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香 鎮玲
什么是真情實感?所謂真情實感就是真摯的感情,實在的感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正所謂言為心聲,文章應該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可是,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學生作文抄襲、仿作、套作等“二手”假作文比比皆是,現在仍有大多學生的作文無病呻吟者多,真情實感者少。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實來自生活。對生活真誠,不要欺騙生活,因為生活本身是真實的。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呢?就平時的教學實踐,我總結了以下幾個觀點: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的最大難題莫過于素材的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寫作水平的前提。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多讀、多看,充分利用各種有效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1.學會用觀察手段積累素材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主要途徑,是從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能力,尤其對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時,首先教師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他們學會有條理地觀察事物。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重點、目的。另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時捕捉新鮮的有意義的目標。
2. 通過提高閱讀能力積累素材
小學生的社會閱歷淺,涉世未深,積累的寫作素材也比較少。而完全憑想象胡編亂造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經常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少年兒童喜愛的中外文學名著,并適時開展諸如講故事比賽、寫成語比賽等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摘抄名言名句,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鼓勵學生勤于動筆,對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或片段,鼓勵學生背誦、抄錄和仿寫。我認為,只有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身臨其境,才能獲取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因此,我們不僅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還引導學生把所聽、所見、所想、所感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以便整理使用。
3. 在活動中積累素材
教師要緊扣教材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活動,如小飼養、小采揀、小制作、扯青、放風箏、野炊、跳繩、拔河、田徑賽、球賽、故事會,有教育意義的專題會及各種有趣的活動等等。在活動中多觀察,教師進行必要的現場指導,使學生及時、準確、生動地把觀察到的事物形成文章,從而提高學生積累素材的能力。
4. 寫日記積累寫作素材
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周圍生活的敏銳觀察力,而且學生能迅速地用語言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而且從日記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家庭情況一一得到反映。對學生而言,日記成了他們吐露心聲的朋友。日積月累,學生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就積累了素材。
西方諺語說:“教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座村莊。”我認為,學生寫好作文需要一個社區。因而,學生生活是小學生作文材料積累與運用不可或缺的方面。
我經常地在課堂上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體悟、積累。如,指導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讓學生練習口語交際,學會說恰當的話,學會做恰當的事,等等,讓學生在模擬的場景中觀察、體會、感悟,從而提高他們對作文材料的積累與運用的能力。當然,由老師帶領并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固然重要,但是,時間和空間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筆者在進行這方面內容的探究時,還積極爭取了家長的配合,請家長在家里多帶孩子參觀一些場所或者參加一些社交活動。校外對于學生作文材料的積累與運用真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多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話或一個詞值得你去讀,我們也應該從欣賞他的那句話、那個詞開始評價。在評價時千萬不要對學生的人格作評價,我們應該去尊重每一個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輕輕地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作為教師,我們不應禁錮學生的思維,而應逐步引導學生“寫自得之見”,“抒自然之情”。寫作理應是對學生自我感悟、自主表達、自我展現等愿望的滿足,只有讓學生融入自由、開放、寬松的寫作氛圍之中,才能夠指導學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同樣的話題,同樣的材料,一個人給自己、給他人送來的是樂觀的陽光,而另一個人給自己、給他人帶來的卻是悲觀的烏云。這兩種情況其實就是我們在作文中表達心中情感時出現的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真實”。后一種“真實”是一種消極的真實,是我們不值得提倡和鼓勵的“真實”。因為作文是一種有責任的行為,它不僅要對我們自己的心靈成長負責,也更要對別人的心靈愉悅負責。
真情實感是好文章的重要標準之一。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否則,就猶如剪彩為花,刻紙為葉,盡管精致,卻缺乏生命活力。如果學生在寫作時缺乏真情實感,就只能從主觀上拔高題意,表決心、談志愿;或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滿紙苦悶、彷徨、傷感;或是感情冷漠,調侃一切;或是胡編亂造,博人歡心。
真情實感可以使學生感動,感動的過程是心靈凈化的過程。如果學生經常處于感動之中,他們身上真、善、美的種子就會發芽、開花、結果。
在作文課上,筆者經常鼓勵學生寫真事,抒真情,大膽表現自我。現在,筆者所教的學生已經基本上杜絕了抄作文選,說套話、假話等現象。大家在作文中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學生寫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寫出了“惱人的家長會”的憾事,也寫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寫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業”的實感。學生不斷地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觀察、體驗、感受,不斷地用自己的心寫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筆寫出了自己的心靈,寫出了許許多多真實感人的好作文。
正如全國特級教師張光纓說的一樣:“看到什么寫什么,聽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經歷什么寫什么。”我們的學生們一旦擁有了真情實感的來源,一旦有一種“吐之而后快”欲望,那么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就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