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宮頸癌患者行腹腔鏡根治術的近期療效。方法:以86例來本院接受治療的早期宮頸癌患者為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采取傳統開腹術治療的為對照組,應用腹腔鏡根治術的為觀察組。統計不同手術所取得的近期臨床效果,并進行對比與評價。結果:兩組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及淋巴結清掃數目差異不大(P>0.05);但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早期宮頸癌患者,通過采取腹腔鏡根治術治療,可獲得理想的近期療效,值得重視。
【關鍵詞】 早期宮頸癌;腹腔鏡根治術;近期臨床效果
宮頸癌為婦科一項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人群以30~50歲女性為主,其發病率呈現出日益年輕化的趨勢,對女性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威脅。臨床以往在治療早期宮頸癌患者時,大多采取開腹手術的方法,盡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會產生較大的創傷,且術后恢復慢,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給患者身心帶來了不小的痛苦[1]。近些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腹腔鏡手術也逐漸發展成熟,有效彌補了開腹手術創傷大、恢復慢等缺陷,被廣泛應用在了臨床中。基于此,本文作者以本院86例早期宮頸癌患者為例,就其行腹腔鏡根治術的近期療效展開探討。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86例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來本院接受治療的早期宮頸癌患者為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43例。其中,患者年齡為32~75歲,平均(42.5±4.8)歲;組織類型:42例為鱗癌,23例腺癌,14例腺鱗癌,7例透明細胞癌;臨床分期:15例為ⅠA 2期,59例為ⅠB期,12例為ⅡA期。所有患者經臨床檢查,均符合早期宮頸癌的診斷標準,在術前接受放療及化療等輔助治療,并排除伴發嚴重內外科疾病、意識障礙已及病歷資料不完整等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中,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應用腹腔鏡根治術,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給予全麻。待麻醉起效后,將患者的雙腳墊高,采取膀胱截石位,在臍上2~3cm處開一個深度為1cm左右的切口,并導入腹腔鏡。然后將二氧化碳氣體快速充入進患者腹部,建立起人工氣腹,維持壓力在12~14mmHg的范圍內。接著向陰道內置入導尿管及舉宮器,在腹腔鏡引導下對盆腔臟器組織及宮旁進行檢查,確認這些部位未受到腫瘤組織明顯侵犯后,即可開始手術:高位切斷雙側圓韌帶,分離圓韌帶的前葉與闊韌帶的后葉,分離切斷骨盆漏斗韌帶,完全游離出輸尿管,鈍性分離子宮膀胱與引導周圍組織間隙,完全離斷子宮雙側的主韌帶、動靜脈及骶骨韌帶;采取環切的方式在陰道壁開一個切口,取出子宮;對淋巴組織進行分組,置入不同袋子中取出;充分清洗陰道并縫合,最后常規放置引流管。
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腹術治療,麻醉方法與對照組相同。麻醉起效后,讓患者采取平臥的體位,在恥骨聯合上左旁的正中開一個長18~29cm的縱向切口。打開腹部后,進腹對肝膽等臟器有無轉移灶進行檢查,確認無轉移灶后,按照觀察組的方法切除子宮并清掃腹腔淋巴結。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淋巴結清掃數目,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天數,以及尿潴留、腸梗阻、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采用(%)表示計數數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手術相關指標
兩組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及淋巴結清掃數目差異不大(P>0.05);但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及住院等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對比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中,2例尿潴留,1例腸梗阻,并發癥發生率為7.0%(3/43);對照組中,5例尿潴留,5例腸梗阻,2例膀胱損傷,1例切口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30.2%(13/43),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論
宮頸癌指的是發生在子宮頸上皮組織的一種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約占女性腫瘤的13%,僅次于乳腺腫瘤[2]。對于早期宮頸癌患者而言,其缺乏明顯的臨床表現,只有經臨床檢查才能得到確診。經調查研究得知,宮頸癌的發生與糜爛性宮頸炎、性病史等因素存在緊密聯系[3]。
目前,臨床在治療早期宮頸癌患者時,依舊采取手術方法,傳統開腹手術雖然可獲得一定的療效,但會對患者造成不小的創傷,且術后功能恢復比較慢,發生術后感染及腫瘤轉移率的概率也比較高[4-6]。而腹腔鏡手術屬于一種微創手術,其獨特的放大視角可將手術操作視野增加,能夠清晰發現小血管出血情況,并迅速采取電凝止血操作,手術創口小,大大減少了術中出血量。結束手術后,患者可盡早下床活動,加快了腸胃功能的恢復。本研究結果表明,應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手術操作時間及淋巴結清掃數目與行開腹手術治療的對照組差異不大(P>0.05),但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早期宮頸癌患者展開腹腔鏡根治術治療,可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呂水龍,李龍.腹腔鏡與開腹根治術對早期宮頸癌患者療效及安全性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9):4876-4877.
[2] 沙小龍,王倩.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效果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1):1-2.
[3] 馮雅靜,陳冬梅.TCT用于婦女病普查宮頸癌前病變的臨床價值[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03):96-97.
[4] 劉紅衛,李亞芙.高危型HPV檢測聯合液基細胞學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06):674-675.
[5] 豐穎,唐麗娟,曾良,等.HR-HPV、TCT聯合電子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在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5,16(01):61-63,76.
[6] 黃金蘭.陰道鏡聯合TCT篩查宮頸病變的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5,36(08):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