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瓊
【摘 要】《白夜追兇》相較于國內首部犯罪題材網絡劇《心理罪》,不僅在影像敘事節奏、人物角色設定、推理邏輯等方面做出了改進,其開啟的網劇新嘗試也為國產涉案網絡劇開了個好頭。
【關鍵詞】《心理罪》;《白夜追兇》;敘事節奏;現實意義;新嘗試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4-0082-02
刑偵涉案、懸疑推理劇憑借內容題材的天然優勢以及與網絡平臺的高度貼合,在沉寂十余年后終于迎來春天。2015年的《心理罪》號稱國內首部犯罪題材網絡劇,但存在心理畫像主觀推理、節湊散漫拖沓、主角光環嚴重以及下架的問題。兩年后,同班人馬協同優酷、北京鳳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公安部金盾文化影視文化中心聯合出品并承制的《白夜追兇》憑借高口碑、高話題量位列國產涉案網劇第一。《白夜追兇》的成功帶動了國產涉案網絡劇的升級。
一、敘事結構、人物設計以及邏輯推理的深入——主角光環的流逝
《心理罪》講述了男主角方木經歷藤師大殺人案后,心理變得極端和異常,但卻在最后實現了自我的救贖。由于故事結構單一,倒敘、插敘銜接突兀和感情戲冗長,導致《心理罪》敘事時間混亂、節湊拖沓等不足。《白夜追兇》采用多線敘事模式,無論從劇情節奏還是視聽語言上相較于前者有明顯的進步。雙胞胎兄弟關宏峰關宏宇私下追查“2.13滅門案”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整個故事,而二人白夜身份互換參與案件偵破則為副線;另外導致關宏峰“黑暗恐懼癥”的源頭以及警察局內的黑暗勢力,實為故事隱藏線,并在主副線的交織下逐漸清晰。白天哥哥關宏峰以編外顧問身份參與案件刑偵過程,且私底下追查2.13滅門案的真兇,是典型的刑偵故事。晚上弟弟關宏宇接替哥哥身份,繼續跟追案情,時刻驚心“表里如一”,這是典型的貓鼠游戲。警察追查兇手,同時自己也被警察追蹤。《白夜追兇》跌宕起伏的敘事劇情,增強了涉案題材的敘事厚度。
《心理罪》憑借方木一人斬獲了一季的案件,主角光環過于嚴重。邰偉、刑隊等警察形象只負責最后逮捕,案件參與程度不高,刑偵過程有違真實。《白夜追兇》則給了其余警察人員充分展示的空間。支隊長周巡相比邰偉也具有了雙重設定。他是關宏峰兩肋插刀的兄弟,同時也是為抓捕關宏宇私下監視關宏峰的敵人,在關氏兄弟追查的“2.13滅門案”上設置了不少阻力;副隊長劉長永為人圓滑世故,是那些只坐辦公室不為正事一心求晉級加薪警察的影射;女法醫工作時的高冷理智,但會在男友面前表現的嬌羞女人也讓角色立體化。豐富、層次的人物角色設計,加深了人性復雜的呈現。
《心理罪》根據犯罪系列小說《畫像》改編而成,而心理畫像是指“通過犯罪現場對犯罪人的行為進行分析,推斷作案人的心理特征,刻畫出犯罪嫌疑犯的某些形象特點、家庭背景和一些個性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畫像技術只是推論的一種形式,不能脫離其他的偵查措施。“方木”的心理畫像全程依靠主觀判斷,并沒有讓線索推理落實得完美,觀眾對靈光一閃就能破案的過程并不領情,涉案懸疑需要更高“燒腦”的劇情。“關宏峰”根據案件現場的腳印、車輪印深淺,推斷出犯罪人作案手法及足間距推測身高體重;依據尸體切口的發力方向判定兇手慣用手法;從受害人指甲、皮膚等推斷其生活習慣、職業年齡等大致特征刑偵知識;女法醫依靠溫度濕度判斷死亡時間和傷口分析作案利器。這一系列的背后是專業知識的普及。
二、影像寫實對抗藝術化處理——現實意義的加強
《心理罪》中“陳希”的死亡雖然是在最后作為反轉點揭曉的,但她之前出場時夢幻、美好和不真實的暖黃色光暈,已在暗示她的“不正常”;模仿殺人案抓捕罪犯時用的黃綠色、血紅色,極端色彩處理也是作案人內心迷失和極端情緒的外現。多重色彩的戲劇性處理,增強了《心理罪》影像視覺上的藝術可欣賞性。《白夜追兇》與《心理罪》極端色彩的處理方式不同,選擇了中規中矩的冷色調和黑白調。神秘的藍色是基調,片中的回憶、倒敘和幻想空間處理成黑白色。黑白影像貼上涉案標簽,使案件劇情變得真實,更進一步反映現實的殘酷。
《心理罪》復制了一系列世界經典的藝術化殺人手法,觀眾雖沉迷劇情,但沒有獲得社會現實意義。《心理罪》更像是培養觀眾的可欣賞性,而《白夜追兇》則是在有理有據地追求真實。《白夜追兇》案件的設計都以現實為出發點。比如女子酒店遇襲事件,是2016年熱議的“和頤酒店”事件的還原。再者劇中外賣小哥卸尸案,殺人手法血腥殘忍,殺人動機也頗具現實意義。“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們在接收外來信息時,絕不是簡單地‘就事論事,而是將個別事物置于事物整體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框架之下進行定位、‘釋義和理解的。”人們對事物的“釋義”取決于對這類信息的熟知經驗程度。《白夜追兇》是我們身邊事件的構建,劇情只有“還原”到其現實的社會聯系和社會發展中去,警醒意義才更深刻。
三、《白夜追兇》開啟網劇新出路
原創網絡懸疑小說憑借其人物復雜、情節張力、推理嚴謹以及自帶受眾、話題等優勢一直是涉案網絡IP劇的主要素材來源,例如,愛奇藝的《心理罪》《滅罪師》《余罪》《美人為陷》《無證之罪》。精彩的涉案劇依靠的是濃郁的懸疑色彩。但了解原著的觀眾,會對影視劇的懸念失去耐心,影響懸疑效果的產生。未知是構建懸疑的重要因素。“劇中當事人和觀眾都不知道將發生的事情和面臨危機的后果時,造成恐懼感與緊張感才是異常強烈,扣人心弦。”所以原創比改編更適合涉案劇。《白夜追兇》即使根據導演預留的線索、劇情走勢分析,也無法斷言故事真相和人物結局,懸疑感十足。另外,《白夜追兇》一開始就制定兩季劇本,架構連續故事劇情,并在第一季結束時鋪墊了大量線索,提前為第二季打造聲勢。
之前《心理罪》的下架遭遇,以及近日“未取得新聞出版廣電部門頒發許可證的影視劇一律不得上網播放”的廣電嚴令聲明,無疑不是對國產涉案網劇的核審提出的高要求。《白夜追兇》是“電視劇十四條”之后第一部拿下廣電總局發行許可證的涉案網劇,是第一部走電視劇立項流程的網絡劇。其“上星”的背后是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的全程參與。例如“關宏峰”的前支隊隊長身份;“王志和”持槍闖入刑偵隊劫持副隊長的劇情設計以及《心理罪》涉及警察罵人、抽煙、畫面血腥暴力等問題,都進行過專業的修改。“監制五百表示,相關單位越早介入,帶來的是規制明確,人力物力的損失也會相應的減少。”主動送審確保了《白夜追兇》正常播出,也為類似題材的審查問題找到解決的措施。
《白夜追兇》作為一部“上星”網絡劇,不排除未來觀眾會在某衛視看到其二輪播出,“先網后臺”已是大勢所趨。事實上,之前暑假檔《春風十里不如你》出品方優酷便已轉向“只網不臺”模式。對電視臺而言,傳統的“網臺聯動”到近年“先網后臺”或“只網不臺”,影響最深的不只是收視率的分流,而是“大劇話語權”的喪失。最初,“只網不臺”只是審核問題,而現在視頻網站積攢的實力已不再考慮電視臺。目前,國內電視劇一線制作團隊以及大咖明星已紛紛轉向網絡劇,未來電視臺的境地愈發尷尬。
四、結語
《白夜追兇》本著對劇負責、對觀眾負責,對藝術負責的態度從邊緣影視走向主流,擁有了“上星”的資格,其在影像敘事節奏、人物角色設定以及線索推理和順應政策等方面相較于《心理罪》上的成功嘗試,也標志著國產涉案網絡劇制作的成熟。
參考文獻:
[1][美]羅斯姆著.地理學的犯罪心理畫像[M].李玫瑾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8.
[2]喻國明,丁漢青,支庭榮,陳端編著.傳媒經濟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47.
[3]王心語.希區柯克與懸念[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28.
[4]導演五百.從《心理罪》到《白夜追兇》,審查沒你們想象的夸張[EB/OL].Http://www.sohu.com/a/169210102_73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