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武
初中物理新《課標》強調了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養成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必備和開端。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能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易于理解、掌握物理知識,并發現物理現象之中蘊含的物理知識以及聯系。
在物理教學中任何實驗都離不開觀察。觀察活動是思維活動的前提,具有觀察習慣和敏銳觀察力的學生是終生學習、研究和創新不可缺少的優良素質。物理教學主要以實驗活動為主,觀察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這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改變被動的學習,自覺、主動地進行觀察是有促進作用的。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使學生多接觸各種物理現象,加強觀察和實驗也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對物理的學習的興趣又能對觀察能力的培養起積極的作用。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才能自覺地在課上、課下、生活中隨時隨處觀察各種物理現象,無形中使觀察能力得以提高。例如:我們在學習《電壓》這節課時,我們可以用“一體機”播放水流的畫面,由水壓形成水流的觀察導出電壓形成電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觀察的意義,這可以從教材中的序言、物理學家的故事、科學發現的史實,向學生介紹觀察的意義。例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諸如此類故事,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其次我們還可通過感染力很強的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例如:瓶口吞蛋、擴散現象、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等。
學生每天都接觸大量的事物,樣樣觀察,耗費時間。因此,教師一定要加以引導,增強觀察的目的性。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先觀察什么,再觀察什么,有步驟地進行,降低觀察的難度。例如:在學習機械能相互轉化時,觀察滾擺的運動情況要帶著觀察“轉化”的目的,怎么“轉化”的,最終為什么又能停下來?這樣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才能達到提高觀察能力的目的。
教師應指導對學生去觀察與教學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并記好觀察筆記,為我們課堂上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例如:在學習《安全用電》課前讓學生觀察,我們家都有哪些安全用電保護裝置?電冰箱,洗衣機都用幾只腳的插頭、插座?讓他們記錄下來并思考為什么?這樣就從現實生活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手段,要求學生努力攝取與我們物理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及相關的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記好觀后筆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在觀察當中,教師要給予恰當的指導,讓學生積極思考,把已有的知識與觀察到的現象聯系起來,加強觀察的理解性。并指導學生不僅看現象,而且注意產生這一現象的條件,以及現象發生變化的條件。例如:在學習《內能和機械能相互轉化》時,演示酒精燈把水燒開,產生水蒸氣,水蒸氣將瓶塞頂飛。這一實驗教師應指導學生觀察:水是怎么沸騰的,什么能轉化成什么能?瓶塞是怎么飛出的,是什么能轉化成什么能?什么現象能證明?按照這樣的方法去觀察,就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形成和培養。
(一)引導學生多觀察、勤觀察
首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注意對周圍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如對“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冬天北方窗戶上的霜花”等現象多問幾個“為什么”,從而使觀察能力獲得提高。
其次盡量多做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并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從對物理學現象的觀察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布置作業時,觀察實驗的內容應占一定的比例,在物理課外小組活動中也搞一些觀察性質的活動,通過各種渠道來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再次培養學生觀察物理圖像的能力,例如,現在一些習題中出現速度—時間圖像、質量—體積圖像、電壓—電流圖像、電流一電壓圖像等。要使學生把握住圖像所反映的物理內容、數量關系,觀察表面上很相似的圖像,從實質上加以區分。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可提高學生利用圖像認識物理規律的能力。
最后培養學生對電路圖、受力分析圖的觀察能力。在物理習題中,對題中所給的圖形,常常要觀察物體的受力情況、電路連接情況等。例如,可訓練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把電學中的實物接線圖改畫為電路圖,或按電路圖連接實物接線圖,使學生逐漸學會如何在觀察中抓住事物的本質。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
物理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勤觀察,而且要指導他們善于觀察,使他們逐步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可采用順序觀察、分部觀察、重點觀察等方法,并在觀察中進行對比和歸納現象的異同。
一般對靜止的物體可采用順序觀察法,如從前到后、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外到內地觀察。對運動的物體,可看開始過程、中間過程和停止運動,使學生一步步觀察清楚物理運動的變化過程。
教師要有意識地從方法上加以指導,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較快的提高。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一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對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要求應有所側重。比如說,八年級的學生初學物理,他們所做的物理實驗不多,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也不多,這階段首先要求學生在觀察時注意力集中、目的明確,以后再要求他們觀察的細致性、理解性等。而九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年學習物理的基礎,在培養他們觀察能力時要側重由現象到本質的觀察,要求做到有邏輯性的觀察為以后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
總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取多種方法、多種手段。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使他們的觀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以適應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