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山東菏澤 274032)
奶牛乳腺炎病例變化主要是泌乳性障礙或者乳腺組織發生病變,奶牛乳腺炎不僅嚴重危害牛奶產量和對奶牛的充分利用,而且給乳制品質量帶來重要影響,危害人們身體健康。除此之外,奶牛乳腺炎會使奶牛產奶量減少,使奶牛護理工作增加,醫療奶牛帶來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因為奶牛乳腺炎而帶來的經濟損失中,由于產奶量減少受到損失最嚴重,其實是因為生病而淘汰奶牛損失及乳汁廢棄損失。
使奶牛患乳腺炎的主要原因就是管理飼養方法不科學、不合理。單一的飼料、不合理管理機制及草料營養不均衡都屬于管理方法不科學,特別是奶牛缺乏微量元素或維生素均會致使奶牛免疫功能缺失或降低。消毒方法不完善也會使得奶牛易患乳腺炎,擠牛奶時,對奶牛或其乳頭所運用的擠奶工具必須經過嚴格消毒才能使用,消毒措施不正確、擠奶方法不規范等都會使得奶牛患有乳腺炎。
干奶方法不科學也會使奶牛患有乳腺炎,容易使下個泌乳期或奶期的乳房發炎,諸如:干奶過程中沒有利用無菌操作方法對奶牛注入防治藥物;利用自然形式對高產奶牛進行干奶時,如果不限制奶牛飲水量,減少對其精科類飼料或者多汁飼料的供應等不科學干奶法都會致使奶牛產生乳腺炎。
氣候條件和奶牛乳腺炎的發生概率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在較高濕度和較高溫度的季節時,奶牛集體會一直處于熱應激狀態,熱應激使其飲食能力大幅度下降,奶牛機體具有的抗體會隨著飲食能力降低而減退,進而很容易使奶牛產生乳腺炎。除此之外,奶牛乳腺炎和降雨量也有一定關系,奶牛乳腺炎發病率會隨著降雨量增加而容易增加。
奶牛乳腺炎有明顯的季節差異,調查證實:在不同的月份,奶牛乳腺炎的發病率有著顯著的差異性變化。通常情況下,每年的9月份,為發病的高發期。而到了2月份,發病病例減少。同時,此病檢出的陽性率與氣溫的變化往往成正比。在不同的乳區,發病率同樣存在差別。一般前乳區要高于后乳區,左乳區要高于右乳區。此外,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中,奶牛乳腺炎同樣有差異。隨著年齡的增加,胎次的增加,奶牛乳腺炎的陽性檢出率更是逐漸高升。
臨床型乳腺炎,多數表現癥狀明顯,乳房和乳汁均有變化,可作為直接診斷依據。對臨床型感染病例,多數在患病乳區出現紅、腫、痛、熱等癥狀,拒絕人工擠奶。分泌乳汁有絮狀物,乳汁分泌不暢。或者,明顯減少。同時,病區腫脹,食欲不振,產奶量驟降。分泌乳汁中,有血絲,有絮狀物。
隱性乳腺炎,往往不表現明顯癥狀,需要結合實驗室診斷。
青皮20g,生甘草20g,柴胡25g,皂角刺25g,陳皮30g,黃芩25g,蒲公英25g,銀花30g,瓜蔞60g,牛蒡子60g,天花粉30g。上述中藥按照比例稱取粉碎成細末,裝袋中備用。
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規格100ml;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規格80萬國際單位;青霉素鈉注射液,規格80萬國際單位。
試驗用奶牛,由本地某大型規模奶牛場提供。
試驗動物分組,取臨床癥狀明顯,乳房腫痛,發熱,乳汁品質差的病牛,20頭。分兩組,一組用中西藥組合治療,一組用西藥乳酸環丙沙星治療。治療期間,應加強病牛護理。
中西藥治療組,取上述中藥劑粉末用溫開水沖泡,制100ml藥劑。先將病區乳汁擠干凈,而后取導乳管將藥物直導病灶。用藥后,注意輕捏乳頭數次,有利于藥物的有效被吸收。用法1次/d,連續用3~4d。期間,配用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每次50ml。
西藥治療組,用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每次100ml。用藥先將病區乳汁擠干凈,而后取導乳管將藥物直導病灶。用藥后,注意輕捏乳頭數次,有利于藥物的有效被吸收。用法1次/d,連續用3~4d。
上述兩種用法的治療中,同時用0.5%的普魯卡因青霉素,每次10ml。分點注射,用于乳房基部的封閉。1次/d,連續用3~4d。
在上述用藥的基礎上,隨時觀察發病癥狀,掌握其治療情況。
用藥后觀察病牛變化情況,根據康復癥狀的變化,對臨床用藥療效加以界定。
治愈——乳房紅腫、腫痛、乳汁品質下降等等癥狀,完全消失。
有效——比較早期發病癥狀,除治愈外的病例,上述癥狀略有消失或者明顯好轉。
無效——癥狀持續惡化。

表1 奶牛乳腺炎治療效果
表1是對本次試驗數據的統計匯總,通過對數據結果的比較分析,可以明顯看出:乳池直接給中藥兌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加乳房基部封閉療法,對乳腺炎的治療,有著更好的療效。其中,治愈率高達100%。而僅用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效果不如中西藥療法,治愈率在60%。對數據的統計分析,中西藥組和西藥組差異性顯著,P值<0.01。為此,可證實:中西藥治療的療效更好些。
奶牛乳腺炎的長期治療中,西藥已長期被用于此病的治療。但是,抗生素使用耐藥性的形成,形成制約此法治療的瓶頸。中藥治療奶牛乳腺炎,在大量的實踐中,所獲得療效是值得認可的。而且,不形成藥物殘留,能起到根治的目的。但是,不足的地方是,用藥療程要長很多。為此,探索中西藥治療的方法,正逐漸成為各大研究學者嘗試的思路。
在本文設計的實驗中,被證實:乳池直接給中藥兌乳酸環丙沙星注射液,加乳房基部封閉療法,對乳腺炎的治療,有著更好的療效。其中,治愈率高達100%。療效非常的顯著。
在本次用藥方法的選擇上,直接用導乳管將藥物直導乳房病灶區,比傳統的口服用藥,更有利于對藥劑的充分吸收,而發揮其局部作用效果,能大大提升治療效率。
中藥方劑中,青皮、牛蒡子、陳皮,有活絡下乳,理氣散結之功效。瓜蔞、皂角刺,有活血散淤,通絡活經之功效。蒲公英、銀花、柴胡,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黃芩、天花粉,可起到益氣補虛,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生甘草的作用,體現在調節諸藥,以益氣補虛。上述中藥劑的配合使用,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消腫下乳之功效。
參考文獻
[1]李棟梁,寇亞楠,宋月,等.利用16S rDNA檢測奶牛乳腺炎5種病原菌PCR方法的建立及應用[J].河南農業科學,2014,43(6):132-136.
[2]王義桂.中西藥結合對奶牛乳腺炎的治療試驗[J].中國畜禽種業,2013,9(9):124-125.
[3]李素英.中西藥結合治療奶牛臨床性乳腺炎的療效觀察[J].河南農業科學,2013,42(5):163-165.
[4]李萬萍.奶牛乳腺炎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J].中獸醫學雜志,201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