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麗 袁秋飛 李丹
【摘 要】 目的:分析當患者出現淹溺情況時的院前、中轉及院內的急救措施和護理方式。方法:選取本院急診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間救治的淹溺患者29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實驗對象,對這29例患者的救治過程進行回顧分析。結果:結果可知,29例患者經過搶救脫離危險的有25例,成功率為86.21%,其中搶救后有3例患者轉入ICU病房,有6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剩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結論: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淹溺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院前、中轉及院內急救和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臨床上應大力推廣。
【關鍵詞】 淹溺;急救;護理
據最新調查報告,我國每年因為淹溺而死的人口占到了8.77%,尤其是青少年占到了很重的比例。水進入人體內再進入到血液循環時會使得人體內的組織受到嚴重損害,滲透壓、電解質等紊亂,從而使得人呼吸被迫停止,心臟跳動驟停,發生死亡,淹溺的情況與患者淹溺的時間、水的質量、進入體內的水量等有影響[1-2]。淹溺可導致嚴重的后果,如腎功能損害、低氧血癥、呼吸急速、低鈉血癥、血管內凝血等,甚至是死亡,低鈉血癥患者可以在幾秒內發生腫脹,使得患者發生腦水腫,而原因就是患者吸入了過多的淡水[3]。我國淹溺患者主要是由于游泳或是失足落水,本文就是對淹溺患者的急救和護理進行研究,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急診科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間救治的淹溺患者29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實驗對象,其中有男患者19例,女患者10例,年齡在11歲到26歲之間,平均為(18.6±2.1)歲,有17例患者是因為游泳而淹溺,有12例患者是由于失足落水而淹溺。所有患者均體健,無其他疾病。
1.2 方法
1.2.1 院前急救和護理 1)施救者迅速將淹溺患者撈出水面,將患者口鼻內的淤泥等雜物清除干凈,同時將衣領、腰帶等比較緊的部位松開,保證呼吸道通暢。其次如果患者配帶假牙等,則應先把患者口內的假牙取出,再將患者的舌頭拉直,如果患者嘴巴緊閉,施救者就應該用手將患者的臉頰捏住,從而使患者的嘴巴張開,然后再將舌頭拉直。2)施救者要將患者已經進入體內的積水倒出來,積水會儲存在患者的呼吸道或是胃部,對患者進行倒水處理可采用抱腹法、膝頂法等,抱腹法就是將患者從腹部抱起,使患者的頭部低垂,這種姿勢利于患者體內的積水倒出。3)如果患者被打撈出來時就已經呼吸停止,施救者應立即對患者實施心肺復蘇,對患者進行搶救。
1.2.2 中轉急救和護理 1)如果患者經過心肺復蘇有一定的反應,施救者則應該繼續對患者進行施救,而且給予高流量吸氧。如果患者經過心肺復蘇后仍沒有反應,施救者在中轉途中仍要對患者進行施救。2)在中轉途中,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要時刻保證患者的生命平穩。3)要幫助患者采取合適的體位,如果患者意識清晰時,讓患者采取半臥位;如果患者仍處于意識模糊,就讓患者采取平臥位。4)中轉途中,要對患者心理護理,因為患者的心理激動、煩躁、緊張的等,所以要對患者急性心理護理。
1.2.3 院內急救和護理 1)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實施基礎護理,如去除患者濕透的衣物,給患者換干凈干燥的衣服,保證病房內的空氣清新以及溫度合適,使患者的體溫回升,從而保證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同時護理人員還要保證患者的病房環境及整潔度,給患者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2)如果患者的情況依舊不良好,則應進行插管處理,插管選擇在患者的氣管處,給予患者高流量的吸氧,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對肺氣腫的患者進行處理,具體的處理為在濕氣瓶內置入乙醇,乙醇的濃度應為40%~50%。另外還要對患者靜滴興奮劑,來刺激患者的呼吸。3)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監測,時刻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而且靜滴的速度和液體的量都要進行監測。4)對出現并發癥的患者進行處理,如果患者出現滴血時,處理方式具體為:如果患者是淡水淹溺,則給予患者氯化鈉500mL 3%靜滴;如果患者是海水淹溺,則應給予患者葡萄糖溶液5%。如果患者出現腦水腫時,應給予患者脫水劑,讓患者進行脫水處理,同時再給予患者腎上腺皮質激素處理。如果患者出現肺部感染時,醫護人員應對給予患者抗生素處理[4]。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0.5的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進行描述,行χ2檢驗,當P<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的基本情況
結果可知,29例患者經過搶救脫離危險的有25例,成功率為86.21%,其中搶救后有3例患者轉入ICU病房,有6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剩余患者均痊愈出院。具體情況見表1。
3 討論
淹溺是一個快速的過程,當患者淹溺時,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搶救,患者在4~6min就會呼吸停止,心臟驟停。而且有研究顯示,患者淹溺的時間在6~9min時,可以成功搶救的概率為35%,當患者淹溺超過25min時,就可以確定死亡。而當患者淹溺1~2min時,成功搶救的概率占到100%,這說明淹溺患者的現場急救是很重要的關節,是患者整個急救過程中的重點,因此醫護人員必須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對患者進行生命支持,恢復患者呼吸系統的循環,從而可以幫助患者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而中轉和院內的急救和護理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急救要以恢復患者的心腦肺功能為主,同時還要給患者保暖,恢復體溫處理,如有條件,可采用熱療,這對患者的搶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是因為人體的正常溫度為36℃~37℃,當溫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時會使得人體內的神經細胞受到影響,如果體溫持續性呈現低溫狀態時,就會導致患者的神經細胞損害呈不可逆。另外還要保證患者的通氣順暢,保證穩定的內環境,如果患者進行了心肺復蘇,則要對患者進行觀察至少一到兩天。如果患者淹溺情況較嚴重,醫護人員還要對患者的身體、心理進行護理,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對患者普及基本的急救常識,讓患者有自我救治的能力。
本研究就是對淹溺患者的急救和護理進行研究,結果可知,29例患者經過搶救脫離危險的有25例,成功率為86.21%,其中搶救后有3例患者轉入ICU病房,有6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剩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綜上所述,對淹溺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院前、中轉及院內急救和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文武.急診內科學[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51-852.
[2] 金薇.張凌峰.蘇穎哲,等.29例淡水淹溺患者急救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4,09(36):200-201.
[3] 鄭碧君.陀子能.密閉式吸痰管在ARDS患者機械通氣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12,12(07):92-93.
[4] 鄧蓉等.淹溺急救及護理體會[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30(0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