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淼
浙江迎來改革開放40年最佳機遇期,工業企業基本完成均衡重建,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五大重要趨勢漸次展開
2018年以來,浙江多項指標增速超過預期,整體呈現出“生產好轉、消費穩定、投資轉型”的特征。全球經濟風云突變,國內政策靴子落地。憂盛危明,浙江迎來改革開放40年最佳機遇期,工業企業基本完成均衡重建,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五大重要趨勢漸次展開。
2017年開始,全球貿易發展形勢好于往年。浙江出口、工業增加值等相關數據大幅提升,2018年1-2月出口增長33.6%,工業增加值、出口交貨值分別同比增長9.8%和11.7%。然而,WTO在去年9月曾預測2018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的區間為1.4%-4.4%,比2017年的預測區間更大一些,反映了全球經濟與貿易增長中的不確定性。
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簽署了對華貿易備忘錄。如果說此前的鋼鐵和鋁的關稅只是此次貿易戰的前菜,那特朗普簽署的備忘錄則可以看作是貿易戰正式的開始。因此,一方面是對于出口增長不能盲目樂觀,全年出口很可能出現前高后低的情況。中長期的貿易保護主義,很可能將中美貿易關系拖入危機的泥潭。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中的契機。金德爾伯格在《世界經濟霸權》中,探討了國家的生命周期,以及經濟霸權更迭的規律。他指出,要將一個享有經濟霸權的國家拉下馬,一個方法就是打破它的壟斷地位,通過直接同客戶進行交易繞開它控制的進出口貿易,效仿它的成功之道,挖走它的熟練工人和企業家等。當前中國正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人民幣國際化戰略,試圖重建世界秩序,迫切需要密切留意這中間的每一環節。
此外,省內工業增長并不堅實。如果出口增速降低,制造業增長就將受到較大影響。據統計分析,浙江主要出口產品中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紡織服裝等占比約為1/2,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單邊升值等因素,制造業企業短期內將面臨較大的增長危機。
2018年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1%,較2017年全年下滑4.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5.5個百分點。2018年全年仍面臨房地產調控、投資結構失衡以及信貸趨緊等問題,這或是2018年投資的重大風險。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反周期操作的工具性作用正在降低。實際上,雖然浙江2017年投資有較明顯的回落,GDP增長速度卻略好于上年同期值,浙江經濟正在努力擺脫投資依賴。
長期來,浙江投資囿于四大困境,依靠投資增長是難以維系的。一是投資規模持續膨脹。2010-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7.0%,是GDP的2.2倍,2016年,浙江固定資產投資相當于GDP的63.6%,在持續多年投資規模走高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見頂顯然已為期不遠。2017年,投資相當于GDP比重降至60.1%,是一個較好征兆。二是投資效率持續走低。2010年,浙江投資效果系數為37.9%,而2016年投資效果系數僅12.2%,相當于1元錢固定資產投資僅產出0.12元GDP,屬較低水平,而這一狀況已經持續四五年之久。2017年投資效果系數雖上升至17.0%,但仍明顯偏低。三是投資結構不合理。2017年民間投資占比為58.3%,比上年同期提高2.4個百分點,而美國民間投資占比長期保持在80%左右。房地產投資占比約為10.1%,雖已降低,但仍偏高。四是投資率長期居高不下。全球主要經濟體絕大多數投資率低于30%。2015年,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37個主要經濟體投資率算術平均為22.4%,投資率最高是中國,為43%,同年浙江為38.8%,浙江投資率處于偏高狀態。

表1 美國歷史上的貿易戰

表2 中美貿易前十大產品
從2017年及2018年1-2月的數據來看,浙江固定資產投資或已處于轉型通道,這一過程既需要局部著力,穩步推進,更需要向整體協調并重轉型。一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低于GDP增速的勢頭。從目前數據來看,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或緩于GDP增速。在201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回落情況下,全年經濟增長回升0.3個百分點,表明投資依賴已得到比較合理的弱化。這雖有出口增長較好因素的支撐,但也體現了經濟轉型的一個成果。二則,民間投資增長或已筑底趨升,2017年浙江民間投資增長同比增長13.3%,比全國高7.3個百分點,體現了“春江水暖鴨先知”。三則,企業技術進步較快推進。全省工業技改、制造業投資保持正增長,醫藥、電氣機械、通用設備和電力熱力等行業銷售情況較好,直接反映了技術進步的加快。
2017年,浙江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6%,快于同期出口和投資增速;居民收入實際增長6.9%,較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不出意外2018年一季度全省消費和居民收入增長或快于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卓勇良研究員在《消費景氣時期的來臨及其難點》一文中,對于消費景氣時期的具體表述是居民收入增長快于GDP增長,消費增長對GDP增長具有主要貢獻份額,經濟增長形成消費主導的格局。基于浙江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和勞動生產率提高這兩大情況,浙江或率全國之先進入消費景氣時期。
收入增長相對較快支撐消費有序增長。2013-2017年,浙江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年均增長7.1%,占人均GDP的比重從43.3%提升至45.7%,提高了2.4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增長回升主要是兩個因素積極作用的結果,一是工資性收入增長仍相對較快,據《2017年浙江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農民工總量比上年增長2.4%,全年非農收入增長8.2%;二是收入來源渠道不斷拓寬,隨著改革紅利的釋放、創業創新的帶動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居民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均保持良好增長。
勞動生產率提高支撐消費可持續增長。2013-2017年,浙江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7.3%,比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快0.2個百分點。當國民經濟分配開始向勞動傾斜的時候,企業面對著難以遏止的勞動成本的大幅提高,惟一選擇是加快技術進步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而當勞動生產率終于開始快于人均收入增長時,就意味著企業終于能夠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抵御勞動成本的相對加快,并表明居民收入增長的相對加快是可持續的。
改革開放前20年,有兩種模式被廣泛關注和普遍復制。一種是上世紀80年代形成的“溫州模式”,另一種就是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蘇南模式”。這兩種模式都創造了膾炙人口的財富增長奇跡,但時至今日,我們發現這兩種模式都變成了對GDP的盲目崇拜,割裂了手段和目的的關系。同時,兩種源于“窮”的制度突破,帶著若干無可奈何的勉強,都遇見了諸多發展瓶頸,如產業層次長期較低、產業資本難以轉換成金融資本等。
正如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見,“非群體化傳播工具將削弱強大的群體化傳播工具,并深刻改變人們賴以行動與處世的信息結構”。起步于杭州、并在浙江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革命,為民營經濟的轉型發展打開巨大空間,它有效改變著傳統的商業規則、治理體系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對以民間經濟為主體的浙江經濟而言,這一次的創新創業不僅會造成對于傳統企業的沖突和壓力,也帶來了更多的新生和轉機。
杭州的崛起始于阿里巴巴引爆的信息革命,并成功的嫁接了浙商“小商品、大市場”的商業基因。統計數據顯示,浙江市場主體2017年多達593.4萬家,大致是每10個人至少有1個市場主體。一大批民間企業家抓住了雙創機遇,然后積極踩在發達經濟體肩膀上加快發展提升。浙江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65%,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8.3%,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占比近1/4。在剛剛出爐的《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中,杭州以13家獨角獸企業位列全國第三,總估值反超上海的28家獨角獸企業。在這個“暖風熏得游人醉”的二線城市,不僅誕生了阿里巴巴、華三通信、海康威視、聚光科技等龍頭企業,還培育了曹操專車、釘釘、數夢工場等一批準獨角獸企業。區塊鏈、人工智能、量子技術、虛擬現實等一批數字經濟相關熱詞成為浙江未來產業發展的指向標,1-2月新產品產值貢獻率達34.3%,新能源汽車、智能電視、光纖、稀土磁性材料產量增長較為明顯。
若將最近40年劃為四個階段,那么2004年、2013年、2016年或可作為分水嶺。2004年之前,浙江經濟增速在全國的位次一騎絕塵,年均增長13.5%,高居31個省(市、區)首位。2004年到2013年,在中央宏觀調控以及自身要素約束的影響下,浙江企業投資去實體化、去本地化傾向明顯,經濟增長在全國的位次持續下滑,到2013年跌至全國倒數第三,僅好于北京和上海。浙江的蛻變起于2014年,增速的位次開始逐步抬升,2014年是第24位,2016年是第21位,提升了3個位次;從質上看,這里誕生了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臺,迎來了繼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大的一場創業潮,首推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核心的政府服務變革。十載彈指一揮,浙江經濟于2016年年底筑底、2017年年初正式開啟新的供需均衡,全年經濟平穩向好,增速位居全國第10位。2018年1-2月份數據的表現比較不錯,出口、工業增加值等相關數據出乎預期,基本符合“淺V回升”這一狀況。
從當前經濟運行狀況來看,浙江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結構改善和動力切換也取得較大成效,主要支撐有四個:一是工業企業基本完成均衡重建,工業企業補庫存仍在繼續;二是特色新經濟、新業態繼續發力,夯實浙江經濟發展韌性;三是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長較預期有所好轉,形成經濟增長的微觀堅實支撐;四是全球經濟預期向好,年初出口增長較快。雖然,2018年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仍需厘清微觀和宏觀的背離、短期和長期的相左、投資轉型中的“痛中通”、中美貿易戰的負面影響等問題,但近年浙江的轉型升級已經見到了曙光,市場新生力量不斷增加,新產業新產品較快增長,近幾個月工業用電量、貨物運輸量、新開工項目量等先行指標增長較快,特別是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投產,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具有較好支撐。短期來看,2018年浙江經濟雖面臨較多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但整體有望維持7.5%以上的中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