與眾不同,是雙核驅動。這兩個核,便是科技和教育。也就是說,在鯨航的發展過程中,科技和教育這兩個因素是雙管齊下、唇齒相依的。”胡敏說。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實現個性化、公平和高效
“2016年前后,很多創業公司在‘拿著錘子找釘子,我們在找最適合人工智能這把錘子的那顆釘。”鯨航CEO李小虎說。“當時考慮了兩個重要的點,一是人工智能會催生生產力的變革,那么哪個行業會出現生產力的問題,比如重復性勞動的問題,哪個行業就更加需要人工智能的參與;二是互聯網的全球性。”
基于這兩個概念,鯨航團隊選擇了教育行業。而教育所應做到的個性化、公平,讓世界各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有質量的教育,還有最重要的效率。在線下課堂里,每一個老師能夠覆蓋到的學生都是有限的,講課效果也會隨著時間的拉長而遞減。
“人工智能可以將最好的服務帶給每一個人,滿足了個性化需要,實現了教育的公平同時保持始終如一的高效。”李小虎說AI技術與教育就像是齒輪一樣,密切地咬合起來。因此,他們找到胡老師,與胡老師一起去做鯨小愛產品。“我們希望能夠把服務無差別地帶給每一個人,這是我們做鯨小愛的初衷。”
只有當在線教育體驗和線下面授相匹敵時,在線教育才會有更大的發展。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會僅限于直播技術,在個性化學習、培訓大數據等方面有更大的影響。
解決中國學生口語學習的痛點
鯨小愛面向大學生和青年人。有過切身體驗的人都知道,大學和高中最大的區別,就是高中時老師手把手地教你,而大學后,老師只會給你一個方向,剩下的99步,要你自己走完。要知道,這世界上所有的高手,都有著超強的自學本領,很多重要的技能,也得靠自學。
而外語口語不好是目前大學生面臨的主要溝通障礙,學生想要表達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怎么說,大腦一片空白。尤其是當學生出國之后,更能體會到語言不利帶來的不便。
“勤奮用功”、“埋頭讀書”、“比較沉默”是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留學生的群體印象,“課堂沉默”也反映了很多留學生的通病。
英語并不是中國學生的母語,而且與中文差距還很大,在課堂上同學們熱火朝天地討論時,很多留學生經常覺得自己跟不上節奏,好像大腦和嘴巴都不聽使喚,也就缺少了參與感。提高英語口語,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打破沉默”形象的基礎。“鯨航將AI與教育相結合,從解決學生口語不好這個痛點入手,這是鯨小愛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胡敏說道。
“李小虎和王光宇的團隊找到我的時候,我也在考慮發展線上教育產品。”胡敏說這給彼此的合作提供了一個機會。但更重要的是,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選擇投資鯨小愛,關鍵是考慮到他們團隊技術的成熟性和應用 性”。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落地
據了解,鯨小愛英語是第一個將“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實踐應用的產品,研發團隊也是國內最早從事語音技術研究的團隊之一,不僅擁有國內頂尖的語言技術,而且擁有完整的語音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主研發能力和知識產權。
鯨航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小虎曾任職于著名投行中金公司,之后進入人工智能領域創業,擁有豐富的產品研發及管理經驗。鯨航COO王光宇則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后,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人士。清華大學的人工智能研究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在全球高校AI實力排行榜上,清華大學與卡內基梅隆大學、康奈爾大學并于世界前列。今年6月,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李兆基科技大樓揭牌成立,這也是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舉措。鯨小愛產品團隊的高知水平也成為胡敏的重要考慮因素。
“做口語產品,鯨航團隊的技術與口語教學有很多共通的點,兩者結合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比如,我們的語音技術針對語言學習層面,有多年的技術經驗,與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的語音技術位于同等水平。此外,我們還在做一些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語言處理)的研發,比如這句話說得是否符合語境,語法是不是很地道。”王光宇對鯨小愛產品做了技術方面的分析。
人工智能真正為學生創造一種實踐語言的機會
“人工智能應該在外語學習方面更加發揮作用。”胡敏說現在許多外語學習者,常見的問題就是缺少練習。人工智能24小時不知疲倦,如果一個老師帶著學生讀一句話讀20遍,老師多少有些疲倦,但機器哪怕讀200遍也不厭其煩,始終保持同樣的耐性。
在胡敏看來,語言練習上,人工智能會大有作為,“能夠真正地為學生創造一種實踐語言的機會”。“我讀大學的時候,自己拿著小鏡子練習發音。現在科技真的進步了,人工智能不僅給每一次練習評出分數,還會循環陪練。這就是人工智能為口語學習創造的價值所在。”胡敏強調,語言學習本來就需要不斷重復,不斷練習,而機器人與老師的區別,便是它可以不厭其煩、始終如一地陪著學生練習口語。
“所有的行業都值得讓人敬畏。胡敏老師做了幾十年的英語老師,他的行業經驗和語言學習的理解讓人不由自主地崇敬。他知道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課程,需要什么樣的服務。雙核驅動里的教育驅動,在胡老師這里可以提供很大的滿足。”李小虎說鯨小愛英語的課程內容是由數位具有海外背景及多年教學經驗的資深老師和原雅思考官等資深英語學習專家共同研發、打造,向中國大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英語口語學習內容與課程服務。
“鯨小愛”的出現推動了口語學習和人工智能的緊密結合,更期待它從“叫好”到“叫座”的轉變,讓高大上的產品形象轉換為實際應用的服務評價。同時在人工智能領域,創造出更滿足大眾需要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