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鋼城
雙線資本首席執行官、“新債王”杰弗里·岡拉克年初就已有預言,當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3厘后,美債將確認步入熊途,屆時成熟市場將不可避免地被波及,投資者可以在新興市場中尋找機會。然而,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全球主要股市,今年以來仍能維持正回報的卻寥寥無幾,只有香港恒生指數、香港國企指數、巴西圣保羅股市指數、意大利米蘭指數等。難道目前的債息僅觸及2厘95,股市就已經受不住沖擊?
對于上述問題的判斷,市場尤其看重收益率曲線是由短至長債息陡峭排列,還是短息高于長息形成的倒吊現象,因為兩者代表了截然不同的經濟周期。
首先是收益率曲線陡峭排列,即長債收益較短債更高,指該時期資金成本便宜,經濟開始筑底復蘇,是投資股票與債券的好時機。另一個則是收益率曲線倒吊,即短債收益較長債更高,形成了由左上向右下傾斜的債券收益率曲線。這種形態意味著經濟增長周期進入尾聲,資金成本也隨著多次加息而變高,快則數月內,慢則兩年內將出現股災,這可以算作資本市場上較為準確的指標之一。
目前,債息收益率曲線確實趨平,但卻不至于倒吊,因此這也意味著短期內市場出現因資金緊張而引發股災的概率不大。
除了收益率曲線外,是否發生股災的另一參考指標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以下統稱“債息”)自底部開始的反彈幅度,如果觸及2%或以上,多數情況下會引發資金騰挪,資金由股市流入債市,從而引發股災。這樣的案例自1981年以來屢見不鮮。(見附表)
看似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股災再現眼前,但從上述資金角度分析,目前股市大跌的概率不大,而且有“百業之母”頭銜加持的銀行業反而可以受惠于加息周期的影響利好股價。
銀行業受益的原因很簡單,央行有條件上調利率,意味著經濟重拾增長動力,經濟好轉企業盈利大多有所增加,有利于舒緩銀行呆壞賬。去年,匯豐控股(0005)的管理層就曾提到,只要港元、美元和英鎊的短期利率回到3厘水平,該行的盈利便會按年增加50億美元。另外,企業擴張與居民消費增加,購房、購車都有機會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的業務規模理應又會水漲船高。
正因如此,上文提及的多個加息周期,匯豐控股的股價表現都格外出眾。
2003年,港、美利率上調利好匯豐控股的股價,其股價自每股36港元低位重拾升勢,至2007年10月上漲至每股140港元,未計股息的回報率已經超過93%,同期美債息上升2.25厘。1998年,亞洲遭遇金融風暴,匯豐控股難以置身事外,導致公司股價下跌至每股40港元,隨后反彈,直至2001年2月創下每股113港元的歷史高位,兩年累積升幅約179%。而同期美債息上升2.54厘……(見附圖)
由此可見,目前香港市場銀行股的市凈率普遍為1倍左右,同時,不少銀行股卻擁有約5厘左右的股息,投資價值十分理想,此時確實是趁低吸納的好時機。當然,如果中美貿易關系惡化,導致中國反制裁,拳來腳往最終引發了所謂的貿易戰,繼而出現股災就當別論了。不過,筆者始終認為,真出現貿易戰的概率不大,但震蕩卻在所難免,這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難得的投資機會。(作者系中投傲揚精選基金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