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飛
(一)幼兒教師缺乏高尚的職業理想與信念
崇高的職業理想與信念是一個人踏實工作、熱愛崗位、求實創新的基本前提。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的市場經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由于一些社會成員錯誤地理解了市場經濟的本質,出現了唯利是圖的心理傾向。一些幼兒教師由于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對于工作的利益回報產生了不滿,更對于幼兒教師這一職業產生了失望情緒,直接造成了職業理想的動搖,還有的幼兒教師對于自己做出的職業選擇產生了后悔和質疑。還有一大部分幼兒教師的理想和追求過于世俗化,過分看重物質回報和經濟收入,而忽視了作為幼兒教師的神圣職責與使命,這也是缺乏高尚職業理想和信念的典型表現。
(二)幼兒教師缺少職業認同感與自豪感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在我國人民群眾心中擁有著高尚的地位。然而,當前我國許多幼兒教師嚴重地缺少職業認同感與自豪感,在工作的過程中沒有感覺到光榮,反而產生了得過且過的心理。由于幼兒教師職業自豪感的匱乏,直接造成了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滑坡。很多幼兒教師將教師這一工作視為是賺錢的工具,有的教師認為幼兒教育就是“哄哄孩子”,沒有將幼兒教育上升到教育事業的層次上來。還有一部分幼兒教師羨慕其他行業的“灰色收入”,對于自身職業缺少認同,職業自豪感低迷,多數幼兒教師表示工作壓力較大。
(一)營造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良好的社會環境
1.加強社會輿論的引導和監督
首先要高度重視主流媒體在輿論導向中的統領作用。在當前社會輿論環境中,許多幼兒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在多種媒體的時時監督之下,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意識的提升,能自覺地促進自身職業道德能力的提高。
其次,對于幼兒教師不良行為的報道必須要事先向舉報者和被批評教師進行采訪核實,要在多方求證之后再予以真實性的客觀報道。因此必須要加強對于媒體的監督和引導,確保媒體所傳遞的消息必須要真實和客觀。
2.在全社會范圍內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
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建立和發展也要受到一定的社會關系與環境的影響。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氛圍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有著積極的導向作用,加強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就必須要有效地改善外部道德環境,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良好的師德氛圍,使廣大幼兒教師能夠在良好的職業道德環境中得到健康的熏陶。
(二)加強幼兒師范教育的改革
當前我國教育領域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這其中就包括幼兒師范教育的改革。在當前的社會環境背景下,只有進一步加強幼兒師范教育的創新,才能夠促進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提升。
1.創新幼兒師范教育的方式方法
(1)運用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加強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幼兒師范學校要積極轉變傳統的職業道德教育理念,運用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加強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的最佳途徑是社會道德實踐。為了有效地強化在社會活動中磨練的深度與廣度,提升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內涵和層次,學校可以有效地利用我國最新的改革開放成果、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以及多種社會道德教育資源展開職業道德教育,要經常性地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教育場所,進行廣泛而持久的道德教育。當前幼兒師范院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更是被人們形容為“90后”的新生代,這部分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強,但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卻較弱,因此,學校要經常性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同時還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和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社情實現職業道德教育活動的與時俱進,使德育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學生走出校園,深入了解社會、接觸社會。
(2)學校要促進職業道德教育的深化改革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必須長期堅持。在新時期的新形勢下,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要想進一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就必須要堅持不懈地促進教育體制的優化升級。
首先學校必須要改進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學校要結合當前社會的全新要求與發展形勢,促進職業道德教育模式的轉變,有效地增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第一,學校要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原則。第二,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情感人,加強對于學生的心理疏導與人文關懷,要能夠為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創設良好的情境,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職業道德的要求、特點與性質。
2.完善幼兒師范教育的職業道德內容
在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業必須要適應時代的特點,滿足新時期社會對于基礎教育的全新需要。必須要根據當前新生代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成長規律,精心設置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促進教材的更新換代,要重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到課堂之中。
幼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活動必須要始終堅持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依據,不斷促進職業道德內容的與時俱進使幼兒教師能夠在當前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始終保持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自覺促進自身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