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喜玉 湯秋菊
雖說文言文在高考(全國卷文言文閱讀占了19分)跟教材(人教版幾乎每本必修課本都有一單元文言文跟選修1《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占了半本的文言文)中所占的比例都有一定,且新課標也明確提出了“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的要求,但是目前的文言文閱讀教學并不樂觀。由于文言文離現實生活較遠,在信息化膨脹的今天,文言文的實用性大打折扣,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不大,由于古今語言上的差異,絕大部分教師在處理這類文章大都采用“串講法”,這樣一來,使本來就枯燥的課堂更乏味,大大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該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
筆者認為應該從教材、教師、學生三方面進行統籌考慮,在教材確定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的組織能力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課堂學習,課后提高學生的文言拓展能力,從而保障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學準備適分類,統籌課堂
目前,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這塊還是以教材為主,但現實情況卻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文言文數量還達不到韓軍老師所要求的略高于課本比例的50%,所以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怎么來安排教學活動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確定教材的基礎上,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統籌者的教師要先對教材進行分類,研究學生情況,從而選擇相對應的教學方法。如哪些是常規的文言文教材,有典型的文言知識點,可以以落實文言知識為主;哪些教材以不求甚解的閱讀為主,不重“文”而重“言”。像《蘭亭集序》《滕王閣序》等這些文學價值比較高且抒情性較強的教材,就不能如一般的文言文教學那樣以落實文言知識為主,而可以讓學生熟讀,以落實情感教育目標為主。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設計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環節。在這準備階段,教師一定要有走出“串講法”教學模式的準備,要注意在教學準備階段下足功夫,將教學分成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能根據課文和學生實際靈活應對,從而作為一個有能力的領導者來統籌課堂。
二、教學實施巧激發,生動課堂
在整個教學實施中,課前五分鐘是尤為重要的,必須在一開課就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啟迪,催人奮進?!?導語的設計要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碑斎徊⒉皇敲恳黄n文都有精彩的導入,但課前五分鐘卻是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因為“萬事貴乎始”,要確保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就應該盡最大能力、運用自己的智慧在這五分鐘內下功夫。當然除了精彩的導語外還可以運用文言知識的小測或簡短的文言小故事等形式。
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前提下,要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不妨借鑒韓軍老師“新語文教育”的第三點“美讀吟誦,回歸語文教育‘誦讀之本”。誦讀教學并非文言教學中的唯一模式,但無疑在文言教學中具有獨特優勢。這些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知道,學生一旦有了足夠的“知其然”之后,則所謂“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點就通的。以前文言文教學時老擔心學生不理解,每個細節都注意講解,但語文課就是讀書課而非講書課,受韓軍老師的啟發后,大膽地讓學生讀文言的聲音代替老師“細致入微、面面俱到”的講解,讓學生在大聲的朗讀中感悟文言意思,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然不單單文言文教學可以如此,其他文體的教學也可如此操作,因為語文課就應該是讀書課。
要想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要讓他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自主完成知識的建構,可見作為教學活動的統籌者必須改變一成不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枯燥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注重教學形式的靈活性的話,無疑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當然,這教學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在鼓勵學生查閱工具書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將小組不能解答的疑問在課堂上提出,師生共同解答;若想串講,不妨充分利用學習小組的加分制,能回答老師問題者加分;或將文言知識點以測試的形式出現,甚至故事性強的文言文可以利用第二課堂改編成劇本或對教材中的某些觀點進行質疑等也是可以的。形式可以多變,法無定法,只要有效,只要能避免學生的倦怠,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就行。
三、教學延伸重操作,提高能力
雖然教學過程中,教師盡可能地豐富學生文言文的積累,可學生在測試題中碰到學過的文言實、虛詞能及時聯系課本的仍只是一小部分,并且在平時的言語或習作中,網絡用語、中英文夾雜的現象,也屢見不鮮,語言失去了典雅、精美,也失去了古風,可見僅僅課堂上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確保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還必須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真正學有所用,這樣的話,教師對學生在課外學習的指導也是文言文教學有效性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我們的學生應該學會以課堂為支點,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在課外拓展變成自己的能力。這就必須提倡韓軍老師提出的“舉三反一,回歸語文教育‘積累之本”。于是,可以在課后要求學生每天自行整理文言知識,而在學生每周的積累本上,也可以要求他們積累一些來自文言文的成語、文言的名言警句。加強文言積累,這樣重文,可以增加他們的文化厚度,提高閱讀能力。但還必須寫白,“化意為字,回歸語文教育‘生活之本”,鼓勵學生把積累到的文言文變成自己的白話,如可以鼓勵學生在習作中有意識地運用積累的成語來表達,或在習作中養成引用文言名言的習慣等。因為“通過白話學習白話,似近實遠,事倍功半;通過文言學習運用白話,似遠實近,事半功倍。根扎于‘文,語發為‘白,這應是‘現代語文教育的基本法則?!闭Z言,只有運用才有生命力,對于文言,更是如此。
當然,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學的方法遠不止上文提及的這些,如何讓文言這古老的語言在今天煥發新的生命,仍需教師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