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衛華
長期以來,作業一直是很多學生最不喜歡做的事情之一,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一大根源。解決學生作業負擔問題不能只從作業量上下功夫,努力豐富作業形式、提升作業的趣味性和創新作業的展示與評價形式都是可行的破解方向。
把學生作業作品化,就是教師為了學生的學習需要適時布置適當作業,學生以自己實際能力和興趣愛好為基礎并借助一定工具和幫助較高質量完成作業,師生共同把學生全部或部分作業以作品的形式呈現在一定平臺上,并通過一定形式對作品進行評價,以達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激發學習潛能的目的。
學生作業作品化后,重點是落實“出路”,只有作品化而沒有展示和評價,短時間內可以促使學生認真對待作業,提高作業質量,但缺乏必要的持續激勵和適時的肯定,學生高質量完成作業的動能就會逐步減弱,甚至會感覺浪費過多時間在作業上,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把作品化后的作業進行展示與評價是十分必要的。
一、學生作品的展示形式
1.作品擺設
在一定場合、一定范圍內擺設作品,進行公開展示。比如作文打印本、日記打印本、易錯本集、陶藝作品、機器人、教學模型等,可以在教室門口臨時搭建平臺展示,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下展示,可以在學校統一規劃的某個展示點展示。
2.作品張貼
有的作品,特別是單張紙質作品,用擺設的方式展示就會影響展示效果,不利于更好地激勵學生。因此,像繪畫作品、書法作品、手抄報、設計作品、攝像作品等,就可以以墻面張貼為主。
3.照片懸掛
有的作品擺設效果不佳,張貼又不方便的,可以選擇懸掛。相對重一點兒的作品也可以直接懸掛在墻面或柱子的釘鉤上。
4.電子作品二維碼張貼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越來越和教育教學緊密融合在一起,電子類作業也不斷被很多老師重視和布置。對于這類作品,需要指導學生將其投放到網絡上一定平臺,然后通過一定工具將網址生成對應的二維碼,并把二維碼張貼出來以供手機掃描打開觀看或收聽。
5.多媒體投放
學生一些較優秀的作品也可以通過校園多媒體展示屏、班級多媒體系統等設備來投放。對于實物作品,可以拍照,然后通過多媒體進行圖片展示;對于音視頻作品,可以直接插入U盤等存儲設備打開播放,也可以先上傳到網絡再從教室多媒體上網打開播放。
6.其他形式
教師可以拍攝學生作品,然后在微信群或朋友圈上進行曬圖,并賦予一定的正向評價。這種做法傳播快,展示面廣,肯定及時,是很不錯的激勵之舉。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作品展示的平臺和做法也會越來越多,但有三點需要注意:
第一,學生作業作品化對有的學生可能輕而易舉,而對有的學生卻可能是舉步維艱,必要時不能對作品要求過高,不要把作業作品化變成了少數優秀學生的專場,而忽視了那些更需要被肯定和鼓勵的孩子。
第二,實物類學生作品在展示過程中要注意保護作品的安全和完整。雖然有的學生可能對自己作品被損壞不是很在意,但那些經過多次失敗才好不容易做成功的作品的主人,那就不一樣了。保護好展示作品的安全和完整,是對作品的肯定,也是對學生的尊重,不可忽視。
第三,不同作品展示的時間長短要靈活變通,不可一概而論。比如擺設的作品占用平面公共空間,容易影響到公共便利,一般不宜太久。墻面張貼作品和二維碼一般占用的是立面公共空間,如果沒有其他作品或材料需要張貼,可以放置相對久一些。懸掛作品如果是靠墻面的,一般也可放置久一些,但如果懸掛于墻外的,則不宜太久。其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做論述。
二、學生作品的評價
(一)教師層面
1.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下面簡稱“過評”)是幫助學生保持持續動力、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舉措,在學校沒有足夠財力構建網絡家教互動平臺和把“過評”模塊融入其中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在班級張貼學生成長記錄表,制定一定的“過評”規則,及時把學生成長中的優秀表現記錄上去,并通過手機拍照及時在班級微信群或微信朋友圈上公布。必要時教師需附上簡短評語。作品化后的學生作業就可以使用此辦法參與過程性評價,讓作品主人得到及時的肯定和激勵。
2.積分卡獎勵
建立積分卡制度。制定一定規則,給不同積分卡賦分,規定學生的哪些行為可以獎勵哪種積分卡。當學生完成一定質量的作業時,教師本人或教師組建的學生作品評審小組根據規則獎勵相應學生對應積分卡。當學生所獲積分達到一定量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積分分段,滿足不同積分學生的某個愿望或給予一定物質獎勵。事實證明,采用積分卡制度對學生進行及時的獎勵和肯定,是推動學生不斷走向優秀的有效方法。低年級的學生如此,高年級的學生同樣有效。
(二)學生層面
1.作品點贊卡
在學生作品旁張貼注明作品名稱、作者姓名等信息的點贊卡,統一購買小圓點背膠(有其他形狀的也行,文具店大多有賣)并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張貼小圓點對作品進行評價。這是一種學生比較認可和喜愛的互評方式,符合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符合學生心理,對學生的激勵作用不可小覷。
2.作品商品化
這是一種與現代社會接軌的準商業化行為。學校或班級設立一定平臺,讓學生帶著自己的作品到場參與交易。可以物物交換,可以用虛擬幣交易,可以使用現金真實購買。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今后適應社會的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自己作品的銷售來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起到現實可見的激勵效果。
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證明,學生作業作品化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化解學生作業負擔問題,因為每個人對事情的情緒反應受情感的影響,當學生能夠從作業上找到樂趣甚至找到成就感時,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對作業產生好感,而這種好感會讓學生快樂地去完成作業,從而提高作業的質量。
當然,要真正解決學生作業負擔問題,單單靠作業作品化明顯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切實對學生學習情況、認知成長規律、教材內容和考試標準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提升作業布置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才是解決本問題的關鍵。相信靠多布置作業,靠“拿來主義”等做法來提升教學成績的現狀將會慢慢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