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勇,楊國慶,李 程
(1.江蘇省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南京 210036;2.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南京 210037)
應急監測是突發環境污染事件處置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人們通過現場監測可以了解污染物種類和數量,為后續的處置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在監測時,必須根據現場狀況選擇合適的采樣分析儀器,儀器的選擇主要考慮便攜、快速、操作簡單等因素,能夠快速鑒別污染物,給出定性、半定量或定量結果,初步掌握現場環境狀況[1-4]?,F通過一起苯乙烯泄露事件來介紹兩種常見便攜式監測儀器的使用。
便攜式傅里葉紅外多組分氣體分析儀GasID是美國Smiths Group科技公司產品(以下簡稱“便攜式GasID”),此儀器重量適中,攜帶方便,操作簡單,分析速度快,電池續航時間長,對操作環境的適應性強。內置電腦,采用有兩種進樣方式:直接進樣和預濃縮熱解析進樣,可在現場直接采樣,連續分析和顯示結果。內置了有毒有害物質譜庫(超過5500種),用戶也可以自建譜庫,界面顯示信息全面??煞治鲈谥屑t外范圍內有光譜吸收的氣體,除惰性氣體、共核雙原子氣體和氣溶膠外,可分析大多數共價鍵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5]。
HAPSITE ER便攜式氣相色譜質譜儀是美國INFICON公司生產的新一代現場分析儀(以下簡稱“便攜式GC-MS”)。此儀器的色譜柱箱具備溫度編程功能,擴展了可測分析物范圍和縮短分析時間;內置的GPS可自動記錄確切的取樣位置、時間和日期;通用的接口,便于輔件擴展,無需更改儀器的硬件;現場快速,確定性的結果;配有充電電池,24 V轉換器用于有外接電源的情況下;它可以鑒別和定量分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毒性工業化合物、毒性工業材料、化學武器制劑和可選性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碳14以下且沸點低于250℃)。此儀器使用廣泛,應用范圍從現場環境調查到應急監測[6]。
2017年某日,一輛裝有苯乙烯的槽罐車在某公路上由西向東行駛,在信號燈處被后方卡車追尾,導致苯乙烯泄露。事件發生后,環保部門及時趕赴現場,指導當地政府第一時間在排水溝、公路低洼處筑壩封堵,防止污染擴大。
便攜式GC-MS,用配置的手持探頭采集大氣樣品,頂空裝置采集水樣,用Tri-bed濃縮器濃縮樣品,氣體采樣體積100 mL,頂空裝置采20 mL水樣于40 mL頂空瓶中。GC條件:SPB-1色譜柱(100%聚甲基硅氧烷固定相,30 m×0.32 mm×1.0 um);程序升溫:60℃(2 min30 s)→100℃(升溫速率10℃/min)→180℃(升溫速率26℃/min,保持26 s)。MS條件:全掃描模式;掃描范圍41~300 amu;電子能量70 eV。內標法定量,若檢出物質無相應的標準氣體,采用內標物(五氟溴苯)進行半定量[7]。
在事故現場,監測人員根據當時風速、風向以及事故現場的周圍環境情況,布置了大氣和水體采樣點,大氣采樣點布置為:事故點、事故點上風向、事故點下風向100 m、事故點下風向150 m、事故點下風向200 m等。水體采樣點布置為:事故點處、事故點北側400 m、事故點南側100 m、事故點南側400 m、事故點南側800 m等[8-9]。
為了盡快掌握苯乙烯在大氣中的擴散情況,監測人員到達現場后使用便攜式GasID和GC-MS對大氣和水體進行監測,便攜式GasID監測結果顯示,事發后第一天上午10時,100 m處空氣中苯乙烯明顯,500 m處空氣中苯乙烯不明顯。使用便攜式GC-MS對大氣和水體進行取樣分析,結果如表1、表2所示。
為了確保事發地環境空氣質量安全,事發生后第3天、第4天和第24天,使用便攜式GasID再次對事故點大氣和水體進行取樣分析,結果如表3、表4和圖1所示。結果表明,事發點處空氣苯乙烯不明顯,水體中苯乙烯均未檢出。

表1 環境空氣中苯乙烯的監測結果

表2 水體中苯乙烯監測結果

表3 環境空氣中苯乙烯監測結果

表4 水體中苯乙烯監測結果

圖1 水體中苯乙烯監測譜圖(第24、25天)
由此次應急監測可看出,應急監測必須選擇攜帶方便、操作簡便、處理速度快的儀器,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提供分析數據,初步了解現場污染物情況。便攜式GasID和GC-MS是應急監測現場常見的兩種便攜式儀器,優勢之處明顯。第一,便攜式GasID啟動準備時間較短,可以很快投入現場使用。在突發環境事故初期,可以使用此儀器初步確定污染物種類。第二,便攜式GC-MS具有很強的定性和定量功能,實用性廣,在突發環境事故現場,可以首先使用快速質譜掃描功能,快速確定污染范圍邊界,再使用全掃描模式確定污染物種類和數值,為應急處置方案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 許宇翔.便攜式氣相色譜質譜儀頂空標準方法建立初探[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1,29(2):45-47.
2 史綿紅,張勁松,張 敏,等.便攜式氣質聯用儀在環境污染事件中的應用實例[J].環境科學導刊,2009,28(6):99-101.
3 劉鐵順,雷艷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9,27(12):30-32.
4 嚴 暉.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應急監測體系的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2,30(8):44-47.
5 郁建橋.三種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儀器的比較[J].分析儀器,2007,(1):60-61.
6 程麟鈞,藤恩江.土壤中揮發性有機物的快速測定方法[J].中國環境監測,2016,32(4):120-125.
7 胡冠九,高占啓,陳素蘭,等.食品企業周邊空氣中異味揮發性有機物測定方法比較[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7,9(5):1-4.
8 魯寶權,汪 宵,王 亮,等.兩種環境應急監測儀器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中的作用[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0,2(2):11-13.
9 劉 曄,陳浥塵,王古月.便攜式氣相色譜-質譜儀在應急監測中的應用[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0,2(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