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姣


【摘 要】 目的:探究和分析人文性關懷護理服務對產科孕產婦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產科收治的孕產婦6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兩組,每組各300例。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護理,而觀察組應用人文關懷護理服務。統計兩組孕產婦在產科護理期間的產科知識掌握程度、母乳喂養情況,及其護理滿意度。結果:結果顯示,觀察組孕產婦在經過人文性關懷護理后產科知識掌握程度評分(9.2±0.7)分,母乳喂養成功率高達96%,而對照組產婦的知識掌握程度評分(6.7±0.9)分,母乳喂養成功率僅有80%。存在可見差別,P<0.05。而兩組孕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可知,觀察組滿意度98%,而對照組滿意度90%。差別顯著存在,P<0.05。結論:臨床產科針對孕產婦應用人文性關懷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提高其知識的掌握程度,改善母乳喂養的情況,保證了整體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
孕產婦;人文關懷護理;滿意度
孕產婦在懷孕和分娩過程中[1],生理和心理都需要承受較大的考驗。而臨床傳統的護理模式多注重患者身體的護理,往往忽視了心理的需求。人文關懷護理服務是以患者為中心[2],在提供專業的技術護理服務的基礎上,積極地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營造互相尊重的氛圍。筆者結合目前臨床產科護理的現狀,探究和分析人文性關懷護理服務對產科孕婦滿意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產科收治的600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兩組,每組各300例。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護理,而觀察組應用人文關懷護理服務。其中,初產婦180例。孕產婦的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8.6±1.1)歲;孕產婦分娩前的體質量64.8~79.3Kg,平均體質量(70.2±1.4)Kg;孕產婦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7±2.1)周。比較兩組孕產婦的年齡、孕周、體質量等一般資料可知,無明顯差異,P>0.05。
1.2 納入標準
本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會同意[3],孕產婦年齡<35歲,且孕產婦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胎兒經過B超檢查均發育正常。
1.3 排除標準
1)胎兒發育畸形;2)孕產婦存在肝腎功能損傷;3)孕產婦存在精神病家族史[4];4)孕產婦存在器質性損傷;5)孕產婦存在吸煙飲酒史;6)孕產婦依從性差等。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 應用常規的護理模式,記錄孕產婦的體溫、心率、胎兒等指標。在孕婦分娩的過程中[5],護理人員要積極地鼓勵和安慰,給予產婦一定的分娩技巧。積極地關注產婦的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緊急情況,立即采取應急預案。
1.4.2 觀察組 給予人文關懷護理服務,具體步驟如下:1)病房環境護理。在孕產婦的住院觀察和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為她們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保證病房的干凈整潔,定期的更換床褥和通風。并且在病房中放置綠色植物,為灰白的病房添加一抹顏色。2)基本飲食護理[6]。孕產婦在護理期間主要以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為主,配合綠色的蔬菜和水果食用。嚴格提高孕產婦的依從性,嚴禁她們接觸辛辣、高脂肪的食物。3)健康知識宣教。護理人員根據孕產婦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方面進行分層次的宣教,讓每位孕產婦都能掌握產科相關知識和母乳喂養技巧。4)心理護理。在孕產婦分娩前后,其心理和生理都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護理人員要善于觀察孕產婦的心理變化,及時地安慰和鼓勵產婦。另一方面幫助孕產婦尋找疼痛的原因,讓孕產婦做好心理準備。
1.5 評價標準
統計兩組孕產婦在產科護理期間的產科知識掌握程度、母乳喂養情況,及其護理滿意度。其中,產科知識評分(0~10分),評分越高代表孕產婦的知識掌握情況越好。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采用率(%)、(±s)表示,采用χ2檢驗、t檢驗,以P<0.05為界限,作為是否具有統計學差異的標準。
2 結果
2.1 知識掌握評分和喂養成功率
結果顯示,觀察組孕產婦在經過人文性關懷護理后產科知識掌握程度評分(9.2±0.7)分,而對照組孕產婦的知識掌握程度評分(6.7±0.9)分。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高達96%,而對照組母乳喂養成功率僅有80%。存在可見差別,P<0.05。見表1。
表1 知識掌握評分和喂養成功率[(±s),n(%)]
注:與觀察組相比,*P<0.05
2.2 滿意度
兩組孕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可知,觀察組滿意度98%,而對照組滿意度86%。差別顯著存在,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產婦的護理滿意度[n(%)]
注:與觀察組相比,*P<0.05
3 討論
人文關懷護理服務的本質是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輕松的醫護環境[7],充分地放松孕產婦的精神狀態,使其愉悅地接受治療。它是一種整體性全面化的創新型護理模式。對于不同的孕產婦積極地應用不同的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善孕產婦的心理健康。相較于傳統產科護理模式,人文性護理服務要求的工作內容更多,范圍更廣。臨床在開展人文關懷護理服務過程中[8],護理人員應不斷提升自我,對自己的護理工作有科學、準確的定位與認知。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積極調動自我創造性與能動性以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增強與孕產婦之間的溝通,從而提高產婦的滿意度。本文數據結果顯示,觀察組孕產婦在經過人文性關懷護理后產科知識掌握程度評分(9.2±0.7)分,母乳喂養成功率高達96%,而對照組孕產婦的知識掌握程度評分(6.7±0.9)分,母乳喂養成功率僅有80%。存在明顯差別,P<0.05。而兩組孕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可知,觀察組滿意度98%,而對照組滿意度86%。差別顯著存在,P<0.05。
綜上所述,臨床產科針對孕產婦應用人文性關懷護理服務可以有效提高其知識的掌握程度,改善母乳喂養的情況,保證了整體護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蔡冬桂.人文關懷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體會[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7,05(05):171-173.
[2] 孔靈芝,陳潔.人文關懷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3,23(04):747-748.
[3] 符李茹.人文關懷應用在產科分娩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05):201-202.
[4] 王麗.產科分娩護理中實施人文關懷對其護理舒適度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探討[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7,04(02):157-158.
[5] 殷素華,阮小康.優質護理服務”在婦產科中的應用及工作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3,(04):779-780.
[6] 楊莉,李中蘭.人文關懷在產科護理服務中的應用體會[J].北方藥學,2014,(05):159.
[7] 徐振彥,初鈺華,韓菲菲.淺談人文關懷護理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03(11):111-112.
[8] 林梅寧.產科護理中人文關懷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5,(0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