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霞
教師在教學時,面對的是一群有著獨特個性的學生,他們的年齡特征、思維認知規律、情感內涵都帶著強烈的個體色彩。所以新奇巧妙的導入方式,新穎別致的內容結構,富于魅力的語言表達,有效的情感溝通,不僅符合學生思維特點,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課堂導入的作用
有效的語文課堂導入猶如樂師的琴音,能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體會到語文學科的魅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引發興趣、集中注意力
新課的導入任何,直接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興趣、情緒、狀態等。因此,老師在設計導入語時,一定要精心設計,讓學生一開始就對你的表現非常感興趣,對你的課堂教學產生好奇心,同時,學生的注意力也隨之集中了。
(二)畫龍點睛,突出重點
每節課都有它的重點和難點,而重點和難點的如何體現,正是一節課的關鍵環節。如果教師能在開始的導入語上巧妙地把重點和難點滲透進去,效果會事半功倍。如我在教《盧溝橋烽火》一文時,我先在黑板上寫“盧溝橋”三個字并簡單介紹了盧溝橋的地理位置,然后在后面再“烽火”二字,問:“知道‘烽火的意思嗎?”緊接著向學生介紹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讓學生知道盧溝橋烽火的前因、經過和結果……用語不多,卻畫龍點睛,突出了課文的重點。使學生對這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確了本課將要學習的要點和目標,效果不錯的。
(三)承上啟下,新舊過渡
蘇教版的語文教材在編排內容時,很注意單元與單元、課與課之間的內在聯系。如果教師在教新課時,在設計導入語時能兼顧前后單元、課與課之間的內在聯系,設計出能聯系舊知識、挈領新內容,承上啟下地導入新課,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新舊知識更好地融會貫通。例如《半截蠟燭》的第二課時,一個老師是這樣過渡的:“昨天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在德國軍官順手點燃了桌子這的半截蠟燭時,危險就一步步向母子逼近。而諾德夫人的努力又失敗了。在這危難的關頭,兩個幼小的孩子有什么反應呢?他們倆又做了些什么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這樣的導入既小結了上一課的內容,又拋引出即將要學的內容,起到承上啟下,新舊過渡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瑞士作家溫克勒曾經這樣說過:“開場白有兩種作用:“一是建立說者與聽者之間的共鳴,二是顧名思義,打開場面,引入正題。”導入語就是課堂教學的開場白,它起著聯系師生情感,打開課堂教學,引入新課的重要作用,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溝通橋梁。這座橋架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可見,精彩又有效的課堂導入語,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
二、課前導入的方法
每個語文教師都有自己的課堂導入教學方法,不過獨樹一幟的導入設計能夠發揮出出人意料的效果。一個簡單的小故事,或者是一個優美的音樂等等,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關鍵在于方法要直指學生內心,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導入教學方法可以分為直接導入法和間接導入法。
(一)直接導入法
顧名思義,直接導入法就是直截了當的切入主題,此方法的優勢在于干凈利落,能夠為課堂提供更多的時間。這種方法適用于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十分渴求的知識,根據導入的內容劃分有多種方法。
1.教學目標導入法
把教學目標作為起點,整個課堂教學以教學目標為中心,教師首先向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從而引
導學生向目標靠攏,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教學目標導入法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自主學習,活躍課堂氛圍。此外,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內心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滿足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2.課文標題導入法
通常情況下,課文的標題即是課文的中心思想。以課文標題來進行導入,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夠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概括出文的中心思想。此方法可以進行分析標題導入和更換標題導入,對于一些比較直白或者是含蓄的課文題目可以選擇分析標題導入法,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課文題目,可以選擇更換標題導入法,讓學生在更換題目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
除了以上兩種方法,比較常用的還有課文內容導入法、人物介紹導入法和寫作背景導入法。課文內容導入法適用于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教師以精煉的語言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人物介紹導入法是教師對課文中的人物或者是課文的作者進行簡要的介紹,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把握課文的內容;寫作背景導入法是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寫作背景,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準確的理解內容。
(二)間接導入法
間接導入法是從側面引入,比如引經據典、創設情境等,不直接提及新課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意志、學習動機和性格等。間接導入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典故傳說導入法,中學生對于一些科學性較強的故事充滿了好奇,教師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充分利用典故、傳說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典故的選擇應與課文相關聯,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并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設置疑問導入法,以學生的好奇心為出發點,在授課前對學生進行提問,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設疑需要注意結合課文的重點,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從而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一步一步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提升教學質量。
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課堂導入這一環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所占的地位舉足輕重。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初始和關鍵階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風向標”的作用,它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與教學目標環環相扣,與教學方法前后呼應,給學生們帶來引人入勝的意想不到之效果。語文教師要針對文本,精心設置行之有效的課堂導入環節,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趣味性與知識性,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更快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