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勝
【摘 要】在中國民族樂器中,二胡的民族音樂史已經有上千年了,它算得上眾多民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且最富有表現力的樂器。自劉天華將二胡引入高等學校后,二胡走上了一條專業化的發展道路,而且發展速度快。本文將根據二胡的演奏方法淺談二胡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二胡;演奏;發展
中圖分類號:J63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4-0060-01
一、二胡的主要演奏方法
(一)坐姿。對于二胡的演奏坐姿要求是極為嚴格的。在演奏之初,演奏者就需要有一個穩定、舒適又自然的坐姿,也就是說,演奏者不管時間的長短,地點的好壞,開始演奏就要一直保持這個坐姿,中途不能因為任何原因改變坐姿,因為坐姿的改變會導致演奏者的演奏感覺發生變化,而這些變化將會直接影響演奏技術的發揮。因此,演奏者要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坐姿,在保證這個坐姿能最好發揮演奏水平的基礎上,一直沿用下去。對于坐姿的要求是,演奏者全身心放松,腰要直,雙肩放松且下沉,雙腳著地,與肩同寬,與臀部處于三足鼎立的姿勢。
(二)左手技法。對于二胡演奏者來說,要求他們在演奏過程中將琴垂直放在腿上,如果前傾過多,虎口與琴桿的阻力就會變大,換把就不會很順暢。另外,左手不持琴按弦的手勢,不但會影響整個左手的放松,也會使演奏者無法正常演奏。因此,二胡演奏者一定要養成左手放松的習慣。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在放松按弦時,二胡演奏者要保證自己的眼睛可以看到手掌心,如果看不到手掌心的手型,按弦的用力程度就會受到影響。第二,不管是節奏快的音符還是慢的音符,演奏者都要保證所有的力傳到手指和琴弦接觸的這一個點上,這是解決左手使不上力的最好方法。
(三)右手技法。對于二胡演奏者來說,要想通過右手找到一個點比較困難,這個過程需要演奏者運用弓整體的感覺,保證力度的傳送不會受阻。運用弓整體的感覺有兩種基本方法,第一,以肩關節為樞紐,力度主要通過胸、肩、背來帶動右手的力道傳輸,腰部作為主要支撐部位。第二,以腰部為樞紐,主要是通過腰部來帶動軀干以及右手的力道傳輸,這種方法方便運用手臂的力量。
(四)呼吸。在傳統的二胡演奏中,呼吸的調整與演奏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在二胡演奏之前,演奏者一定要學會調整呼吸,并將自身的氣沉下來。呼吸的調整多采用氣功中的各種調息方法,氣功調息法要求演奏者要學會通過意念的引導作用調節呼吸部位、節奏和深度。演奏者在演奏前通過氣功調息法,將意氣神相結合,讓演奏過程更加平穩,緩慢,為聽眾帶來愉悅的聽覺享受。
二、二胡的發展趨勢
第一,以東方文化為主,中西方文化相互結合的發展趨勢。劉天華先生是將我國二胡音樂帶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吸收并融入優秀的西方音樂成分,創造了一種新的具有二胡音樂特色的音樂形式。在西方音樂的影響下,他一邊將傳統的東方音樂形式進行改革,一邊又將中西方音樂相結合。并在保留中國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引入一些優秀的西方作曲方法及轉調方法。近幾年來,很多優秀的作曲家、演奏者,也在將二胡音樂和其他具有西方音樂元素的流行音樂相結合,將中國的古典優秀音樂帶向世界。
第二,以中國民間音樂、戲曲音樂為主的二胡音樂發展趨勢。在眾多的二胡音樂作品中,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中國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為創作對象,比如說黃梅戲。對于這種發展趨勢,一方面二胡演奏者需要加強國樂的發展;另一方面,二胡演奏者不應該只將二胡的發展方向局限在固定的領域中,還應向其他方面發展。而在戲曲方面,不能只以西方樂曲為主,作曲者應該多了解戲曲音樂的思想、音樂理論等,在融合西方音樂的基礎上,也不能忽略自己文化的優點。
第三,以表現抽象音樂為主的二胡音樂的創作發展趨勢。隨著音樂表現形式的不斷發展,現代音樂已漸漸從傳統音樂的表現形式中脫離出來,音樂語言更加生動形象,甚至是改變了原有的唱作曲調。具體來說,就是將多種音程和弦關系相結合。在這種音樂形式的影響下,二胡音樂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表現出了二胡音樂的顯著特征。如《火祭》《夢四則》這兩首音樂,就將現代技法融入到二胡音樂中,而且是與傳統風格大相徑庭的創作手法。
以上三種形式都是現今二胡音樂發展的主要趨勢,它們在保留二胡音樂精華的同時,也在不斷吸收融入先進的音樂理念和優秀的西方文化,讓傳統的二胡音樂朝著更遠、更廣闊的空間發展。
綜上所述,現階段的二胡音樂發展已逐步從文化的“單邊主義”到“多極化”,從“本土化”到“全球化”,發展格局也逐步多樣化。作為中華歷史的傳承者,我們應不懈努力,積極追求,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為榮,創作更多具有二胡演奏特色的優秀作品,培養更多二胡演奏人才。
參考文獻:
[1]任偉家.淺談二胡演奏的發展趨勢[J].中國科技縱橫,2015(9).
[2]劉月雪.淺談二胡傳統作品的演奏技法[J].音樂生活,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