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酸甜苦辣,是一個可以講述一生的回憶。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創業這條路。有的人可能是扛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旗幟,有的人是就業壓力下被迫創業,有的人是觀念變換、不甘心沉淪,而也有的純粹是盲目跟風。”深圳市小充科技有限公司CEO王亮在接受《新產經》采訪時表示。
王亮十年前畢業于南京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移動互聯網的工作,就職于OPPO。“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第一載體,手機行業對移動互聯網的嗅覺非常敏銳,移動互聯網往往通過‘移動廣告’‘游戲社交’‘電商金融’這三大法寶進行變現。后來逐步有了創業的念頭,在完成OPPO社交產品研發和運營的搭建后,我便離開體系進行創業生涯。”王亮說。
目前,小充科技的團隊大概20人,主要為研發、商務和運營人員。據王亮介紹道,“我們從2017年9月份正式切入基于高通解決方案的智能廣告系統的研發,我們的產品瞄準的是桌面廣告聯播市場,目前這是一個新興市場,需要我們去開拓。”
談起創業的初衷,王亮告訴《新產經》,在選擇創業前,他在OPPO的待遇并不低,職等也較高,發展空間也很大。而且,他創業的那個時代,萬眾創新的政策旗幟還未拉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王亮說他也經常反問自己:為何走上了創業這條“不歸路”?
“我出生于一個窮苦家庭,從小到大上學,基本是靠國家助學金在維持著我的求學路。大學畢業時,糾結于是考研還是就業,后來看著父母的白發,決定選擇就業來減輕家里的負擔。”如此來看,在起初階段,王亮的創業初衷或許只是來自淺薄的意識:生活所迫、形勢所逼。
帶著家里僅有的387元積蓄來到深圳,在深圳就業后,王亮結識了很多老師和朋友,受益匪淺。王亮心想,在這片沃土上,不能看著一個個機會在眼前溜走,于是2012年,他決定創業。
恰恰應該是娶妻生子的年齡,而王亮才剛剛起步,“我始終相信,有舍有得、無舍無得、舍不定得、得必定舍。”王亮說,來到深圳這片創業沃土,明知道要面對諸多的壓力和艱難困苦,可能每天的日子都需要精打細算。但創業也成了他沒有退路的唯一選擇。所以,王亮決定舍棄自己在OPPO這家優秀企業的優秀前景,逼著自己去探尋另一條不平凡的路。
王亮在選擇創業后成立的第一個公司,主要代理國內一線廣告主的廣告投放,比如:京東、攜程、小米、百度等。主要形式有信息流、廣告分發和品牌傳播,品牌傳播主要和分眾電梯廣告、新潮傳媒、地鐵傳媒等合作較多。
然而,創業的路上,哪有一帆風順。到了2016年下半年,王亮結束了理想主義和情懷主義的第一次創業。苦惱之余也開始厭倦了創業生活,想趁著年輕的自己還能遠行,去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于是,決定開著車從深圳一路北上,來來回回走了5萬公里,一共停留了52個城市,最終到了沈陽。
“半年后,漸漸發現,這樣的生活狀態讓我很迷失。在一個原本是‘而立之年’的歲月,我選擇了放棄,這是多么的可悲。”王亮回憶道,于是又不斷自我反省,不斷思考人生,逐漸明白了:原來我是個創業者,我所有的情感,都源于“創業”這兩個字。
不過,在遠行期間,也算是進行了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王亮決心二次創業,用產品實現渠道覆蓋,用產品更好地為廣告主服務,用產品開拓一個新興廣告媒介。
對于每一個創業者來說,在前進的路上,困難、機遇和挑戰一直都是并肩同行。
王亮回憶第一次的創業經歷,坦言道,“上游廣告主一般的思路是想用最少的廣告費用、最長的賬期去獲得最大的廣告效果,所以我們擔負了相當大的墊資壓力,其中甚至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壞賬現象。下游渠道采取白名單策略,即投放金額較大的廣告主不允許廣告公司直接代理,導致公司的生存空間相當狹小。”
尤其在面臨困難需要抉擇的時候,讓王亮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事必躬親,孤立無援。
“我創業的第一家公司,最后擴張時,由于控股股東只有我一個人,導致了很多方面的重大事務都是我直接決定。”王亮說,人無完人,自己在很多方面是有一定欠缺的,這次的失敗最大的教訓就是公司遇到重大危機時,缺乏一定的決策意見,所以,尋找到合適的合伙人很重要。
其實,在2016年從深圳開車一路北上到沈陽的那半年時間里,王亮用心接觸了20多人,了解他們的家庭、了解他們的工作以及深入了解他們個人的意愿。最終決定選擇無錫一家企業負責人作為自己的硬件合伙人,一起參與創立小充科技。
目前,王亮所從事的行業屬于共享經濟領域,其實共享經濟一直存在,只不過這幾年被放大,形成一種模式化創新。王亮的夢想航帆再次揚起,王亮將與這支專業研究領域的人才隊伍不畏艱辛,不斷前行。
交談最后,王亮也對創業者們提了幾點小忠告:首先,創業不是兒戲,現金流是創業公司最重要的命脈。不管你做什么方向的創業,一定要擁有十分清晰的商業模式,讓公司擁有現金流,才能擁有健康的血液。
在有了錢脈的前提下,其次是人脈。王亮說,“要選擇有能力有資源的人一起去創業,遇到關鍵問題時,他們可能是一把很好的‘鑰匙’。”
對于一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創業者,王亮提醒道,“不要眼高手低,忘記自己清華、北大、哈佛、麻省的學歷,從最底層的做起,熟悉所有環節的工作。理論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除此之外,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創業最恐懼的事情是每天都生活在焦慮的狀態中,每天都在思考公司會以什么樣的方式‘死’去,輾轉反側,坐立不安。一千個創業公司,就有999種死法。所以不要鉆牛角尖!飲食生活上不規律,怎么能保證每天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挑戰?
除此之外,對于想選擇共享經濟領域進行創業的創業者,王亮表示,必須要額外具備線上線下流量獲取能力、資金籌措能力、管理執行能力和較強的責任心。最后,共享不等于法不責眾,同樣不能逾越法律紅線。
至于被問到對未來有什么規劃時,王亮說的想法是:我是公司的人,公司如何走下去,我就如何走下去。與此同時,也要盡量抽出時間陪伴家人、關心下自己的身體。目標是在自己35歲前,將公司做到市值100個億。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這樣寫道:Our lives are not in the lap of the gods,but in the lap of our cook. “上帝無法主宰我們,主宰我們的是屬于我們自己的生活。這便是我的生活方式,離開了這種生活,猶如魚離開水。也許窮盡一生,并未有所成就,但是起碼到老時,和孫輩的人聊天,這也勢必是一個可以講述一生的回憶吧。”王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