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笨梢哉f,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
青海省在縱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不僅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對應的供給體系,建立與國家對青海發展戰略定位相對應的供給體系,在需求側發生變化的情況下與時俱進優化供給端,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越升。
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是習總書記對我省的囑托,明確了我省在全國生態安全和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對于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的需求日益增強,這些都要求我省加快建設綠色生態產業,切實將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從生態環保中發現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節能環保、現代生態農牧業、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讓青?!熬G”的底色不斷加深,“藍”的背景不斷擴展。

習總書記在視察青海期間對鹽湖化工、光伏發電、生物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作出了明確指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新需求不斷涌現,各行業新的裝備需求、人民群眾新的消費需求、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新的民生需求、國防建設新的安全需求,這就要求我省要搶抓時間窗口,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重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迅速提升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實現在新時代部分行業的彎道超車。既要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鹽湖化工、油氣化工、有色金屬、鋼鐵產業、輕工紡織,集中攻關關健技術,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塑造品牌產品,使“老樹發新芽、長新枝、開新花、結新果”,又要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功能轉換,力爭在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生物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圍繞《中國制造2025青海行動方案》,構筑人才新高地,增強集聚新優勢、形成增長新動力、打造青海新名片。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出“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新業態,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使服務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支點?!边^去5年全省服務業平均增速超過9%,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首次超過工業增加值,近年來隨著“四新經濟”加快成長,互聯網、大數據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旅游業蓬勃發展,現代服務業已成為構建我省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主體。以現代金融、現代供應鏈、科技創新、網絡信息、大數據應用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要著力提升專業化服務能力,有效促進生產環節向高附加值延伸,做好產業轉型的“中場發動機”。以文化體育、高原旅游、健康養老、商貿流通為主的生活性服務業,要促進相互產業融合,發展大旅游、大體育、大健康:提升個性化和集成化服務能力,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助推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滿足中高端消費需求。
綠色生態產業、特色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是我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是加快我省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主攻方向,是構建我省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過程中,要以新發展理念為領,強化五個方面的轉變,實現由依賴資源型發展向圍繞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由單一投資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先污染后治理發展模式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轉變,由主要圍繞國內市場向全面提升對內對外開放合作轉變,由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向突出特色優勢推進共享發展轉變,從而有力有序有效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