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近年來,隨著獨生子女的比例日漸增大,兒童的心理問題日趨嚴重,如情緒波動大,容易走極端,責任感低,適應能力差,依賴性強,意志力差,冷漠等各種心理問題、障礙在大中小學生中的檢出率令人堪憂。特別是當前學校面臨布局調整、規模辦學,學生在校受教育時間長,如何從教育的源頭,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使學生自立,是擺在學校特別是為人之師面前的一道課題。
以上諸多問題的解決,作為學校,當然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完善管理制度,但作為教師,應從教育的點滴做起,遵循心理問題教育解決的方法,要注意用心去關愛學生,用愛開啟學生心靈,做好學生的貼心人,做個有心人。多年為人之師的我就時時感受道:“親其師信其道“這種良好師生關系給教育教學帶來的巨大作用。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一個典范例就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熱愛學生,和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實踐了“捧著一棵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操,教育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材。為我們證實了關愛學生,貼心學生的巨大教育作用。如何做好學生的貼心人呢?在工作中我們應努力做到:
一、關愛學生,從做學生喜歡的老師開始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教學實踐的教師都知道,一個學生對一個老師的感情,直接影響著這名學生對這位老師所教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疼我、愛我,喜歡我,老師對我好;讓學生感受到安全、溫暖。這樣學生才會喜歡老師,從而喜歡老師的課,上課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業,提高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成績。可見教師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大。那么,如何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呢?我覺得老師應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當成自己的座佑銘,甚至有時應積極謙虛的向學生學習,因為現在的學生涉獵廣泛,學習速度遠遠超過老師。互相學習,教學相長原本就是我們教學的法寶,相反,如果教師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強學習,不主動與學生交流、交心,甚至把體罰、污辱學生作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將適得其反。無論是中學生還是小學生,據調查,他們對自己喜歡的教師都有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脾氣等。
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
二、關愛學生就要寬容學生,以耐心期待學生的轉變
熱愛學生就要寬容學生,寬容也是一種愛,沒有寬容就沒有教育,更談不上愛。從社會角度看,師生之間永遠不可能平等,但人的本質層面,教師和學生都是社會中的具有人格尊嚴的個體人,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僅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而且情感上相容,創建融洽和諧的人際氛圍,正確對待他們的缺點和錯誤,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幫其改正缺點,肯定其優點,找出其不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耐心期待學生的轉變。特別是后進生,心理問題多,陋習多,行為極易反復無常,教師要有耐心,理智客觀分析不良行為的原因,及時發現,及時抓住,及時誘導,正面強化。發掘學生身上的潛能,充分肯定,千萬不要吝惜“好話”,使他們燃起進取之火,重新找回自我,獲得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真正達到長善而救其失。
三、關愛學生就要關心學生
關愛學生,要求教師從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俗話說,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教師只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傾聽學生心聲,努力發現其閃光點,多鼓勵,少訓斥,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正面表揚、鼓勵,給學生真誠的愛護和尊敬。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渴望得到老師的愛護和關心是學生普遍的心理要求,只有認識并做到這一點,才能引起學生對我們的尊敬和愛戴。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諄諄教導是愛護他、關心他,他就會產生對教師尊敬的心情,從崇敬教師到接受教師的一一教導,并在學習和生活中保持高度的熱情。減少乃至避免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和扭曲心理。
四、關愛學生要做到不偏愛,溺愛
“愛就是教育”,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沒有師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不能稱池塘;但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一種理智的愛。對學生應該是嚴格要求,對缺點錯誤從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對學生的愛不僅要著眼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應該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用途。此外,讓學生適當經歷困難,培養學生承受各種挫折的能力也是愛延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愛既是一種艱辛的勞動,又是教師素質的最好體現,關愛學生,努力做好學生的貼心人,塑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使愛成為學生的精神雨露,滋潤每個學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