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妮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以及工業4.0的推動,技術創新己經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進行研發活動的必要性。目前,國家科技部正大力支持企業進行自主技術創新活動,搭建技術交流平臺,以加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準則中,將2%的研發投入水平作為衡量一個企業能否維持現狀的標準。研發投入作為眾多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其原因不僅是其改善了企業產品與服務的質量,企業在競爭中也就更容易拔得頭籌,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而受到深遠的影響。本文回顧國內外學者對于企業研發投入與績效的關系的理論,得出自己的結論。
關鍵詞:研發投入;企業績效;關系
1.引言
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競爭是唯一不變的守則,生產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可見,企業的優勢技術是提高企業硬實力的法寶。一系列高性能的產品,在研究和開發中實現。通過開發新產品,為企業帶來獨特且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企業可以依靠這些競爭優勢來實現利潤的突破。研究企業的研發活動對其績效、行業地位的意義就很明顯了。
2.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的理論基礎
根據代理理論,企業的管理者與擁有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管理者往往由于個人的效益,做出有利于公司短期發展的決策,忽略企業長期的利益。因此,面對較高的資產負債率時,企業往往選擇較為保守的經營行為,從而大大削減研發投入。然而,研發活動直接關系著企業的創新能力,無論是對產品、服務的改進,還是對生產成本的削減,對技術人員的技術革新,研發活動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發投入強度作為能客觀地反映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經常是國內外學者們研究的對象。
美國經濟學家戴維認為,技術創新活動的增加是實現企業規模效益的前提,隨著R&D投入的增多、企業的規模將不斷擴大,同時這二者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
在對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方面,學者認為研發投入對企業的績效相關。M Tubb表示,一個處于衰退期的公司可以通過比競爭對手投入更多資金在研發活動上而獲得相對優勢,這種相對優勢將體現在銷售額與市場份額的增長上。M O'Mahony與Mvecchi(2009)對研發強度與企業生產率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了研發投入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有明顯的的激勵作用的結論。然而,R&D 投入不一定會立即促進企業績效的增長。
3.制造業的二者關系研究的理論基礎
針對本文所研究的制造業行業,何強、陳松(2012)、商小虎(2013)、仇云杰,魏煒(2016)、許佩佩(2016)均發現研發投入對本期企業績效有著正相關的關系,任海云,師萍(2009)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并發現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分布不均的問題,但研發投入與投入后1一4期的企業相關性逐漸降低。而判斷績效水平,還主要通過Cobb-Douglas的生產率函數、觀測股票的價格波動來研究股東價值的變動,或通過對比單一的財務指標及其 組合,如托賓Q值、主營業務利潤率、資產凈利率等代表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等來實現。
4.研究結論
(1)制造業企業的研發投入與其當期績效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針對制造業行業的企業而言,正如前文提到的,加大研發投入有益于企業實現規模效益,減少單位生產成本,幫助企業達到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因此,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不僅可以滿足市場需求,擴大市場份額,也能達到自身績效的改善。薛喬,李剛(2015)、鐘雅菁,李冬姝(2017)在研究中證實了研發投入強度對績效的正向影響,但由于代理問題的存在,企業管理者對于研發支出重視程度不夠,可通過對管理者的股權激勵提高研發效率,進而提升企業績效。
(2)研發投入對制造業企業的影響產生滯后性
企業的研發投入轉化到績效的實現是一個緩慢且復雜的過程,很可能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效應。所謂滯后效應,即研發投入不僅對企業的當期效應產生影響,對其 未來一期、兩期的績效都可能產生影響。針對時滯性的研究,李璐(2013)、淳正杰(2014)、鄭小月(2015)和王敏(2016)均得出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并且滯后期在一年到四年不等。
(3)隨著滯后期的延長,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的積極影響將逐漸減弱
根據經濟學家Wright在1936年提出的學習曲線理論,產品在投產的初期往往存在經驗不足,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證的問題,同時高額的生產維護成本也對企業造成不小的負擔。然而,隨著累計產量的陸續增加,管理漸趨成熟,前期生產期間的各種改進措施逐步見效,成本下降。然而在投產后期,隨著研發活動的普及,大部分企業都將實現技術上的革新,這時,企業很可能面臨競爭優勢難以維持的情況。
5.研究建議
(1)提高企業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與自主性
企業自身應該認識到研發投入的重要性,當技術創新到一定程度,生產成本將大大降低,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者,鼓勵技術人員進行研討、學習外出交流經驗、應考慮到企業的長遠利益。
(2)健全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
在知識產權維護的這一方面,我國企業應向西方國家看齊,加強對專利技術的保護,避免科研成果通過不正當的方式被使用。政府同時需要完善知識產權立法,就保護知識產權這一方面開展對企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增強維權意識,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3)建立技術創新成果市場化的平臺
目前,我國的技術成果交易額在全國處于落后的地位,加強對技術創新的合理商業化刻不容緩。政府應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不斷開創新資源,加大力度建設與研發投入相關的的技術創新平臺,鼓勵企業在這樣的平臺上進行技術交流,實現 對創新成果的高效使用和管理,使之達到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步杜勇,鄢波,陳建英,研發投入對高新技術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31(2):87一92.
[2]蔣基路,王衛紅,文芳.裝備制造業上市公司研發投資的財務績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v.29;NO,195(5):280一283.
[3]李璐,張婉婷.研發投入對我國制造類企業績效影響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24):80一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