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元
眾所周知,教學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之說。就數學教學而言,筆者認為,任何一種模式和方法,都不可能適用于每一個人,每一個時期,每一所學校。教師的職責就是去尋找或創建適合自己學校及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而不應一味嗜新追風,去尋找什么科學的、理想的教學模式。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近年來,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促進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關系,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競爭意識。但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呢? 結合我校《讓學生“快樂、健康、優質、輕負”的賢動高效課堂研究》,筆者以“賢動高效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四忌四要”為話題談談實踐體會。
一、 忌“合而不作”,要培養合作的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因此,小組成員間應具備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技能,具備合作的心向和傾向性,小組合作學習是要經過訓練的。在一些公開課、教研課中,通常看到臨時湊合的學習小組,由于小組成員之間不了解、不信任,也不知道如何交流,當問題出現時,還是獨立地去思考,把別人或白己孤立起來。出現了“合而不作”的尷尬現象。低年級學生尤其好表現自我,合作意識差,對于與別人合作成功的體驗少,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也常見這現象。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我認為,老師應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從低年級開始,從游戲開始,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成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構建積極的相互促進關系,發展學生之間的友誼,使學生愿意合作,愿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和思想。由“要我合作”的心態轉變為“我要合作”的境界。
二、忌“蜻蜓點水”,要保證合作的時間
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首先要考慮合作學習的時間問題。合作交流的時間要適當,不宜過短,否則蜻蜓點水式的合作根本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而且浪費時間;但合作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學生討論易偏離主題,也浪費時間。因此,小組合作要把握好“度”。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犯這個錯誤,有時學生的討論剛剛切入主題,老師就喊“停”,有時學生的討論才開始,老師就問結果。因此,在備課時,教師就應預計討論時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應視學生學習情況,合理調控時間,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討論時間,完成學習任務,達到預期學習效果。
三、忌顯擺務虛,要講究合作的效益
l.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步驟
在小組合作前,教師要有適當的講述。講述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告訴學生他們要學習什么,必須掌握什么;三是將新信息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為學生盡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幫助。也可把合作學習的目的、步驟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2.討論的問題要有探討價值
有些教師為了追求“時髦”盲目而連續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容易造成:(1)由于不能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而采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由于單一方式的刺激,學生逐漸厭倦。(2) 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是根本不值得討論的問題充斥其中,使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教學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倍功半。因此,在設計討論問題時一定要有一定的難度,達到“梯級效果”,既能吸引學生討論的興趣,又能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成功,有效促進合作學習品質的形成。
3.充分處理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一般情況下,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啟發,達到取長補短,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思路或最佳方法。因此,學生要參與討論,參與探究,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和在前參與討論的認知能力作為基礎,而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代替的。只有在學生思考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一點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現觀點的針鋒相對或正面交鋒。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后,可以先給學習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然后再合作討論。
四、忌“虎頭蛇尾”,要及時評價與小結
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給他們帶來了驚喜。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時,教師應讓各小組展示他們的成果。教師要給學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機會,并給予及時的反饋和總結,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勞動是受到老師尊重和認可的,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應盡量讓更多的小組充分展示其成果,并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互相爭論,以激發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其次,在小組總結發言時,教師要對各小組展示結果的正確性給予及時的評價,避免導致學生認識的模糊性。最后,教師要根據合作學習開展前所提出的評價標準,對小組合作的情況給予文化合作從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組的合作。其次,在小組總結發言時,教師要對各小組展示結果的科學性予以及時的評價,消除學生認識上的模糊性。教師對各小組的總結發言不能只是聽聽而已,應將其規范、概括、提煉,使之條理化、邏輯化,以便學生更好理解,從而對問題形成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認識。
“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生存”是新時期對新一代提出的素質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通過互相探討,不斷反思、嘗試、總結,使小組合作學習逐步走向成熟,學生才能在不斷的訓練、指導和熏陶中形成良好的合作學習品質。
以上只是筆者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一點粗淺認識,希望能拋磚引玉,引發同行們思考。相信,只要我們有心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有心成為教育的行家里手,我們就會有所思,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