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上周你說了滬指縮量下跌動能減弱,并且離反彈不遠了,本周確實如你所說!
袁月:這還是把握了存量資金主導下的市場特點。縮量是比較重要的信號,之后的反彈概率大,相信熟悉我的朋友都對這個方法會有所了解。不過同時也要明白,縮量后出現的只是普通的反彈,并不是反轉。
本周滬指3155點附近的缺口已經回補,第一小目標已經完成,3190點也是比較重的壓力位。創業板指數主要還是受制于1850點附近的壓力,上方缺口應該也是目前量能下反彈的極限目標,對于指數來說上漲空間并不大。
所以操作上繼續做差價為主,總體倉位還是要控制,特別是倉位重的投資者要根據個股反彈情況降倉位。
主持人:本周熱點板塊輪動比較快,該如何把握呢?
袁月:近期題材股炒作的套路還是資金喜歡集中力量玩龍頭,比如填權概念的龍頭華峰股份和永和智控,連續漲停后為整個板塊打出溢價空間。在它們被特停后,資金選擇了低位個股進行接力。但投資者要明白,龍頭股才是核心,當龍頭復牌或者出現調整后,跟風個股的表現就會失色很多。
相對于題材股,本周權重白馬表現更好。除了由于調整的時間相對較長、位置相對低的因素以外,更重要的還是由于業績的支撐。比如白酒板塊,普遍一季報增速不錯,并且資金開始挖掘二三線品種。周期股中的漲價概念,如有機硅、染料等回調后也還有機會。
總之,對于白馬股的策略依舊還是要維持中長線的思路,尤其是在基本面繼續向好的前提下,調整才是機會。
主持人:鋰電池板塊本周表現也比較強勢,這也是你比較看好的中線板塊之一。
袁月:是的,不過還是要深挖細分領域。之前在文章中說過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這個方向,代表公司是當升科技和杉杉股份,本周漲幅均超過20%,再次創出新高。
其實,投資者可以仔細觀察它們的走勢。股價經過3月份的一波上漲后,出現了近兩個月的調整,而創出新高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這就是節奏和特點。
目前之所以股價并沒有形成明顯的趨勢,主要還是由于高鎳目前尚未大規模量產,但行業發展趨勢已經確立。隨著需求不斷加大、產量逐步提升,最后都會反映到公司的基本面和股價走勢上,對這種概念還是需要耐心的。
主持人:CRO行業的藥明康德本周正式上市,而你在1月底分析過的泰格醫藥似乎也屬于這個行業,至今最大漲幅已經超過60%。現在怎么看這個行業的投資機會?
袁月:泰格醫藥也屬于CRO行業,并且也算行業佼佼者之一,只不過它以臨床服務為主,而藥明康德是以非臨床服務為主。所以二者雖屬同一行業,但主要業務還是有區別的。
藥明康德作為國內CRO的巨頭企業,市場普遍給的預期比較高。其實這家公司早在2007年就在美股上市,只因估值太低,所以就選擇了退市。之后公司改變策略,將自己的業務進行拆分,選擇不同途徑登陸資本市場。合全藥業在新三板上市,藥明生物選擇在香港上市,藥明康德則是選擇回歸A股。
關于CRO行業的發展潛力也是值得關注的。因為盡管我國醫藥市場保持較快幅度的持續穩定增長,但醫藥企業產品創新和研發能力還處于較低水平。過去幾年,我國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均不到2%,而在以創新專利藥為主的跨國知名制藥企業,這個比例平均高達15%以上,即使是在以仿制藥為主的印度藥企,其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也遠高于我們。因此,與國外藥品研發市場相比,我國的新藥研發市場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近年來,隨著我國政府加大了對新藥研發的支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產業政策,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規模逐年上升,再輔以行業巨頭的上市,無論是短期還是中期,對相關概念股都會形成刺激。目前A股涉及此領域的上市公司大概有10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