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快節奏的高速發展,帶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許多高校重建設輕管理,重結果輕過程,許多矛盾和問題使得基建財務管理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財務風險,本文將就高等學校在基本建設財務管理中面臨的風險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高等學校;基本建設;財務管理;風險;防范措施
一、高等學校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現狀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也使得高校在師資隊伍、實驗實訓條件、教學行政用房、學生宿舍容量、占地面積等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切實解決高校擴招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國家逐年加大對高校基本建設的投入力度,就此拉開了全國各大高校大規模開展基本建設的序幕。然而,只顧快節奏的高速發展,必然會帶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許多高校重建設輕管理,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遇到矛盾和問題往往最終被擠壓到了財務環節,使得財務工作處于非常被動的境地,扮演一個“出納”的角色,最終迫于各種壓力不得不“買單”,因此在基本建設財務管理中也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
二、高等學校基本建設財務管理風險研究的意義
基本建設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礎工作,也是整個建設過程資金量大,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影響范圍大、風險點突出,因此,加強對基本建設項目財務管理的問題研究,可以幫助高校吸取經驗教訓,做好預算規劃,利用好國有資金,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控制好成本,提高投資收益,推動高等學校順利健康的發展,為國家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高等學校基本建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1.基本建設財務管理機制缺失或不健全
國家財政部曾于2016年頒布財政部令第81號《基本建設財務規則》,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基本建設財務行為做出了規范,其中要求各單位應建立健全本單位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然而,許多高校內控制度的建設大多為應急之需,或流于“走形式”,這主要還是源于領導干部對內控制度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頂層設計,對內控制度的設計缺乏明確的目標指向,不能針對自身實際情況真正發揮內控的作用,最終導致內控制度在單位內部形同虛設。基建財務管理機制的缺失或不完善, 將直接導致相互制衡力不足,財務工作無章可循、有章不循,出現諸多紕漏,致使財務管理的效力被弱化。
2.基建、審計、財務、資產工作脫節不能實現互補
一個基建項目從立項、審核、招標、合同簽訂、項目建設、驗收、資金撥付到竣工決算都不應該離開基建、審計、財務和資產部門的工作,它應該是在四大部門的相互監督與緊密配合下完成的。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出現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不能互補的情況,彼此只負責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對于跨部門的工作內容不聞不問,事前或事中對于基建項目的合作管理出現脫節,導致基建項目最終出現問題或影響基建項目的效果,比如超概算、超預算、超計劃,浪費了學校的人、才、物力資源,這都是基本建設中常有的問題。
3.基建項目經濟合同法律監管缺位
經濟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一旦簽訂,就只能嚴格按照合同執行。對于高校基本建設動輒百萬,甚至上億的基本建設合同,更應該聘請專業的律師團隊來進行監管。而在實際工作中,工程合同由于其內容復雜、條款繁多的特點,高校往往沒有自行起草的能力,大多是由施工方提供合同模本,由不具備法律知識的工作人員來進行審核,這就容易導致經濟合同的簽訂缺乏公平性,或具有片面性,進而損害高校的利益,造成國有資金的流失和浪費。
4.竣工決算滯后情況多見
工程竣工決算是指在工程竣工驗收交付使用階段,由建設單位編制的建設項目從籌建到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全過程中實際支付的全部建設費用,是整個建設工程的最終價格,是建設單位財務部門匯總固定資產的主要依據。近年來,高校擴建具有工程量大,周期長且分期進行,基建單獨建賬游離在大賬之外等特點,造成部分基建項目在投入使用多年之后一直未能進行竣工決算,財務部門無法及時將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建設經費長期掛賬不清理,使高校報表不能真實的體現其資產規模。
5.項目建設成本控制不嚴
成本控制應是貫穿于基本建設全過程,但目前由于職能定位,項目管理人員多注重進度、質量的把控,隨意性大,財務人員參與基建管理的意識不足,大多只參與項目資金的結算環節,扮演簡單的資金支付角色,比如事前對原材料的市場價格波動情況預判不準,或是一味追求大規模和前衛的設計,造成超概算、超預算的情況時,為了保障項目順利完成,財務不得不追加預算、被動買單的情況,均是由于相關部門對工程成本控制不能協同,導致成本控制力度不足的原因。
四、高等學校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風險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制度
以法律為依據、以準度為準繩,可以有效提高建設資金使用效益,科學控制建設成本,有效防范廉政風險,科學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健康運行的先決條件。基建財務管理應是包含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的全過程、全方位管理,且項目投入大、資金數額多,因此,高校應增強對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重視,從頂層設計入手,讓財務管理穿插到每一個環節里面去,建立起基本建設財務管理制度,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制度進行查漏補缺,執行時才能有法可依。
2.單獨設置財務崗位,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審計的監督控制始終貫穿在基建項目的全過程,財務的項目資金管理同樣應當如此。比如設置專職財務崗位,參與基建項目的成本控制,基建資金的預算、審核、撥付、賬務處理專人專管,全面負責基建資金的管理,對風險點及時預警。
3.及時進行竣工決算
及時的開展竣工決算,有利于固定資產價值核定,也有利于對項目資金的投資效果進行分析和反饋。對于已經完工的在建工作,高校應根據《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及時辦理驗收及交付使用,按照資產的暫估價值入賬,待竣工決算完成,再按照資產的實際價值對暫估價值進行相應賬務調整。對于長年掛賬的基建項目,高校應進行徹底的清理,找出未能進行竣工決算的原因,制定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方案,及時進行竣工決算。
4.成立專業法律團隊審核經濟合同
在基建項目管理中,經濟合同管理是整個項目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和依據,合同管理的水平直接決定了建設單位對合同風險的規避和控制能力,是順利開展各項建設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對于格式化的基建合同模板,高校應組織專業的基建、財務、審計人員會同法律專家或律師組成法律顧問隊伍,共同對合同條款進行因地制宜的研討和制作,充分維護好高校的合法利益,合理規避合同風險。
5.培養集基建、財務、審計、資產知識于一體的復合型財務人員
對于基建財務管理人員工作的復雜性和多元性,高校應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養,鼓勵財務人員跨領域、擴專業拓展業務素質,培養出集基建、財務、審計、資產知識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從人員素質為切入點來彌補相關部門工作脫節造成的管理漏洞,提升基建項目的管理效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應始終貫穿在基建項目的全過程中,成本控制和內部控制是能夠有效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健全基建監管制度,加強財務人員綜合業務能力的培養,及時的進行竣工決算,組織一套專業的法律顧問班子來為基建項目保駕護航等都可以有效規避財務管理風險,推動形成良好的基本建設項目財務管理能力,以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基本建設財務規則》(財政部令2016第81號)
[2]陳玉秋.加強高校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 (18)
[3]李珊珊.我國高校風險控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3.
[4]趙絢麗.高校基建投資的風險控制評價體系研究[D].湘潭大學,2009.
作者簡介:
唐瑤,(1987年7月)女,漢,籍貫:重慶萬州,本科學士學位,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單位: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