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聰
農村學生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城市學生見多識廣,能說會寫,總覺得自己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景可寫,無事可敘,無情可抒。其實,不是農村學生孤陋寡聞,見識短淺,而是他們還沒有發現或利用好自己身邊的資源而已。農村美麗奇妙的自然風光,豐富多彩的鄉村生活,悅耳動聽的鳥唱蟲吟,極富特色的民風民俗等,哪一樣不是他們寫作的題材呢?作為語文教師,只要我們引導他們仔細觀擦,認真積累,用心感悟,這些都可以成為他們寫作的亮點。
一、參與家鄉勞動,使學生有話可說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孩子,由于孕育他們的就是農村這片廣闊的土地,養育他們的就是樸素、淳樸的農民,鍛煉他們的是多種多樣的農活,而這樣的農活就是他們特有的寫作題材。例如,在學校放農忙假期間,我要求學生在家參加收割水稻或干其它農活,給他們創造一個實踐的機會。收假后,我第一時間指導學生寫作,首先是自我匯報,然后以《勞動的滋味》為題寫一篇作文。在自我匯報過程中,我意外地發現平時不善言談的同學說得有聲有色,平時說話語無倫次的同學說得頭頭是道,平時不愛寫作,害怕寫作的同學也寫得井井有條。有位同學在作文中寫道:經過半小時的跋涉,我跟媽媽來到田邊,金黃的稻子在微風的吹拂下翻起一道道稻浪,海洋一般,實在令人陶醉。我戴好草帽,拿起鐮刀,卷起褲管,踏進稻田,陷進淤泥,彎腰曲背,左手抓稻,右手持刀,鐮刀一拉,稻子倒伏,原來割稻如此簡單,收獲的快感不言而喻。可過了一會兒,我的雙腳好像注了鉛似的,沉重無比,無法向前,接著腰酸了,腿痛了,手麻了,眼花了,整個身子像一堆爛泥一樣。這時我看見媽媽還是那樣輕松,手腳協調,伸縮自如,那哧哧、嘩嘩的聲音接連不斷地在水稻間跳躍。這時,我終于體會到什么叫做“粒粒皆辛苦”了。此段習作,雖不算高大上,但確實具體感人,這是城市學生無法做到的。
二、關注家鄉生活,使學生有事可敘
農村生活豐富多彩,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更是一本道不盡寫不完的題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農村生活,讓他們細心觀察,善于聆聽,切身體會。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發現身邊有很多人與事可談、可贊、可寫。如一位學生寫了一篇《媽媽教我背小孩》的作文,記敘的是自己在家跟媽媽學背小孩的事,重點寫了背小孩的情景。文中作者對媽媽背小孩的動作進行細致的描寫。如文中寫道:媽媽先把背帶鋪在床沿上,然后把背帶的四條背繩分開,兩條放在床上,兩條垂下,接著讓妹妹坐在背帶上,最后她靠著床沿蹲下身子反手拿起床上的兩條背繩往肩膀一拉,妹妹的身體便靠在媽媽的背上,媽媽的右手抓住上面兩條,左手麻利地拿起垂在身體左側的一條背繩從妹妹的左腳胯下提起來,與右肩膀的那一條打了一個活結,接著右手又從垂在身體右側的背繩從妹妹的右腳胯下提起來與左肩膀的那一條打了一個活結,這時只見媽媽身體一挺,雙手反過來往妹妹的屁股上一托,妹妹便穩穩當當地靠在媽媽的背上。學生通過仔細的觀察,把媽媽背小孩的過程具體真實地寫出來,實在難能可貴。這不是憑空想象,這是生活的真實,是農村孩子的切身體會,只要教師認真引導,如此題材的習作應該俯拾皆是。
三、欣賞家鄉風光,使學生有景可寫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初中生,如畫的大自然是他們成長的搖籃。這是他們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是他們描不完的畫卷。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抓住這一契機,激發學生用眼去觀察,用心去體會,用筆去描繪。這樣,如此多樣美好的自然風光便成為農村初中作文素材的源頭活水。為此,在作文教學中,我擬了這樣的作文題目,如《門前的菜園》《村前的小溪》《秋天的田野》《家鄉的孔廟》等,指導學生觀察令人神往的菜園,清徹見底的小溪,一望無際的田野,金碧輝煌的孔廟。然后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并在全班進行交流。如學生在《醉人的青蓮湖》中寫道:到了孔圣山的青蓮湖,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湖中青波蕩漾。綠葉如蓋,湖中央有座無邪橋,從上面走過,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便撲鼻而來。湖中的荷花婀娜多姿,芳香四溢,色彩斑斕。只要人們看到它們婷婷玉立于碧葉之上的身影,就會情不自禁地駐足欣賞一番。荷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而白里透紅的荷花,就像小姑娘鑲著花邊的彩裙。荷葉也很美,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又像一把把小綠傘。它們挨挨擠擠的,發出“沙沙”的聲音,似乎在竊竊私語,實在讓人流連忘返。由于學生經過細致的觀察,寫出的習作都較先前生動活潑,真正做到記真景,寫真感,抒真情,表真意。
四、了解家鄉民俗,使學生有情可抒
相對于城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農村自有農村的樂取,因為農村生活更注重于對傳統風俗習慣、古老文化的傳承,是農村生活的一大特色。只要老師引導得當,學生便有事可寫,有情可抒。如農家喜慶之日,他們有自己的慶祝方式:節儉了一年的農民過年時殺雞宰鴨、走鄉訪友,開懷暢飲,其樂無窮;孩子滿月時,擺上十桌八桌宴請親朋好友,熱鬧滿門;掃墓時,燒香點燭,祭拜先祖,又是一番景致。還有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煮湯圓等更具農家特色。不同時節,不同習俗,不同含義,自有不同的賀法,如讓學生們通過調查,訪問了解家鄉的民風民俗,激起他們熱愛家鄉之情,寫作中更能表情達意。
雖然時代在進步,生活也日漸變好,但一些傳統的民風民俗仍在農村延續,如鄰里交往、婚俗壽禮,建房慶賀,清明掃墓、結婚拜堂,十五鬧元宵,舞獅子,舞龍,游魚,游神等等,這些精彩的場面是農村孩子喜聞樂見而城市孩子無法體驗到的,如果學生將之作為作文題材,也不失為農村初中生寫作中的一大亮點。
總之,遼闊的農村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只要我們結合農村生活實際,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去實踐,定能幫助學生找到豐富的鄉土題材,并能讓學生寫出富有特色的鄉土氣息的文章,且能成為他們寫作的亮點,這樣農村初中的作文教學將會跨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