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一、經濟法下企業的社會群體意識現狀分析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大小,企業的成敗,企業員工的行為決定了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企業的成敗不僅僅在于企業的自身價值如何,企業能否帶來社會效益成為了企業能否有長遠發展的標準,但仍有部分企業把在不逾越經濟法的范圍內讓企業員工創造最大的生產價值,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雖然,這些行為沒有違背經濟法,但是其有悖于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部分企業招聘限制身高等外形條件
在部分企業而招聘的過程中,往往會對應聘者的外形條件做出硬性規定,諸如一些企業要求男士必須高于1.68米,女士必須高于1.6米,這種現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人權平等,會使部分人沒有辦法感受社會的公平,從而成為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的不利因素。此外,對外形條件的限制,可能會導致企業在進行應聘人員篩選的過程中將“滿腹經綸、飽腹才華”的優秀員工過濾掉,不僅不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也有悖于企業應該擔當社會責任的義務。
(二)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過分忽略員工的薪資要求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過分忽略員工的薪資要求是大部分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意識的表現。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分為企業對企業自身的責任、企業對企業員工的責任、企業對環境的責任等,在這些責任中,企業對企業員工的責任是重中之重,企業有責任給員工提供與其付出相適應的待遇,給予員工合適的薪資,然而近年來,企業員工堵在公司門口要求企業調整工資、增加收入的事件數不斷攀升,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應出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時候不夠堅定,盡管沒有違背經濟法的要求,卻也沒有完全踐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二、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性
在中國現今的社會主義市場中,決定企業成敗的因素已經不局限于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企業產品的質量,企業文化的力量以及企業在民眾中的滿意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地位,決定著企業是否能夠取得長遠的發展。因此,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勢在必行。
當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后,企業領導人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就不僅僅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為目標,在做決定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考慮企業的下一步計劃是否能夠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比如,一部分企業在政策上能夠扶持下崗人員,為其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一方面能夠解決企業的用人問題,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國家和社會解決下崗員工逐步增多的問題,帶來較大的社會效益。
三、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共建和諧社會
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逐步成為部分企業在進行企業決策過程中考慮的問題,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國家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提升每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第一,加大宣傳力度,樹立正面榜樣。國家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能夠加大對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宣傳力度,利用電視廣告、互聯網、媒體、新聞傳播等途徑,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宣傳,使企業能夠真正意識到提高其自身社會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和提升其自身社會意識能夠給企業帶來的效益,從而使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承擔社會責任,致力于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此外,國家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樹立正面榜樣,從企業中選取能夠完美踐行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作為標準,鼓勵每一個企業都向標桿企業學習,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第二,學會放權,發揮正確引導作用。為了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部分企業會進行一定的改革,主要是一些響應國家政策提升社會效益的改革,在這種時候,國家政府相關部門要能夠給予企業足夠的信任,敢于放權,讓企業能夠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相關部門也要發揮引導作用,使企業既不逾越經濟法的范疇,又響應國家政策,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
四、結語
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企業的更新換代也逐步加快。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使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獲得較高的民眾滿意度,是企業想要長期不衰的“良藥”。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要做到“從社會中來,向社會中去”,不僅僅利用社會資源實現自身企業的增值,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將自身企業的成果回饋給社會,造福于人民,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穩步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夠有所提升。(作者單位為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