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福 王雪
【摘 要】 目的:探究經皮腎鏡取石術和經輸尿管硬鏡碎石術對比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療效。方法:選擇近年本院收治的68例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各34例,其中A組予以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B組予以經輸尿管硬鏡碎石術治療,對比兩組療效、圍術期指標及術后并發癥率。結果:A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長于對照組(P<0.05);A組成功碎石率及術后1個月的清石率均高于B組(P<0.05);A組術后并發癥率為8.8%,低于B組的23.5%(P<0.05)。結論:兩種手術均可用于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其中經皮腎鏡取石術成功碎石率及清石率均較高,術后并發癥較少;經輸尿管硬鏡碎石術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較短。
【關鍵詞】 經皮腎鏡取石術;經輸尿管硬鏡碎石術;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
近年來隨著泌尿外科微創技術的發展,經皮腎鏡取石術和經輸尿管硬鏡碎石術均是治療該癥較理想的微創術式,但各有優缺點[1]。對此,本研究將對近年本院收治的68例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分成兩組,分別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經輸尿管硬鏡碎石術治療,其宗旨為臨床選擇合理的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治療術式提供理論支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8例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經泌尿系B超、X線泌尿系平片檢查確診,均經藥物或體外沖擊波碎石無效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41~75歲,平均(62.8±2.4)歲;結石大小:1.1~2.4cm,平均(1.51±0.21)cm。排除心肝腎嚴重功能障礙、伴有血液系統疾病、有局部放療史、既往有腹腔手術史、伴有泌尿系統感染。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3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硬膜外麻醉滿意后,協助患者取截石體位,經患側輸尿管逆行留置并固定F4~F5輸尿管導管,再協助患者取俯臥位。術者在B超定位下,對腎盞進行穿刺,若見尿液提示穿刺成功,再將該通道擴張至F16~F18,將腎鏡置入,探尋到結石后,使用氣壓彈道碎石機將結石擊碎,再用鉗夾將結石取出,隨后進行灌注沖洗,待結石取出后退出腎鏡,術畢常規留置7F雙J管及腎造瘺管,若無嚴重并發癥,術后7d拔出造瘺管,術后1個月拔除雙J管。
B組采用經輸尿管硬鏡碎石術,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體位,硬膜外麻醉滿意后,在Wolf F8/9.8輸尿管鏡下經導絲引導置入輸尿管結石下方,通過輸尿管鏡工作通道置入600μm鈥激光光纖,將其置于結石表面,調節功率為能量0.8~1.2J,頻率10~18Hz,采用蠶食法,將結石粉碎至直徑<2.0mm的小結石,再經灌注沖洗法將其取出,對塊狀結石及黏附于輸尿管壁上的結石,則用輸尿管異物鉗將其鉗夾取出,對較大碎石塊返流回腎臟者,于術后7d后,再經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術后留置雙J管、尿管,術后1d拔除尿管,術后1個月拔除雙J管。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2)對比兩組成功碎石率及術后1個月的清石率;3)記錄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評定標準
1)確定結石位置,并將輸尿管內結石粉碎至最大直徑<2.0mm作為成功碎石標準;2)以腹部X線平片無陽性結石殘留影作為結石清除評定標準
1.5 統計學分析
將兩組數據均納入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用t檢驗。若P<0.05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圍術期各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術中出血量無明顯差異(P>0.05);A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長于B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手術成功率及清石率比較
A組成功碎石率為88.2%(30/34),術后1個月清石率為100%(34/34),均分別高于B組的70.6%(24/34)、61.8%(21/3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率比較
兩組均未發生嚴重并發癥,A組術后并發癥率為8.8%(3/34),分別為發熱2例,尿血1例;B組術后并發癥率為23.5%(8/34),分別為發熱5例,尿血3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5,P<0.05)。
3 討論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經皮腎鏡取石術、經輸尿管硬鏡碎石術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治療中,其中經皮腎鏡取石術可在B超引導下對腎盞進行穿刺,使手術視野更為清晰,亦能更為精準地對結石進行有效定位,從而使手術成功率和結石清除率較高,但因其手術操作較復雜,故本術式手術時間較長,患者術后恢復慢,住院時間較長[2~3]。
經輸尿管硬鏡碎石術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但對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一次清除率僅為60%~70%,手術成功率在70%以下。分析是由于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患者多合并腎積水,或灌注壓過大,會使結石易發生轉移,碎石會反流至腎盞等處而影響結石清除率;輸尿管上段有的部位過于狹窄、迂曲,內鏡難以進入輸尿管而影響手術成功率[4]。
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長于B組(P<0.05)。A組成功碎石率及清石率均高于B組(P<0.05)。A組術后并發癥率低于B組(P<0.05)。結果提示,經皮腎鏡取石術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較長,但其成功碎石率、清石率均較高,且術后并發癥率較低。
綜上所述,經皮腎鏡取石術和經輸尿管硬鏡碎石術均可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但兩種術式各有其優缺點,臨床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理術式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 袁鶴勝,李和明,程躍,等.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246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1,17(05):517-518.
[2] 張豪亭.用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和經尿道輸尿管鏡取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5,08(01):204-205.
[3] 沈滔.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嵌頓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療效[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02):86-87.
[4] 蔣廷森,吳錦昌,陳宗證,等.6/7.5F輸尿管硬鏡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7,17(07):64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