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區域發展進程中,數字班牌逐漸成為了校園信息技術環境的應用載體和信息化的核心窗口,其更好的日常輻射、滲透功能,代替并拓展了傳統班級黑板報、墻體宣傳的功能,數字班牌不但承載著學校/班級文化建設,而且在與學校德育深度融合的嘗試與探索中,發揮出了意想不到的積極作用。本文對智慧教育云數字班牌構建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智慧教育;云數字班牌
1. 智慧教育云數字班牌構建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為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云數字班牌是基于學校信息化建設需求的班級智慧交互終端。然而,云數字班牌不只是班牌,更是適用于選課走班制度教學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智慧教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相較于傳統意義的電子班牌,功能更簡潔實用,應用場景更加廣泛,操作流程更便捷,展示界面更多樣化,更符合學校教育信息化需求。目前,云數字班牌已經廣泛應用于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得到教育局和學校的高度認可。在教育信息化區域發展進程中,數字班牌逐漸成為了校園信息技術環境的應用載體和信息化的核心窗口,其更好的日常輻射、滲透功能,代替并拓展了傳統班級黑板報、墻體宣傳的功能,數字班牌不但承載著學校/班級文化建設,而且在與學校德育深度融合的嘗試與探索中,發揮出了意想不到的積極作用。
2. 智慧教育云數字班牌構建需求分析
2.1教學方式的改變。教育部在2014年12月16日發布了《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明確對高考進行改革,將采用“走班制”進行教學。目前校園傳統的管理和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走班制”教學的要求,需要多功能的數字班牌進行輔助管理教學。傳統的班牌更多的只是展現功能,已不能滿足越來越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實時交互的需求。
2.2云數字班牌在校園信息化中作用。云數字班牌集自主選課、教學考勤、課程發布等于一體的智慧化教學管理系統,能夠滿足高考制度改革后“走班制”的教學方式。云數字班牌更加注重老師和學生基于微信公眾號的溝通交流和及時數據交互,有助于促進各個班級、各位師生之間形成校園虛擬社區,真正發揮智慧校園優勢,豐富和創新教學生活。創新設計“核心素養評價”系統能實現學生日常表現的記錄與匯總,管理教師對學生以及學生相互之間的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3. 智慧教育云數字班牌構建功能
3.1 系統簡介
云數字班牌除了具有校園文化展示、家校互通、刷卡考勤、評先評優查詢等基礎模塊,還自主創新了基于云服務的微應用超市,可提供核心素養評定/走班制課程表/排座系統等個性化應用服務,供學校擇優選擇。
云數字班牌媒體平臺更是一套依托現有有線或無線網絡,采用先進的數字編解碼和傳輸技術,軟、硬件相結合以及覆蓋到移動終端的系統,采用集中控制、統一管理的方式,將視音頻信號、圖片和滾動字幕等多媒體信息通過網絡平臺傳輸到顯示終端,以高品質的數字信號播出。并通過網絡實現終端遠程監控,使設備安裝、系統管理、系統升級、系統維護實現方便、快捷、準確。
3.2 應用場景
用于宣傳學校的校園文化、辦學成果,并方便學生使用,數字班牌側掛于班級門口、功能室、走廊、校門口、食堂等師生常經過位置。學校可安排學生自主參與管理,而此時學生就成為了數字班牌日常管理的主體,教師則起到紐帶、指導等作用,數字班牌將在學校一定的計劃范圍內,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提升了學生的信息素養,又豐富了班級文化建設方式,促進了校園文化提升。
3.3 系統組成
云數字班牌信息發布平臺由三個部分組成:云平臺、校園平臺管理系統、數字班牌終端。各組成部分的功能與角色描述如下:
3.3.1 云平臺
擁有自主建設的基于互聯網云平臺,通過管理用戶分配和相應權限的劃分,用戶通過賬戶方式登陸云平臺,實現所屬數字班牌終端的遠程分布式實時管理,輕松實現業務數據、多媒體信息、控制信息、節目播出單的發送。
3.3.2校園平臺管理系統
校園平臺管理系統部署在校園網絡管理中心,由一臺發布服務器和數據服務器組成,用以存放各種文字、圖像、語音多媒體信息數據,同時可與云平臺通過互聯網進行數據連接上傳及獲取資源數據,實現對各校園數字班牌終端的管理、控制、監控和下發各種多媒體信息。
3.3.3 數字班牌終端
數字班牌終端系統支持多種網絡連接方式:(wi-fi/有線等),部署在教室、走廊及通過網絡連接到服務器,通過本地服務器和云平臺獲取播放列表以及播放內容,最終實現豐富多彩的多媒體信息播放。
結論
云數字班牌是學校日常工作、班級文化展示和拓展課堂交流等實現智慧校園的應用載體,能夠為學生和老師提供新穎的師生交流及校園服務平臺,從而明顯提高校區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升學校的社會競爭力和知名度。
參考文獻
[1]劉淑梅.數字化校園管理體系的構建――以衡水學院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12-113.
[2]宋奎勇.學校數字化校園平臺建設的探索[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11):216-216.
[3]毛良玉.高校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體系結構淺析[J].科技信息,2010,(3):438,499.
(作者單位: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