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
摘要:作為農業發展中的重點,蔬菜產業在進行農村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一直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滿足城市對蔬菜的需求,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蔬菜的質量不容有失。尤其是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生鮮蔬菜質量安全卻無法跟上步伐、實現有效突破。反而出現各種食品安全問題,既危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使得消費者對我國食品安全失去信心,又間接損失了底層菜農的收益,降低了我國蔬菜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關鍵詞:生鮮蔬菜;質量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蔬菜供應的需求已經不再滿足于足量即可,高消費水平下,相比于數量,消費者會更加看重蔬菜的質量,就算多花錢,也要吃得放心。可是毒韭菜、永年蒜等蔬菜安全問題始終屢見不鮮,食品質量與安全成為國家、社會、人民都在密切關注的話題。我們要了解我國生鮮蔬菜質量安全管理現狀,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分析,找到癥結所在,針對生鮮蔬菜生產、加工各環節的質量安全問題提出改進方案,讓人民吃得放心,對國家放心。
一、中國目前的生鮮蔬菜質量安全現狀
我國土地資源豐富,農業資源充足,2017年末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生鮮蔬菜的需求量也迅速上漲,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逐步完善滿足了人民對蔬菜數量的要求,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然而,農業高產出的背后,是各種生化物品的大力投入。同時,各種有毒的、難以降解的工業廢棄物污染了生鮮蔬菜的生長環境,有些農業產品甚至連農業經營者自己都不吃。因為質量安全不達標,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不再具有競爭優勢,無法給國家創造更大收益。綜上看來,于國于民,生鮮蔬菜質量安全問題必須引起政府、企業和人民的重視,我們更要從現在做起,就此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給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二、生鮮蔬菜質量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1、產生質量安全問題的關鍵在于源頭。一方面,各種農業用品特別是農藥、化肥等的濫用,再加上難以降解,使得生鮮蔬菜農藥含量嚴重超標,嚴重者超標達到進百倍。長期食用會嚴重損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工業生產中排放標準不達標,廢水、廢氣、廢棄物嚴重毒害了生態環境。在化學污染嚴重的環境中生活,無論動植物,都會受到影響,而有毒物質比如重金屬等最終會通過食物鏈效應積聚到人體內,久而久之產生無法挽回的傷害。
2、管理問題。無論是在農業生產資料的投入過程中,還是生鮮蔬菜生產模式控制中,都存在管理不完善問題。又或者是以上提到的化學藥品的濫用,也突出了管理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首先,目前的蔬菜生產模式并不成熟,無法做到系統化、標準化、規模化。這會導致生鮮蔬菜的培養過程變得不可控,無法有效應對臨時生產問題,則無法保證高產值、高收益,從而打擊生鮮蔬菜企業和菜農的生產積極性。其次,蔬菜是農業產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項,也是安全隱患最大的一項。因為生鮮蔬菜的生長周期時間短,對于病蟲的抵抗性弱,又難以預防,同時消費者對生鮮蔬菜的要求也更高,比如新鮮度。這些隱患無不增加了質量安全管理的難度,使得控制成本增高。
3、國家大環境下制度引導力度不夠。首先,管理體系上面存在著缺陷,蔬菜售賣之前的檢查不夠全面,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也無法保證,可能會對生鮮蔬菜的質量造成一定損傷。缺乏制度標準化的管理,沒有協調統一的體制,則生鮮蔬菜在從采摘下來到做成食物擺上餐桌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質量安全問題。其次,消費者作為生鮮蔬菜市場的參與者,并沒有完全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沒有讓企業和菜農完全意識到安全生產蔬菜生鮮的重要性,沒有完全調動他們對自家產品進行嚴格檢測。然后,由于缺乏相關政策的強力約束,生鮮蔬菜產業無法形成一套標準體系,因此導致質量安全管理困難。沒有確定的管理章程可循,便不利于整個產業的發展流暢性,降低了從生產到售賣的時效性,這本身就是對生鮮蔬菜的一種巨大損害。
4、科研力度不夠,無法對質量安全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當政府、消費者和相關生產企業與菜農逐步重視生鮮蔬菜產業的質量安全問題時,卻沒有相應的更完善的檢測手段,使得人民無法得到準確的質量檢測結果,也不清楚品種繁多產品是否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這在某種程度上大大不利于生鮮蔬菜產業的更好發展。
三、應對生鮮蔬菜質量安全問題的相關舉措
1、從源頭出發,嚴格管控化學農用產品的濫用現狀。但凡化學制品,都存在毒害高、難降解、易殘留的特征,毒素最終都會順著食物鏈流向人類。所以有關部門要加強管理和排查力度,禁止濫用農藥、假藥,向菜農普及綠色農產品意識,同時加強菜農和相關企業的自我檢查意識,從源頭上阻止質量不達標的生鮮蔬菜流入市場。此外,結合國家的高科技水平,進行農用產品科學研究,開發制造毒害小甚至無毒且成本低廉的可降解農藥,將大大提高生鮮蔬菜的質量。
2、出臺相關的安全管理條例,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以及責任回溯機制。嚴格的法律制度將是生鮮蔬菜產業走向安全化、標準化的強力保障。其中,質量監督管理應從嚴開展,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保證流向餐桌的生鮮蔬菜的質量安全。同時,政府的強硬態度可以強化菜農和相關企業安全生產意識,打消不法商販的歪門邪道思想。
3、由政府牽頭,與扶貧政策相結合,國家投入資金,鼓勵并支持脫貧對象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有關部門的監管和技術支持下,嚴格按照生產標準發展特色生鮮蔬菜產業,這樣既能為生鮮蔬菜市場提供質量安全達標的產品,又能為國家的脫貧攻堅戰增加助力,一舉兩得。
4、結合國家京津冀發展戰略,打造全新生鮮蔬菜產業的生產模式,使整個產業鏈的綜合能力不斷提升,直到根治質量安全問題。
四、結束語
協調統一生產標準,保障生鮮蔬菜質量安全,加強安全管理,規范全國的生鮮蔬菜生產市場,對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具有深遠的重要意義,對于當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民以食為天,解決了人民群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放心食用生鮮蔬菜,國家將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張曉麗.生鮮蔬菜質量安全管理問題探討[J].農技服務,2016,33(06):35.
[2]韓青,田聰.新疆生鮮蔬菜質量安全現狀與改進對策[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6(01):123-125.
[3]楊朝慧,鄭軍.基于關聯主體視角的蔬菜質量安全研究述評[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03):45-50+57+122.
[4]馬晨,秦向陽,李瑾.政府監管與蔬菜質量安全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3,34(03):104-108.
(作者單位:承德市農林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