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業麗
在目前大班制教學的現狀下,許多英語老師布置家庭作業大多著眼于鞏固所學的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也忽視了作業對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英語作業的布置走入了機械重復的死胡同。小學高年級的英語作業呈現形式大多數還停留在抄寫單詞、句子,朗讀、背誦對話等等。由于作業形式的單一、枯燥,學生們完成作業的內部動機不強、缺乏興趣,大部分學生把完成作業當成一種負擔。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便產生了兩方面的弊端:一方面,從教師來說,相對固定、一成不變的作業模式禁錮了教師的創新思維,讓教師不停地重復傳統,降低了教師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從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厭學和畏難的情緒,對自身的英語學習產生反作用,大大降低了英語學習效率和英語學習興趣。
1.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哈佛大學教授,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它的精髓是要發展人的多元智力,重尊人的個體差異。因此,以前“一刀切”“大一統”的作業形式已很難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作業形式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作業,采用“分層作業”、“自主選擇型作業”等形式,給予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機會,使作業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示自我、升華自我的過程式。
2.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論
孔子在2000多年前便主張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矛盾。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較大的影響。層次化作業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因材施教”的延伸。
3.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以人為本,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4.杜威的“做中學”理論
“做中學”理論是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在上世紀20年代提出的,其理論的實質就是讓學生自已動手,在動手中適應學習和社會。
1.因材施教,分層設計原則
我們根據教學目標,承認并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把作業分成幾個層次,有的偏聽偏重于對知識的理解靈活創新等綜合能力的運用,有的偏重于簡單的替換操練,有的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需要學生抄寫鞏固基礎知識。學生根據自已實際情況自主選擇作業,同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從而有效促進英語學習成績,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2.形式多樣,講究趣味原則
小學六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新事物,英語作業更不能千篇一律,形式要多樣化。我們設計的作業要具有趣味性,同時貼近生活,具有時代氣息,如布置一些“任務性實踐”作業,把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這樣增強學生參與意識。
3.尊重個性,注重多元原則
依據“多元智能”理論,在設計英語作業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的差異,讓每個學生潛在的才能在作業中得到發揮。我們在設計英語作業時與美術、音樂等學科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的多種感觀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愿意學習,喜歡學習,從而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1.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將作業內容分層
為了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很好的練習并運用英語知識。我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特點,將英語家庭作業的內容進行了分層布置。分層布置英語家庭作業的目的,旨在培養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下面,我將各組的作業布置形式進行闡述。我將作業分成A、B、C三項,學生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作業完成。
(1)A項作業一般是基礎練習,主要目的是以鞏固當堂所學習的知識,主要體現在抄寫單詞句子、朗讀課文等。這項作業適合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
(2)B項作業一般是比較靈活的練習,主要目的是能以舊引新,鞏固運用所學的知識。主要體現在仿寫,造句等。由于完成難度較大,我在批改作業時會給出相應較高的分數。
(3)C項作業靈活性更大,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做事。主要體現在采訪調查,上網查找相關知識,然后整理掌握。這樣有利于培養這部分學生的創造能力。
2.具體實施案例
以PEP六年級上冊教材Unit 4 A. Lets talk為例。我將家庭作業分成3類:A、一顆星的題目,B、兩顆星的題目和C、三顆星的題目。要求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完成。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選A項完成。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一般會選擇A、B兩項作業完成,能力較強的學生會選B、C兩項作業完成。
A.一顆星的題目(基礎題):
(1)抄寫有關hobbies的單詞;
(2)能流利地朗讀本課時的單詞和句子;
B.兩顆星的題目(拔高題):
(1)背出單詞與小對話并會靈活應用。
(2)能仿寫一個對話。
(設計意圖:能熟練地運用課文知識,做到朗朗上口。作業都是圍繞本課時的重點知識來設計的,這樣的作業設計重點突出,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C.三顆星的題目(綜合題):
采訪家庭成員的愛好,在A4紙上用思維導圖把采訪內容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采訪,有助于學生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的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通過在六年級實施分層作業后,那些原來不愿意做作業的學生,現在基本上都喜歡做了。原來抱怨作業沒挑戰的學生現在覺得做作業很有意思。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六年級各班的平均分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分層作業讓老師增加工作量,除了在備課上要花時間思考層次化作業的設計,還要在作業批改上花更多的時間批改。目前,我們還在努力學習運用層次化作業的階段,希望層次化作業真的能夠讓師生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