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渝橋 宋靜茹 李海英
摘要:目前隨著家禽養殖業的蓬勃發展,家禽的飼養量不斷的增加,傳染病在禽群中的發生情況更加嚴重,而其中的禽霍亂在實際生產中也被稱作禽巴氏桿菌病,病原主要是多殺性巴氏桿菌,該病屬于具有接觸傳染性的烈性疾病。現主要是分析禽霍亂的發生情況,從而介紹防治的綜合措施,以期降低禽場的經濟損失。
關鍵詞:禽霍亂;巴氏桿菌;發生;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 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1-0055-01
1 禽霍亂的發生
流行現狀。雖然相關專家一直都在研究有效的疫苗對于禽群進行免疫,但是保護率和免疫期仍然沒有特別理想的,離臨床實際的要求還是有一段距離,這就是目前禽霍亂依然有很嚴重危害的主要原因,生產中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現在我國各地仍然都有禽霍亂的發生和流行,尤其是南方各省通常都是呈常年流行的狀態,而北方各省發病的規律呈現一定的季節性,形成這種流行方式的主要原因是氣候因素變化的影響。
發生原因。通過常年的禽群飼養工作經驗可知,禽霍亂疫區或者疫點的病原菌主要存在某些家禽的上顎裂等部位。如果家禽養殖場、戶的禽群中存在這種帶菌禽或者是呈慢性感染的病禽,加上禽舍的條件潮濕、擁擠、斷料、斷水,或者在飼喂過程中突然改變飼料的供給,飼料中缺乏維生素、蛋白質,或者是禽群經歷長途運輸、轉群、并群、寄生蟲病或其他疾病等應激因素的情況,會明顯的降低禽群對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將原有的共存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進一步發展會導致禽霍亂的暴發,這也就是臨床生產中常說的內源性禽霍亂。實際生產中可知:采取散養或者是放牧的鴨群是禽霍亂的主要易發群體,隨著遷延時間的延長,禽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都會隨之升高,會給禽場造成比較大的經濟損失。
2 綜合防治措施
禽場飼養的禽種應該盡量單一,拒絕混養多種禽類。也就是在實際生產中要求雞場只能飼養雞,不可以同時飼養火雞、鴨、鵝等禽類。其他禽場也都要求如此。在飼養過程中必須堅持實行隔離飼養和全進全出的制度。禽場設置相應的圍墻以阻止外來無關人員、犬和野生動物自由出入禽場,同時還要禁止飼養犬、貓等動物。禽場舍內的門窗都應該設置有防鳥和老鼠的鐵絲網裝置,以避免老鼠鉆入舍內和鳥飛進場內。同時禽場還應該根據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嚴格的隔離消毒制度、完善的飼養管理操作規程,給禽群飼喂與其生長、發育和生產都相互適應的全價日糧,并且給其符合飲水標準水源進行飲用。
新建禽場和未發生過禽霍亂的禽場并不需要免疫禽霍亂菌苗。生產中如果新建的雞、鴨養殖場或者是沒有發生過禽霍亂的雞、鴨養殖場是不需要給禽群免疫禽霍亂疫苗的,特別是不能夠使用禽霍亂弱毒菌苗,否則會對禽群造成嚴重影響。新建的養禽場在未使用任何禽霍亂菌苗的情況下,僅采取了一般性的獸醫衛生綜合性防治方法,就可以很有效的預防禽霍亂的發生,降低免疫接種費用和相關技術人員的勞動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養禽業的生產成本。
藥物治療。如果發現禽群出現了禽霍亂的感染癥狀之后,馬上要將禽群按照病群、可疑群和健康群進行分群治療。首先要將重病禽進行撲殺,然后將尸體和病死禽尸進行無害化的焚燒或者是深埋處理。生產中通常會對輕病禽群采用青霉素每千克體重2萬~3萬IU、鏈霉素每千克體重50~100 mg.磺胺嘧啶鈉每千克體重0.lg或增效磺胺嘧啶鈉每千克體重25—30 mg肌注,每天2次,連用2天。同時用阿莫西林原粉飲水,直到恢復食欲2天為止;可疑禽群用上述注射藥劑肌注1次,劑量同上。同時用磺胺二甲基嘧啶0.1%~0.15%、阿莫西林原粉拌料,連用3~5天。同時對可疑群和健康禽群注射禽霍亂臟器組織滅活苗,劑量2 mL,或禽霍亂油乳劑滅活苗,劑量0.5 mL(或按說明書)。
3 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菌苗的免疫期不夠長。目前我國生產中實際應用的禽霍亂弱毒菌苗和滅活苗等,通常免疫期是3-4個月。一般在禽群的一個生產周期過程中都需要進行不止一次的免疫,必須免疫多次之后才能夠控制禽霍亂的發生和流行,這樣在生產中比較麻煩,不利于推廣和臨床應用。
菌苗的免疫保護率不高。根據不少菌苗生產廠家禽霍亂苗的試驗數據,以及相關報道中各地養禽場和用戶的實際工作反饋,綜合以上的相關資料可以總結得出當前推廣的傳統禽霍亂菌苗近期的免疫保護率比較好,但是如果超過5個月以上保護率通常僅在57%-75%,這樣的結果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滿足不了養禽場、戶和基層獸醫工作人員的需要。
接種菌苗的反應比較大。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各種弱毒禽霍亂菌苗都有一定的毒力仍然殘存。給禽群接種菌苗之后幾乎都會出現程度不一樣的反應,臨床可見的主要癥狀是注射的局部發生腫大,禽食欲降低,產蛋量和增重程度都減緩,反應比較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死亡的情況。由于這種情況的存在,對于菌苗的推廣和應用都增加的一定的難度,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