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2018年5月5日,江西新余國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鳳凰涅槃十年。這十年,新余國科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軍民融合的道路上屢建新功,為當下國企改革探索出了一條可行性發展之路。
五十三年的軍工血脈始終激蕩在新余國科前行的路上,軍工報國的薪火一直在新余國科人手上代代相傳。回首來時路,新余國科人無怨無悔,滿滿的都是驕傲和自豪。
新余國科的前身江西鋼絲廠于1965年誕生于江西省安福縣彭坊鄉陳山溝,那里山高林密,遠離城鎮,條件十分艱苦,但有極好的保密性和隱蔽性,適合于那個年代軍工企業的發展。
1969年正式投產后,在當時企業既要抓好為全國軍工企業配套生產火工品的任務為國防服務,又要修食堂、辦學校、建醫院等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除了這些,大家還要時刻面對和解決交通不便、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諸多困難。那是一個人心單純的年代,大家一顆紅心向著黨,一心只為工作忙,軍工報國的理想和信念滿滿地充塞在陳山溝的天地間。
二十五年的無私奉獻,江西鋼絲廠和國內眾多軍工企業一起為國家的國防建設事業揮灑著汗水和青春,貢獻著智慧和力量。時移世易,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和科技的飛速進步,江西鋼絲廠在新的時代面前面臨著變革的陣痛和轉型的艱難。為了不增加國家負擔,從此深山里的共和國軍工驕子義無反顧地走上了一條浴火重生之路。
為了解決企業位于邊遠山區的諸多不便,江西鋼絲廠按照國家布署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安排及企業生存發展需要,江西鋼絲廠人自力更生,歷時六年,于1990年從安福縣的深山整體搬遷到新余市西郊。
隨著1990年江西鋼絲廠搬遷到新余市西郊,艱難的二次創業開始了。背負多年的沉重歷史負債,眼望著職工學校、醫院,手牽著4000多職工家屬,江西鋼絲廠人負重前行。當年的江西鋼絲廠就像當時眾多國企一樣,篳路藍縷,咬牙走上了艱難的轉型之路。
后來得益于江西省對江西地方軍工企業改革脫困政策的貫徹落實,和江西省國防科工辦對企業的支持,全面地化解了江西鋼絲廠的債務負擔。改制后的企業雖然沒有了歷史性的負擔,但軍工行業整體發展緩慢的大趨勢,使企業又一次面臨著重重的困難,是一個讓企業活下去的信念讓這些一大幫軍工人還在苦苦地支撐著。
轉機發生在2002年以金衛平同志為首的新的一屆領導班子就任。從此開始企業在深化改革的同時,狠抓科技創新和產品質量,積極開拓市場;更為難得的是企業的領導班子和全體員工團結一致,企業通過不斷創新,攻堅克難,在國內人工影響天氣領域攻城拔寨,通過軍民融合,用六年時間為企業找到了一條全新的戰略發展支撐之路。
輝煌開始于2008年,當年江西鋼絲廠根據江西省政府、江西省國防科工辦關于省屬軍工改革總體思路,將企業原有的兩塊業務進行重組,其中民爆業務和資產成立新余國泰,成為國泰集團核心全資子公司,并夯實了國泰集團2016年11月1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基礎;軍用火工品、人工影響天氣裝備業務和資產進入新余國科。軍品和民爆業務主要是延續了原江西鋼絲廠的傳統業務,而另一項主營業務人工影響天氣裝備、氣象設備系列產品和業務,則是在江西鋼絲廠二次創業以來圍繞著市場需求不斷地在軍民融合領域創新探索和積極培育的種子,并在新余國科結出了軍民融合的累累碩果。
新余國科從初期比較單一的火箭彈和發射架,到完全實現了人工影響天氣所需的的系列化、系統化、信息化、可靠性、安全性等各方面需要,形成了十分完整的產品鏈條和產品體系,覆蓋了人工影響天氣的各個環節,使產品的技術、質量水平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并具備明顯的產品種類優勢,為人工影響天氣用戶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
隨后新余國科人一步一個腳印走向了快速發展之路,實現了“圓滿完成異地搬遷,生產經營快速增長,實現企業股票上市”三大戰略。先是通過資產重組,成立下屬特裝公司,做大做強人影裝備產業;接著又因為城市化快速發展的原因,企業面臨再次搬遷,此次搬遷,新余國科人自籌資金,艱苦奮斗,實現了搬遷生產“兩不誤”,并通過歷時四年的異地搬遷實現了企業的技術升級、提高了科研生產能力和本質安全。公司相繼獲得江西省優秀企業、國家第一批“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江西省第一批軍民融合企業等多種榮譽和資格。公司發展實力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見一斑。
2016年8月公司整體從新余市城西搬遷到離城區二十公里的觀巢鎮松山江村。順利搬遷后公司又積極推動股改上市,并于2017年11月10日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掛牌上市。新余國科(300722)和國泰集團(603977)共同鑄就了江西鋼絲廠二次創業的輝煌。
黨的十九大把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列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七大國家戰略之一,并把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寫入黨章。在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新余國科在軍用火工品領域服務好全軍的需求的同時,在民品業務方面,公司將更加專注于在人工影響天氣、氣象探測和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新余國科在軍用火工品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在國內軍用火工品行業具有重要地位。按照“做好國防科技民用轉化這篇大文章,發揮國防科技轉化運用最大效益,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融合發展布局”這個偉大戰略思路,針對信息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出現,新余國科力爭不斷推陳出新,更上層樓。
今后在軍民融合方面,新余國科將堅持以火工煙火技術為核心,軍民并重、軍民融合的戰略。其中軍品方面重點開發高精尖、高附加值新型軍用火工產品、國家高新工程項目和重點武器型號配套項目,由以常規武器裝備配套為主向高技術武器裝備配套方面轉變;開發系列軍事訓練器材、軍事氣象探空火箭產品,滿足軍事領域的特殊需求。民品方面重點開發各種新型人影燃爆器材、新型人影作業設備和氣象裝備,不斷完善和提升人影和氣象裝備軟件及技術集成產品的技術水平。在人工影響天氣和氣象裝備領域,走系列化、信息化、工程化發展道路。
對于未來金衛平同志表示:新余國科將繼續發揚“盡職盡責、盡心盡力”的企業準則和“不怕犧牲、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軍工精神,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在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和人工影響天氣、氣象探測和生態環境監測等領域扎扎實實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