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梅
一、高職院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以理論為主,缺少實踐
受長期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及受重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的進度相對于理論教學明顯滯后,偏離的高職院校培養實用型、技術型人才的教學本質。經過多次的教育模式的改革,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采用“2+1”的辦學模式,即兩年的理論教學,一年的實踐教學,但由于實踐教學環境的缺乏,是教學計劃中的實踐部分難以得到切實的實施,成為教學過程中相對薄弱的一環。
(二)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經驗,理論與實踐脫節
高職院校的教師基本都是有著多年學校教學經驗,理論知識功底深厚,但由于其沒有相關的企業工作經驗,因此在實踐技能及實踐教學經驗上存在較大的欠缺,無法滿足信息化社會科技高速發展的趨勢。而且,高職院校的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常常一人負責多個班級的教學任務,用于實踐探索及自身綜合能力的時間缺乏,導致所掌握知識與實踐活動脫節,學生所學知識無法有效的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不符合企業對于人才的選拔標準嚴重影響高職學生的就業情況。雖然高職院校積極的研究解決方案,加強對于教師實踐技能的培訓,但缺乏長期的積累過程,對于技能的掌握不夠扎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教師對學生的實踐教育問題。
(三)經費投入力度不夠,實踐環境較差
高職院校的性質多為民辦或者地方辦學,受地方政府財政情況影響較大,若地方財政預算投入減少或者生源數量減少,會使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受到極大的限制。而且傳統觀念中對于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多數高職院校存在經費不足的情況,沒有能力建立校內的實踐場所或者在校外建立穩定的實訓基地,因此大部分的實踐教學仍以教師課堂教學的形式完成,或者由學生自行尋找實習單位進行實踐學習。此種前提下,學生的實踐教學的質量的不到有效保證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甚至使實踐教學流于形式,與高職院校的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學初衷相背離。
(四)教學模式落后,適應不了發展需要
多數高職院校采取的教學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但由于受學校辦學條件的影響,對于學生的實踐教學采用校外實習、自主實習的模式,教師無法進行實時的監管,而且多數企業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識,學生難以獲得參與實際工作中的機會,實踐能力難以獲得有效的培養,但是隨著產業模式的不斷改變,信息技術進入大爆炸的時代,當前的高職院校的教育方式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難以跟上信息化社會發展的腳步。
二、“互聯網+”環境下實踐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思想,建立“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方式已經逐漸融入到社會發展的各行各業當中去,緊跟社會發展腳步,以時代背景為前提,促進教學思想是高職院校進行有效實踐教學的前提。雖然受社會發展環境的影響,高職院校與教師已經有了清晰的意思,但是由于長期傳統教學的經驗,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形成慣性,難以及時的做出改變,阻礙了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為保證高職教育的良性持續,教學思維的改變是重要的前提條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創造的有利條件,將“互聯網+”思維融入到高職教育中,使教育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將教學模式進行數字化處理,并在實踐教學中合理運用,解決目前教育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
(二)加強信息化技能培養,建設“互聯網+”化的教師隊伍
傳統的實踐教學中由教師進行現場教學指導,學生以被動的觀摩和接受為主,教師的教學方案及計劃也相對單調簡單。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能夠使學生學習途徑多樣化,便于學生接受及自我學習,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但“互聯網+”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掌握新技術的教學方法,思維方式及工作方式的改變也教師所面臨的重要難題。熟練駕馭新的信息技術及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實踐教學中,關乎“互聯網+”創新實踐教學的效果。加強教師隊伍的“互聯網+”化建設,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技能的掌握,加大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為教師隊伍的“互聯網+”化提供有利條件。適當的聘請信息企業的資深工程師及技術專家擔任學生實踐教學的兼職教師,不但能夠使學生了解最新技術的發展情況,對于教師隊伍整素質的提高也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創新教學模式,構建“互聯網+”實踐教學體系
進行“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條件三個方面進行著手。
1.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傳統實踐教學的內容與教學計劃的安排都是以教材為總綱,教學進度與緩解的銜接都是以教科書的章節與邏輯為準繩,內容單一且缺乏變化,而且知識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盎ヂ摼W+”的實踐教學應基于新型教學體系,使實踐教學的內容緊密聯系互聯網,利用互聯網信息數量大,內容豐富等特性進行教學內容的修改,不但能使學生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技術,并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及個性化的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2.實踐教學方法創新。在以往的實踐教學中,教學場地、教學設備、演示空間及條件是限制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且各因素間關系密切,環環相扣,若其中任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會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但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傳統教學中的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的作用將會被大大的削弱,新型的教學方法如手機APP的微課堂、互聯網云課堂等,不但能使實踐教學中的理論部分的教學多樣化,同時也為實踐教學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如通過模擬軟件模擬操作流程,使實踐教學不受場地條件限制,同時使細節的講解更清晰更詳盡。
3.實踐教學條件的創新。多數高職院校由于辦學經費的原因,使得教學設備陳舊,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但在“互聯網+”的思維引導下可以利用現有的設備對教學條件進行改良,如利用老舊的電腦組建云機房,或者通過互聯網進行學校間的資源共享,達到資源的優化重組,進行實踐教學的虛擬化與仿真化,大大提升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三、結語
隨著“互聯網+”模式的快速發展,將“互聯網+”的思維融入高職教育當中已經成為了高職教育持續發展的趨勢。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搭建“互聯網+實踐”的教學平臺,改變教育思想,創新教學內容、方法與條件,是高職院校適應時代發展的重要實踐研究與探索。盡管在目前的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的問題,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相信這些問題將得到完美的解決,使高職教育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作者單位為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品牌建設工程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