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剛 孫 燕 李 冬 緱登海
(1.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曲山鎮畜牧獸醫站,四川北川 622750;2.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農業局,四川北川 622750;3.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曲山鎮畜牧獸醫站,四川北川 622750)
2017年9月下旬,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曹山村一養殖戶(自繁自養),飼養北川白山羊232只,其中47只發病(羔羊發病25只,0.5~1歲羊發病17只,1歲以上5只),最后死亡15只(羔羊12只,半歲至1歲羊3只)。對其流行病學調查,結合縣農業局實驗室確診為羊腦多頭蚴病。羊腦多頭蚴病又稱羊腦棘球蚴病是發生在反芻動物中的一種寄生蟲病,尤其在山區對羔羊,特別是2周齡以下的綿羊最易感。為了北川白山羊產業健康穩定發展,保障養殖戶的經濟利益,在此對羊腦多頭蚴病的臨床診斷和防治進行簡要闡述。
羊腦多頭蚴病俗稱腦棘球蚴病又叫暈倒病,由多頭絳蟲的幼蟲多頭蚴引起。多頭絳蟲寄生于犬、狼、狐貍(終末宿主)的小腸,幼蟲寄生于羊、牛等反芻動物的腦內。成蟲寄孕節片脫落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節片與蟲卵散布于草場,污染飼草飲水等。羊采食被污染的飼草飲水,節片與蟲卵便進入消化系統,憑借小鉤鉆入腸黏膜血管內,隨血液進入腦及脊髓進行生長繁殖,經2~3月發育成多頭鉤蚴,導致宿主發病。2.5歲以下羊和羔羊最易感染,發病后死亡率高。
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無明顯的季節性。在北川縣境內流行呈點狀分布,主要集中在散養區。2014年以來先后在3個鄉鎮的5個場發現有該病不同程度的流行,主要感染2月齡至1歲以下的羊,致死率可達40%至50%。發病與飼養管理、養殖環境、與犬類的接觸有直接性關系,多為自然疫源性感染。多頭蚴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大,一晝夜可產卵25~68萬個。蟲體的抵抗能力很強,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在零下10~16℃能生存140d,耐高溫,70℃才能致死。犬類是最終宿主,如果犬吞食了多頭蚴,發育成多頭成蟲后寄生于犬的小腸內,可以生存數年之久。該病易在動物與動物之間以及人與動物之間形成循環感染,成為自然疫源性疾病。
部分發病羔羊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四肢痙攣,驚叫不安,體溫升高至40℃,呼吸急促;育肥羊、成年羊易受驚,對喧嘩表現不安,頭高舉,向聲源相反方向逃走并表現出神經癥狀,表現出不同特征的轉圈方向和姿勢。蟲體寄生在大腦半球表面的出現概率最多,典型轉圈運動,其轉動方向多向寄生部一側。病位對側視力發生障礙以至失明,四肢外展或內收,行走時步伐加長,易跌倒,有的病羊轉圈運動或抵住障礙物不愿走動,步態不穩,轉彎時最明顯,后肢麻痹,小便失禁。
轉圈運動不休止,如在左腦則向右轉圈,反之向左轉,多頭蚴越大則轉圈范圍越小。視力障礙,顱骨變薄、有的凸起,顯沉郁,反應遲鈍,瘦弱。
頭下垂,向前直線前進,脫離群體(綿羊)常不能自行回轉,遇障礙物呆立。
頭高舉或作后退運動,頸部肌肉常僵直性痙攣,頭向上仰或偏向一側。
易受驚,對喧嘩表現不安,頭高舉,向聲源相反方向逃走,四肢痙攣性蹣跚步態,不易保持平衡,四肢外展或內收,行走時步伐加長,易跌倒。
步伐不穩,尤其在轉彎時明顯,易引起后肢麻痹,尿失禁。
為進一步確診,對一只6月齡病羊進行解剖,在小腦部位發現一個乒乓球大小的包囊。初步觀察,該包囊呈囊泡狀,囊內充滿透明的液體,外層為角質層,囊內膜上能看到白點一樣的頭節,初步確認為腦包蟲囊體。
用鑷子將囊泡夾入事先準備好的裝有生理鹽水的采樣袋中保存。用注射器將包囊中的液體抽出備查,將肉眼能觀察到的白色頭節連帶囊膜制作成玻片樣本,便于鏡檢。在縣農業局實驗室通過顯微鏡(目鏡4倍×物鏡10倍,光學顯微鏡)觀察到了多頭鉤蚴的頭節(圖1),最終確診為羊腦多頭蚴病。

圖1
(1)用吡喹酮,40mg/kg連服3d;配合注射甲磺酸達氟沙星、磺胺嘧啶鈉、黃芪多糖注射液對癥治療。如果用藥后恢復采食,那么間隔5d后再次使用一次吡喹酮,此方法對羔羊發病(發熱、四肢麻痹、痙攣等癥狀)治療效果顯著,治愈率≥80%。
(2)氯硝柳胺注射液,150mg/kg深部肌肉注射,隔日一次,連用5d;同時配合使用減壓,消炎的藥物進行對癥治療。該方式適用于6月齡以上的病羊(發病初期),治療效果顯著。
(3)物理治療:在顱骨柔軟或凸出部位,剪毛消毒后,將皮膚呈U形切開,刮開骨膜,采用手拉鉆,用4mm的鉆頭打穿顱骨,用16號針頭刺入蟲囊抽出液體而后用注射器注入吡喹酮液1ml(2g)。如找不到多頭蚴,可用膠管循腦回向周圍探索,用注射器抽吸。
(4)手術治療:對外觀明顯凸出皮膚表面的周圍(沒有大神經干和大血管時),可采取手術切除法。該方法對技術要求較高,風險大,一般不予采用。
(1)預防該病要做好定期驅蟲,每年的6月,10月對整個羊群要進行連續兩次驅蟲,可要選用吡喹酮,配合高效低毒的驅蟲藥同時使用,確保驅蟲效果。
(2)對養殖場內飼喂的犬、貓等動物要加強管理,防止飼草、草場、飲水等污染。定期驅蟲制度,每季度一次,驅蟲后要對犬、貓等動物進行拴養或圈養,確保驅蟲后的糞便集中無害化處理,防止蟲卵傳播。
(3)要嚴格對易感多頭蚴病的動物進行檢疫,對染病的動物腦脊髓及臟器及時無害化處理,嚴禁亂扔和飼喂其他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