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儉
培養創新能力對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掌握現在和將來乃至終身體育需要的健體知識,健體技術和技能以及的體育文化素養。隨著國家對中學課程實施了大力度的改革,無論是課程模式、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還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我們積極推進素質教、實現科教興國、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重要舉措。體育教師在課堂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怎樣才是體育教學中手段和方法的創新?教師如何在教學上轉變以往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手段和接受新的技術、新觀念,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在學習管理方面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些都值得我們體育教師去總結和探索的問題。
現代心理學認為,每一個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創新潛能,這種潛能的實現依賴于個體所處的環境,能激發個體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創造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造才能力。作為中學體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新態度,體育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改變以往習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改變教師的角色和上課的節奏。要培養創新性的學生,體育教師首先成為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創新精神、富有創造力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的學生。其次,體育教師應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才能產生教改意識,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教育改革中不斷獲得更新和發展。再次,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較強的授課技巧來作為實踐的基礎,把理論升華為實踐的高度來指導教學實施,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二、體育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1.建立民主的師生,培養創新意識
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專斷的,教學氛圍沉悶,學生精神抑郁,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營造一種自由、活潑、寬松、有趣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平等、和諧、民主的關系,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信賴感和親切感,從而形成有益于課堂教學的親和力,使學生感受到對教師的期待和愛,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從教師的一舉一動中受到激勵,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教師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語調、微笑和肢休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鼓勵和愛。只有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教學中學生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他們才能樂于參與教學過程,為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打好基礎。
2.樹立成功教育意識,培養創新精神
奧托曾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只不過它埋藏在人的較為深層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勞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或多或少,人人都有創新能力,但往往缺乏創新精神,精神源于動機,要想培養創新精神必須激發學生創新動機,樹立成功意識。在體育教學中每當教師在示范一個新的動作時,有的學生躍躍欲試去模仿動作;有的學生心理也想上去做動作,但不外露;也有學生因怕做不好,表現得很被動,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即使是后一種學生雖然他們好像是要逃避練習,但他們內心也會有一種想做好的想法。例如,學習實心球時,有的學生扔得比較遠;有的學生動作比較好;有的學生能夠利用腰部力量等;教師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使學生都能體會成功的樂趣,于是學生都能積極投入練習,正是這種意識推動著他們去思考、去創新。
3.改革體育教學模式,培養創新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習是獲取人類知識、經驗、文化的手段,一個人從出生到生命終點也離不開學習。如果在學生走出課堂,離開學校時,變的討厭教育,厭惡學習的話,就說明我們的教育失敗了。”任何學科都是一樣,枯燥的學習,不斷重復的動作練習,再加上還要不可避免的付出自己的體力,有時甚至是超越極限的體力,往往只會讓學生對學習望而止步。興趣則可以喚起學生廢寢忘食地鉆研,成為打開學習體育成功大門的鑰匙。人們常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更是學生探索、創新的力量源泉,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學中重要的手段。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講解→示范→分組練習→巡回指導→終結評價”。這種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者發令,學者強應,身順心違”,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教學目標單一,組織教學形式僵化,忽視學法,個體差異,能力培養,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等不足,與當前的素質教育相差太遠。因此我們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改進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