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慶
一、網絡金融風險概述
網絡金融又稱電子金融,從狹義上講是網絡金融是指在互聯網上開展的金融業務, 包括網絡銀行、網絡證券、網絡保險等和金融服務相關內容;從廣義上講,是指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支持,在世界范圍內金融活動的總合,它還包括網絡金融安全、網絡金融監管等諸多方面。網絡金融是信息技術與金融產業的全面快速蔓延性的特點,嚴重的網絡金融風險會迅速導致整個金融網絡的癱瘓,給金融行業帶來嚴重的損失,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網絡金融風險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
目前,我國網絡金融風險主要面對因來自于計算機網絡技術支持不過硬而產生的網絡金融信息技術風險;由于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而形成的網絡金融制度風險以及由金融業務本身所處市場環境所帶來的網絡金融業務風險等三個方面,金融機構要從根本上分析網絡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對策,提高網絡金融風險防范水平。
二、我國當前網絡金融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金融風險防控防范體系不健全。目前我國金融行業受經濟發展狀況和管理理限制,金融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對金融風險防范的重要性認識不強或比較片面,缺乏全面、健全、有效、科學的風險防范體系。一方面,在涉及金融防范相關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產權法、貨幣發行制度等相關網絡銀行業務的法律法規貫徹落實不利,使得金融機構面臨比較嚴峻的法律風險;另一方面缺乏外部環境信用體系的配套優化建設,信用基礎設施及制度建立不完善,無法有效區分并規避金融業務的風險;
(二)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完善的網絡金融需要強有力的內控制度保障安全,當前我國網絡金融體系尚未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崗位職責分工不明確,績效考核失效,內部不相容制約機制形同虛設,監督機制無效,對關鍵環節和關鍵崗位的內部存在漏洞或盲點。
(三)計算機網絡技術支持落后。目前我國網絡金融機構的計算機技術支持系統普遍自動化水平不高,安全性和技術支持能力偏弱,軟硬件往往采用技術外包模式,缺乏自主創新研究能力,不能與金融行業的實際需要相適應;技術平臺的服務不及時,安全控制手段匹配程度不高,不能滿足客戶對信息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實時性的數據要求,極大地制約了網絡金融風險的防范水平的提升。
三、我國網絡金融風險的防范對策和措施
(一)進一步完善網絡金融風險防控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網絡金融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網絡金融風險防范工作,利用媒體、培訓等多種形式宣傳網絡金融風險防范法律法規,加強普法意識和執法力度,有效打擊網絡金融犯罪行業;明確網絡銀行、客戶之間的權利、義務劃分;加強完善信用制度建設,規范網絡金融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規避網絡金融業務風險,構建和諧、安全的網絡金融防范的外部環境。
(二)加強網絡金融系統內部控制建建設。金融機構要制定統一的規劃和技術標準建立和完善金融風險預警機制,主管領導應根據管理信息系 統原理、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統籌調度,加大網絡金融業務的硬件、軟件基礎設施建設及高素質管理人才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要加強內部科技力量,完善內部監督檢查機制。
(三)提高計算機網絡系統技術防范水平。一方面提升計算機系統核心技術水平和配套技術水平,進一步強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的安全防御能力;保進信息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制定計算安全防護辦法,完善防火墻技術加密金融數據;另一方面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經驗,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風險判斷能力,積極尋求網絡金融風險防范的合作,構造全面的計算機系統防御機制、聘請專家學者培訓提升本單位的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和管理水平。
四、結語
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風險防范工作,完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法律法規配套建設,完善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機制,提高計算機網絡系統技術防范水平,為客戶提供快捷、便利、安全的金融服務的同時,實現金融機構的戰略目標,促進金融業的服務質量提升。(作者單位為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