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鐵辦主任 焦旭祥
新時期的交通發展要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眼“兩個高水平”建設,引導解決交通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加快打造高品質、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交通運輸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文系焦旭祥同志2月1日在全省發改系統交通工作培訓班上的講話,有刪節。

圖/沈國強
通過近年來的發展,浙江交通基礎設施規模不斷擴大、網絡不斷完善,基本形成了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相適應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處于加快轉變交通運輸方式、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戰略機遇期和攻堅期。新時期的交通發展要求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眼“兩個高水平”建設,引導解決交通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加快打造高品質、現代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交通運輸實現高質量發展。重點是引導推動以下“四大轉變”:
從通道建設為主向通道樞紐建設并重轉變。目前,浙江已建成融入國家運輸大通道的“兩縱三橫”通道網絡,實現了省會杭州與周邊兄弟省區中心城市、省會杭州至各設區市(不含舟山)2小時交通圈。但浙江現有通道能力有待提升、新通道尚需打通等問題仍然存在,如四大都市區缺乏對角快速通道,滬杭通道、沿海通道能力不足,高速公路“瓶頸路”“斷頭路”有待消除。特別是多種交通方式綜合集成的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嚴重滯后,如杭州蕭山機場作為樞紐門戶機場,對外交通僅有公路這單一方式;全省集高鐵、地鐵和地面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有待加快建設。今后要在推動通道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多式聯運、便捷換乘,集中精力建設現代化、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
從硬件建設為主向軟硬件協調發展轉變。近年來,浙江交通建設以大投入促進大發展,交通硬件設施不斷完善。2017年全省完成交通投資達2379億元,同比增長28%,特別在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方面,投資同比增長54%。過去五年全省新增高鐵824公里、城市軌道交通133公里,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里程分別達到1263公里、192公里。但交通運輸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對照個性化、多樣化、多層次的客運和物流需求,浙江交通運輸服務的質量、效率和水平亟待提升,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不夠,交通樞紐和物流園區布局不銜接,運輸標準化信息化規?;捷^低等問題較為突出,未能發揮交通硬件基礎設施的網絡優勢。當前,汽車客運“門到門”服務,鐵路運輸的網絡定餐、選座和高鐵WiFi全覆蓋,坐飛機可以使用手機等服務的開通,正是對交通運輸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的積極響應。今后,要在加大交通硬件建設的同時,更加關注交通軟件基礎設施建設,著眼“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等發展要求,不斷促進交通運輸服務提質增效,讓老百姓享受“出行即出游”的美好交通體驗。
從依賴要素投入向集約高效發展轉變。一直以來,交通建設主要依賴政府投入建設,資金、土地等方面由政府給予重點保障。但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靠政府財力保障的模式將不再延續,土地、資源、環境等對交通運輸發展的剛性約束將進一步增強。這些都會對今后交通項目立項建設造成較大影響,同時將“倒逼”交通運輸加快轉型發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近年來先后組建了省海港集團、省交通集團、省機場集團,尤其是高度重視推動杭溫、杭紹臺鐵路PPP示范項目,積極探索民營企業控股建設交通項目的浙江模式。今后要更加注重依賴技術進步、體制機制創新,更加注重質量效益、集約節約、環境友好,推進交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創新突破,實現交通運輸的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
從交通運輸獨立發展向深度融合轉變。交通運輸是支撐經濟社會運行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不僅要滿足社會大眾的基本運輸需求,更要注重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的跨業、跨域、跨界深度融合發展,在更高水平上發揮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的支撐引領作用。今后,要更加注重拓展交通新業態、新空間、新模式,推動交通運輸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融合發展,加快現有交通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有序發展共享單車、共享停車、共享汽車等共享經濟新業態,推動交通私人定制服務,創建低碳智慧交通示范區;推動“交通+”旅游發展,完善現代化通景交通體系,發展高鐵旅游、低空旅游和郵輪游艇產業,打造美麗經濟交通走廊;積極推動高鐵經濟、臨港產業和臨空經濟示范區等港(站)產城融合發展。
《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通道是現代化浙江的發展軸線。要按照主體功能突出、區域協調聯動的要求,加快建設杭嘉滬創新大通道、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浙東南海洋經濟大通道、浙西南生態旅游大通道,基本建成省域1小時交通圈、市域1小時交通圈、城區1小時交通圈?!贝笸ǖ澜ㄔO是未來五年浙江交通工作的重大任務舉措,2018年主要是編制實施行動計劃、制訂年度計劃,確保有一個良好開局。具體是實施“三四四”工程,即“三大通道、四大樞紐、四港融合”建設工程。
實施三大通道建設工程。按照“四個強省”工作導向,突出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和綠色發展,重點構建支撐大灣區創新發展的灣區通道、以義甬舟為主軸的開放通道和引領大花園建設的美麗通道等“三大通道”,推動區域協調聯動發展。灣區通道連通杭甬溫三大都市區,構建以低碳智慧為主要特征、“一環(環杭州灣)一帶(甬臺溫沿海帶)”客貨并重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為打造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提供強力支撐。開放通道以義甬舟通道為主軸,向東聯通海上絲綢之路、向西連接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形成以貨運為主的“一軸(義甬舟)兩輻射(內陸、海上)”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支撐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促進浙江東西陸海雙向大開放。美麗通道依托杭州至衢州、麗水等通道建設,強化杭溫都市區與上游重點生態功能區快速聯系,形成以客運為主的“A”(杭衢、杭麗溫+衢麗)字型骨干交通網絡,支撐浙西南生態旅游帶發展,服務全省大花園建設。
實施四大樞紐建設工程。按照“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的要求,加快建設杭州、寧波、溫州和金義四個“一體化、高品質”的綜合交通樞紐,支撐浙江四大都市區建設,推動都市區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強化創新功能和提升國際化水平。杭州要抓住“后峰會、前亞運”的歷史機遇,推動地鐵、軌道快線和“中環”公路等項目建設,加快建設杭州西站和杭州蕭山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成為面向國際、輻射長三角、貫通中西部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寧波要著眼創建“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謀劃新建寧波西站、寧波櫟社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提升寧波舟山港國際樞紐港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建設成為面向亞太地區的重要國際港口物流中心和多式聯運國際樞紐。溫州要重點打造溫州東、溫州南綜合交通樞紐,加快都市區軌道交通發展,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東南門戶樞紐城市。金華—義烏要完善鐵路樞紐布局,加快市域、市郊鐵路建設,強化義烏國際陸港樞紐功能,建設成為連接我國東南沿海與內陸地區的長三角南翼重要樞紐節點。
實施四港融合建設工程。認真落實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八大行動”,大力推動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聯動發展,切實提升客運和貨運兩大系統的服務效率與水平。堅持以海港為核心、以陸港為支撐,推動完善寧波舟山港為龍頭、浙東南沿海和浙北環杭州灣港口為兩翼的海港布局體系,聯動義烏國際陸港、湖州港等內河港口,促進內河水運與海運物流融合,打造世界級港口集群和世界一流的港口物流聯運體系。堅持以空港為依托,大力促進航空物流業發展,積極發展空鐵聯運,規劃建設溫州、義烏、臺州、衢州航空物流園區和舟山航空產業園,推動杭州、寧波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堅持以信息港為紐帶,大力促進多式聯運發展,整合組建統一的交通物流信息平臺,發展供應鏈智慧物流,實施“互聯網+”便捷交通示范工程,謀劃建設一批智慧公路港小鎮。
從總體上看,近年來浙江交通重大項目推進取得顯著成效,交通投資持續保持20%以上的高位增長。2017年,九景衢鐵路、杭州地鐵2號線、4號線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后建成運營,杭紹臺鐵路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杭衢鐵路建衢段等一批前期項目取得積極進展。但受土地、資金籌措以及與國家相關部委銜接等諸多因素影響,一些交通重大項目推進并不盡如人意。2018年,浙江交通重大項目推進任務仍然十分繁重。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克難攻堅,力爭交通重大項目推進取得更大成效。
打好鐵路十大項目攻堅戰。鐵路建設是發改系統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各地要按照省鐵辦〔2017〕27號文的時間節點和專題動員會的要求,確保杭紹臺、杭溫、金甬、湖蘇滬鐵路和杭州鐵路西站樞紐等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同時,各地鐵辦、各項目實施主體要發揮項目推進的中堅力量作用,制訂推進清單,想方設法、爭分奪秒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省鐵辦要強化跟蹤督查,各市鐵辦要善于借勢借力,爭取主要領導親力親為推動項目建設。此外,省鐵辦要做好省鐵路網中長期規劃修編工作,盡早報省政府批復實施。
有序推進都市區軌道交通發展。都市區軌道交通是支撐大都市區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浙江都市圈城際鐵路一期建設規劃實施進展順利,浙江都市圈城際鐵路二期建設規劃已編制完成。浙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積極推進,杭州地鐵三期建設規劃項目全部完成前期審批,紹興地鐵一期規劃項目正有序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著手調整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規定,擬提高規劃申報的門檻和注重地方財政承擔比重。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等市正在謀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要加強對接,按照最新政策要求,研究應對措施,及時調整規劃思路。
抓好公路水運重大項目建設。盡管公路水運項目實施以交通(海港)部門為主,但對于一些事關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的重大公路水運項目,要主動參與、提早介入,積極推動項目實施。要積極參與推動杭甬高速公路智能化改造,共同謀劃浙西南景區化高速公路規劃,參與推動世界級港口集群打造。要重點做好高速公路“瓶頸路”擴容、省際“斷頭路”的貫通工作,推動加快實施寧波舟山港主通道、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龍麗溫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推動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著力推進京杭運河和杭甬運河航道整治,復興內河水運,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加快完善民用機場布局。民用機場特別是通用機場建設是當前交通發展的一大熱點。運輸機場方面,現有機場除衢州機場外,杭州、寧波、臺州等其他6個機場均在實施或謀劃實施改擴建項目。特別是杭州蕭山機場三期擴建項目,是亞運重點工程,一定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爭取成為亞運項目中的一大標志性工程。通用機場方面,列入省2017-2018年推進計劃的項目要認真分析研究、加快項目實施進度。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省委就召開了全面深化改革大會,提出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改革,當好新時代深化改革的排頭兵。近年來,浙江交通運輸領域改革也做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與實踐,特別在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交通運輸要破解存在的諸多瓶頸制約,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用改革的思維、改革的手段,推動交通體制機制創新,促進交通運輸的高效集約可持續發展。
高質量完成杭紹臺、杭溫鐵路PPP項目試點。杭紹臺、杭溫鐵路PPP示范項目,是國家交給浙江的重大任務,也是我們應有的責任擔當。目前,在省市的共同努力下,兩個試點項目均取得重大進展。杭紹臺鐵路完成SPV公司組建,成為我國首條民營企業控股的鐵路項目,在審批制度、投融資機制、回報機制、經營管理體制等四個方面形成一整套試點經驗,作為唯一的民間投資案例入選央視政論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并載入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大事記》。杭溫鐵路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方案和PPP實施方案已獲批實施,當前要做好社會投資人招標、項目公司組建工作。
推進市域、市郊鐵路示范工程建設。溫州市域鐵路S1線是國內首條新建的市域(郊)鐵路,被列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示范工程”和部省共建示范工程。目前S1線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并在技術標準、裝備應用、投融資改革、運營管理等四個方面實現了創新突破,有些已經上升為國家相關行業標準規范。要組織力量對示范工程建設進行評估,科學評價、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為浙江市域市郊鐵路建設和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提供示范樣板。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關于促進市域市郊鐵路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浙發改交通〔2017〕343號),積極探索市域市郊鐵路發展的新模式、新經驗,繼續推動浙江市域市郊鐵路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抓好通用航空試點和示范工程建設。通用航空業是近年來國家重點扶持推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浙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被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動通用航空業發展近期重點工作任務清單,杭州建德、寧波奉化、紹興新昌等一批航空旅游、飛行營地項目列入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示范工程。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擴大低空空域開放,是通用航空業發展的關鍵。要統籌整合相關企業資源,支持有條件、有基礎的企業開展低空天網項目試點,同時會同省級有關單位和研究機構,加快試點方案研究,按程序報批后盡快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