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凱,李愛榮
(西安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西安 710065)
作為我國第二大沉積盆地,因為豐富的油氣蘊藏,鄂爾多斯盆地歷來就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1-3]。其中,長6油層組是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地層主要的儲油層,也是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的重點。七里村油田位于鄂爾多斯盆地陜北斜坡東部延長縣境內,面積約300 km2。延長組長6油層組是其主要的儲油層和開采層位,該套地層構造簡單,埋深300~800 m。
根據本區66個長6油層試油、測井、取心等資料,求得以下測井參數的下限值,如表1所示。

表1 郭旗西區長6儲層測井參數下限值
七里村油田郭旗西區聲波-孔隙度關系如圖1所示,孔隙度測井解釋模型如下:y=0.1474x-24.432,R=0.7758,N=99。
七里村油田郭旗西區長6孔隙度-滲透率關系如圖2所示,滲透率與孔隙度的回歸公式為:y=0.098×e0.2066x,R=0.647,N=257。

圖1 七里村油田郭旗西區聲波-孔隙度關系

圖2 七里村油田郭旗西區長6孔隙度-滲透率關系
對于含水飽和度的計算,國內應用最廣泛的是阿爾奇公式,但因為各油田、各區塊的地質環境不同,其選擇的參數也有所不同。根據優點臨區的巖電資料,各類參數試驗經驗值為:a=15.6975,b=0.8353,m=0.7517,n=1.693,Rw=0.18Ω·m。含水飽和度可以根據式(1)、式(2)計算得出。

式中,Rw為底層水電阻率;Sw為含水飽和度;Rt為地層電阻率;S0為含油飽和度。
儲層的物性特征(包括孔隙度、滲透率和含油飽和度等物理性質)決定了儲層儲集性能的好壞,它受成巖過程中多種因素(包括沉積環境、母巖礦物組成、巖石礦物粒度大小、泥質含量、碳酸鹽礦物含量、埋藏深度、礦物膠結以及溶蝕作用等)的影響。對研究區內獲得的大量巖芯薄片的分析發現,研究區內長6儲層的物性主要受儲層的巖石學特征(特別是碳酸鹽礦物的含量)、沉積微相(不同沉積環境水動力大小不同)以及后期成巖作用(包括壓實和壓溶作用使儲層物性變差,而溶蝕和溶解作用使儲層物性得到改善,碳酸鹽礦物對儲層物性的影響具有兩面性,提高儲層巖石的抗壓實能力,卻堵塞了孔隙和喉道)。
通過對研究區內取得的薄片進行分析發現,該地區的儲層物性受碳酸鹽含量的影響很大,儲層物性隨著碳酸鹽含量的增高而變差。而儲層物性受粒度變化的影響不大,儲層的孔隙度和滲透率隨著粒徑大小變化基本不發生變化。
在水下分流河道,儲層物性受沉積微相的影響最大,因沉積環境具有較強的水動力,碎屑顆粒因為水動力較強而分選較好,且顆粒粒徑相比于分流間灣處的較大,其間分布有少量的云母、軟巖屑及泥質雜基。較強的溶蝕作用使得在普遍發育的粒間孔內形成了大量的溶蝕孔,儲層物性較好,而分流間灣內由于水動力較弱,情況恰好相反。
成巖作用早期,粒間孔因受機械壓實以及壓溶作用而大量減小,碳酸鹽礦物在提高儲層巖石的抗壓實能力也堵塞了孔隙和喉道。在成巖作用后期的溶解作用下,碳酸鹽礦物很少溶解,阻礙了次生孔隙的發育[4]。而溶蝕作用(主要是長石溶蝕)形成的大量粒間和粒內溶孔大大地改善了儲層物性。
儲層評價是油氣儲層研究的目的,對油田今后的工作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依據2004年趙靖舟提出的分類評價標準,筆者對七里村油田郭旗西區長6儲層進行了評價,認為該區域內長6儲層的儲集能力以及滲透性能都較差,綜合評定為Ⅲb~Ⅳb類儲層,即低孔、特低孔-特低滲、超低滲儲層[5]。
儲層物性分析資料表明,七里村油田郭旗西區延長組長6儲層平均孔隙度8.9%,Sw≤50%;Rt≥47Ω·m;AC≥220μs/m。依據砂巖儲層評價標準對其進行了綜合評定,認為其屬于Ⅲb~Ⅳb類儲層,即低孔、特低孔-特低滲、超低滲儲層,主要受儲層巖石學特征、沉積微相以及成巖作用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何自新,付金華,孫六一.鄂爾多斯盆地西北部地區天然氣成藏地質特征與勘探潛力[J].中國石油勘探,2002,7(1):56-66.
2 趙 林,夏新宇,戴金星,等.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J].石油實驗地質,2000,22(2):136-139.
3 趙文智,汪澤成,陳孟晉,等.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氣優質儲層形成機理探討[J].地質學報,2005,79(6):115.
4 柳益群,李文厚.陜甘寧盆地東部上三疊統含油長石砂巖的成巖特點及孔隙演化[J].沉積學報,1996,(3):87-96.
5 趙靖舟,吳少波,武富禮.論低滲透儲層的分類與評價標準——以鄂爾多斯盆地為例[J].巖性油氣藏,2007,19(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