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超
【摘 要】電影《百萬寶貝》通過講述拳擊的矛盾運動、迷惑的家庭價值觀念、迷惘的信仰安放,隱喻著對現代性的反思。現代性在彰顯人為自然立法,實現個體主體性,釋放個人自由選擇的同時,又引發了種種困惑。換言之,現代性本身存在悖論,即人類控制外在世界的同時,又被世界緊緊束縛其中,而心靈無處安放。
【關鍵詞】拳擊;矛盾;家庭;心靈;現代性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4-0064-03
《百萬寶貝》從眾多拳擊題材電影中脫穎而出,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絕不僅僅是因為拳擊血腥暴力產生的視覺震撼和通過拳擊取得成功的勵志精神,而是這部電影中蘊含著深刻的人文思想。從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來看,大多數作品并非靠大制作取勝,而是其寓意深刻,例如《老無所依》《理智與情感》《不可饒恕》等,無不是小制作,但有著對人性和社會的透徹反思。筆者以為,電影《百萬寶貝》以拳擊作為素材,反思著現代性對人類所造成的困惑。弗蘭基對拳擊、家庭、信仰等種種矛盾態度的背后,是電影要表達的主題,即在西方社會中,上帝退位之后,人們的心靈該如何安放。
一、矛盾的拳擊運動
拳擊是一項雙方使用拳頭互相擊打對方頭部和軀干的暴力體育運動,單從拳擊本身來說,并不產生經濟效益。然而,將其作為一種供觀眾窺探暴力的商業活動之后,拳擊便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百萬美元的賽事獎金吸引著眾多拳擊手爭奪,但暴力的拳擊運動是以傷害拳擊手的身體,甚至是以失去生命為代價的。這就是拳擊運動的矛盾之處。
拳擊是一項不自然的運動。比如,身體想要向左側移動,不是左側腳部移動,而是右側腳部發力;想要發出一記重拳,不是向前移動,而是先向后退一步;面對拳頭,不是向后退,而是要迎著痛苦向前。矛盾的拳擊運動隱喻著其中的利益與代價。
電影《百萬寶貝》中,經歷過無數拳壇風雨的弗蘭基,非常清楚拳擊運動對人的誘惑和傷害,于是他在面對拳擊時總有憂郁的眼神和矛盾的心理。尤其是對斯科雷普失去一只眼睛感到懊悔,盡管那不是他的錯,也不是他能夠左右的。這件事成了他一生揮之不去的傷痛,因此,他才對之后要學習拳擊的麥琪持有排斥態度,他比誰都了解拳擊這項運動帶給人的輝煌和血淚。
然而,弗蘭基骨子里卻是酷愛拳擊運動的,不然他不會在拳擊館虧本情況下仍不放棄經營。他的拳擊館經營得很困難,但在經濟緊張的情況下,他依然訓練著自己挖掘出的威利,并且不惜在威利身上投入8年的心血,可見弗蘭基是多么喜愛拳擊事業。即使丹吉爾沒有繳納學費,弗蘭基依然允許他在拳擊館訓練,甚至在麥琪身受重傷之后,弗蘭基仍然告訴麥琪:“我太喜歡這汗臭味了。”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弗蘭基對拳擊運動的執著。
但是,弗蘭基又是非常明白拳擊運動的血腥程度,弗蘭基不希望女人從事這項血腥的暴力運動,正如他說:“我不訓練女人。”即使后來接受麥琪,他也再三強調不訓練女人,言下之意是女人代表著柔弱、不堪擊打。他告訴麥琪:“你受傷了,牙齒被打掉了,不要哭,因為這個東西就是這樣。”正因為弗蘭基了解拳擊的傷害性,于是保護拳手成為他從事拳擊運動的首要原則。他對悉心挖掘、訓練了8年的威利,將安全作為第一原則。為了保證威利既能夠拿到冠軍,又不受到傷害,弗蘭基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冠軍賽日期。弗蘭基常常訓誡麥琪:“抬起你的左手,保護你自己。”
弗蘭基對于拳擊的態度是矛盾的,立場也是不堅定的。他希望保護威利,但威利離他而去。他希望麥琪不要練習拳擊,但在麥琪的懇求下,還是接受了她,并帶她一路凱歌獲得成功。然而,當要面對危險時,弗蘭基又選擇了退縮。例如,他直接拒絕掉了一些挑戰賽,原因就是他認為那些比賽有可能傷及麥琪。而彷徨之后的弗蘭基又認同了麥琪挑戰自我、追逐百萬美元的拳擊夢,也因此麥琪的輝煌拳擊人生畫上了休止符。于是,弗蘭基陷入深深自責中。電影以弗蘭基的離開而結束,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正如沒有人知道他的心靈去了哪里。
二、迷惑的家庭價值
家庭是個體存放心靈的港灣,然而,電影中弗蘭基、麥琪、斯科雷普、丹吉爾等4位人物的家庭都存在問題,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心靈已無處安放。
弗蘭基20年來沒有停止去教堂禱告,試圖獲得心靈的慰藉,堅持給女兒寫信,每次都被原封不動退還回來,他始終得不到女兒的諒解。無疑,弗蘭基的父親角色未能夠得到女兒的認同,這讓他陷入關于父親形象的沉思。電影并沒有直接交代弗蘭基與女兒關系疏遠的原因,但從弗蘭基癡迷拳擊事業的表現看,應該是弗蘭基過于投入拳擊事業而忽略對女兒的情感照顧。問題在于,弗蘭基是否有決定自己選擇的權力。從個體自由的角度看,毫無疑問,弗蘭基具有為自己做主、選擇拳擊事業的權力。然而,殘酷的現實使他始終得不到女兒的親情,這成為老人一生的傷痛。
同樣,對于麥琪來說,她練習拳擊也得不到母親的支持,盡管麥琪用打拳掙來的錢給母親買了一座大房子,但她仍然無法獲取母親的認同。母親認為,麥琪作為拳擊手,會受到別人的嘲笑,應該早點找個人嫁掉。不難看出,母親對于家庭的價值觀是,到了適合的年齡,女人就應該嫁人,做女人應該做的事情;而女兒從事粗暴的拳擊運動與其女性身份不相符合。但麥琪一心想實現自身價值,因為她的出身使她無法得到較高的社會身份與成就。如果她不通過拳擊獲取成功,那她就是一個“垃圾”。改變自身先天身份,實現個人價值,成為麥琪堅定的人生信念。[1]
如果說弗蘭基、麥琪被家庭拋棄的話,那么,斯科雷普的獨身引發的家庭問題則更為極端。他曾經是一名優秀的拳擊手,卻因為一場冠軍爭奪賽,永遠失去了一只眼睛,為此過著孤苦伶仃、貧寒的生活。斯科雷普對拳擊的事業是癡迷的,對人生價值的定義也是清晰的,那就是他曾經有過機會,獲得機會成為他對生命價值的認可。
雖然,丹吉爾的戲份不多,但他的角色安排有著深層的問題家庭隱喻。他的母親重新找了一個男朋友,而這個人將他拋棄在異地他鄉,丹吉爾在尋找了一星期后一無所獲。于是,他走入弗蘭基的拳擊館,開始了夢幻般的拳擊生涯。丹吉爾神經質般投入拳擊運動的行為,似乎在告訴觀眾,他的生活只剩下拳擊了,母親已經將他拋棄,而父親根本沒有出現過。丹吉爾的家庭問題揭示著家庭成員的多元化選擇,這與凝聚力強的傳統家庭是大相徑庭的。
4位癡迷于拳擊運動的人物都存在家庭問題,要么是因為練習拳擊被家庭拋棄,要么是因為被家庭拋棄從而練習拳擊。總之,傳統家庭價值觀已經受到嚴重動搖。個體選擇成為個人的事情,家庭的凝聚力顯然急劇下降。[2]因此,他們的心靈深處都有著隱隱的傷痛。電影從這個意義上反思著,個體將如何選擇自由,如何確立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存放心靈。
三、迷惘的信仰安放
《百萬寶貝》與其說是一部拳擊電影,不如說是一部透過拳擊運動來揭示心靈存放的作品。拳擊運動的矛盾特征正好迎合人生彷徨的特點,可以很好地洞悉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種種心理困惑。拳擊逆向移動、迎著痛苦進攻、成功伴隨傷痛等正反效應的矛盾性,與人生的成就相伴代價的邏輯是一致的。拳擊手支配自己的身體,是個人主體性的表現,是主體張揚個性、顯示自我價值的表現。身體的使用歸自我管理,而不歸上帝和他人管理。然而,這種身體的自我自由支配,伴隨著傷病和死亡的威脅。這鮮明而生動地揭示了人生心靈矛盾的主題。
在西方前現代社會中,人的心靈存放屬于宗教問題,上帝本是安放人類心靈的導師。服從上帝的指令,人類就可以心安理得過上安寧的生活,人生也就不存在困惑。然而,中世紀之后的現代生活,宗教信仰已經發生巨大變動,對上帝的信仰開始動搖。盡管現代西方社會仍然保留著宗教傳統,去教堂禱告依然是人們的習慣,但宗教的力量顯然已經弱化。正如弗蘭基20年來不停去教堂禱告,卻依然質疑上帝、耶穌、圣靈的關系問題。這充分說明信仰危機已然成為西方社會的普遍問題。[3]
弗蘭基頻繁詢問三位一體、圣母懷胎的問題,他希望得到教主的答案,然而教主的回答并不能解除弗蘭基的疑問。但是,弗蘭基還是要去教堂禱告,因為即使他不真正相信上帝,他也找不到信靠。正如伏爾泰所言:“即使沒有上帝,我們也要創造一位上帝。”這也充分表明了人們尋求信靠的渴望和矛盾。
弗蘭基疑惑與女兒的關系問題,同時還困擾拳擊的矛盾運動,更迷惘于生命的意義。當人們不再接受上帝指導之后,這些靠人生自己做主的問題,到頭來又開始困擾自身。弗蘭基每次遇到問題時,總希望得到上帝的指引,然而始終無法相信教主。甚至在面對麥琪生死取舍時,當教主告訴弗蘭基,麥琪的生命應該由上帝決定,而不能由弗蘭基決定時,弗蘭基淚流滿面。他向教主訴說著訓練麥琪的種種艱苦、麥琪人生的種種痛苦。弗蘭基難以接受教主的告誡,歸根結底是因為弗蘭基已然是現代社會的理性人。他的思考方式已經是世俗化和理性化的邏輯,對生命的評判是按照現代社會的價值標準,即成功與輝煌意味著價值性。[4]而宗教的安排是非世俗化、非理性化的價值觀,弗蘭基種種困擾的背后,無疑是對現代性的反思。電影中主人公的家庭困境,依然如此。
四、對現代性的反思
現代性是指自啟蒙運動以來發起的一種與前現代生活截然不同的境況。現代性凸顯個人的主體價值,正如康德所言:“人為自然立法。”人類成為萬物和自身的主宰,上帝不再成為人類的主導,正如尼采所言:“上帝死了。”
就電影中的拳擊運動而言,人們試圖通過拳頭的暴力來證明身體的能力,不惜以傷害雙方甚至以死亡作為代價,無不在炫耀著人類自身的本領,以及個體為自我做主的價值觀念,而無需詢問上帝是否應該如此,這就是現代性的表現。對現代拳擊手而言,盡管他們知曉拳擊運動風險重重,但依然選擇拳擊,這說明他們的行為是理性的、功利的。他們深知拳擊運動是(下接第68頁)實現個體改變先賦身份,實現向上社會流動的有效渠道,百萬美元就是他們的夢想;而對于拳擊帶來的傷痛以及生命代價,他們是無暇顧及的,因為他們的思想已經被功利所蒙蔽。電影的人文關懷也正是針對現代性對人類所造成的種種誘惑以及束縛,進行了深刻和細膩的探討,使得《百萬寶貝》有別于一般的拳擊題材電影。
世俗化和理性化是現代性的兩條主線。[5]電影對這兩方面都做出了深刻反思。所謂世俗化就是不再信仰超驗世界,而是相信經驗世界。換言之,就是說不再信仰上帝,而是相信人類自身,凸顯人類自身的價值與自由。這帶來了人類自身的大解放,然而又引發了終極關懷的缺失,使人類走進迷惘的精神世界。
弗蘭基的種種困惑無疑就是對這種現代性世俗化的反思。相較傳統家庭的穩定結構,現代家庭關系變得越發脆弱。當現代社會家庭成員之間的價值觀發生分歧時,由于個體可以自由選擇,因此會發生家庭關系的破裂與困擾。電影中弗蘭基、麥琪、丹吉爾以及斯科雷普的家庭問題,無不是自由選擇帶來的后果。現代性在為個體提供自由選擇的時候,動搖了傳統的家庭價值觀念,使個人與家庭的關系出現諸多矛盾。由于家庭對于個體心靈存放的重要性,因而當家庭關系出現深刻矛盾時,個體往往要經受深深的傷痛。
理性化是指個體精于計算得失。急功近利的威利不顧8年師徒感情而毅然離開弗蘭基的原因就是,威利是現代理性人。只顧掙錢而不管拳手生命的職業經理人,仍是精明的理性人。在賽場上使用陰謀詭計的拳手,還是狡詐的理性人。富有愛心的弗蘭基、斯科雷普、丹吉爾、麥琪依然是現代理性人。他們每個人在算計著如何贏得利益的同時,也被利益所困擾,這就是現代性的困境,即人類自身控制了世界,又被世界束縛其中,心靈卻無處安放。用韋伯的話說就是,現代性的困境是鐵的牢籠;用馬爾庫塞的話說就是,現代性的困境導致單向度的人。[6]
參考文獻:
[1]王潔.《角斗士》《百萬美元寶貝》透視美國英雄主義價值觀[J].電影評介,2013(16).
[2]王成.美國家庭價值觀及其形成的文化要素[J].世界文化,2005(6).
[3]李學武.拳場上下的絕望與救贖——評《百萬寶貝》[J].電影文學,2005(7).
[4]周海燕.電影《百萬美元寶貝》關于生命的講述[J].大眾文藝,2013(24).
[5]張鳳陽.現代性的譜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9-10.
[6]王小章.現代化求索與現代性反思[J].現代哲學,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