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
摘要:社會保障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不僅維護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助于社會和諧氛圍的形成,空巢老人是我國黨和政府重點保護的特殊群體之一,如何為空巢老人提供完善的養老保障是我們亟須研究的一個問題。作者根據自己對空巢老人問題的相關研究,簡單介紹了我國空巢老人養老保障存在經濟供養不足、精神慰藉匱乏、身體健康醫療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分別從政府、家庭、空巢老人自身以及醫療等方面提出保障空巢老人養老的四點對策,即:加強政府的支持力度、提高家庭養老能力、提高老年人自我養老意識以及完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期更好地實現好、維護好我國空巢老人的根本利益,滿足他們的需求,提高他們的晚年生活水平。
關鍵詞:空巢老人 養老保障 生活需求
中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6-0101-02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出現了人口結構老齡化現象,社會競爭加劇使得子女生活壓力大,他們一年四季幾乎都在外面奔波,只留其父母在家,空巢老人和空巢家庭的數量漸漸多了起來,甚至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目前,我國的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社會上另一群體——空巢老人的養老保障也出現了經濟供養不足、精神慰藉匱乏和身體健康醫療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政府或社會各個方面借助于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來滿足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讓他們的基本日常生活有一個穩定的來源,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無憂和安穩。
一、我國空巢老人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供養不足
物質基礎是人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它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青年人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通過各種途徑去獲得經濟收入,然而空巢老人卻無能為力。城市里的空巢老人和農村的空巢老人比較起來,他們的經濟來源一般比較穩定,自己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沒有太多問題的,農村的空巢老人生活會比較拮據一點,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從事農副業生產勞動獲得的收入,然而由于各種原因,農副業的價格一直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身體狀況好的空巢老人可以從事一些簡單的勞動,但是如果身體不好,那么經濟收入就會非常的低。
除此之外,空巢老人的另一個經濟來源就是子女,子女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是他們在這個世上最親近的人。在一些比較困難的家庭里,子女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讓他們父母過上好日子,不得不被迫去外地打工掙錢,由此可以看出,子女對空巢老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精神慰藉匱乏
年老的時候對許多事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角色和所處的環境都會有一定的變化,老年人的情緒就會由原來的積極樂觀變為消極悲觀,甚至還會產生孤獨失落的負面情緒,如果這種情緒長期得不到宣泄,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空巢老人在精神上對子女的依賴較強,精神慰藉對他們來說就會顯得特別重要。然而,子女為了家中生計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只有在子女回家的時候,才能得到有限的精神安慰。當然,有時即使子女回到家停留了幾天,但真正陪在老人身邊的時間很少。
(三)身體健康醫療
當我們處于青壯年的時候,身體素質很好,各項指標都正常,然而,年老的時候,身體素質大多比較差,易受到各種疾病的威脅,尤其在農村,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從事體力勞動,常年超負荷的勞動導致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并且空巢老人幾乎得不到子女的照顧,自身的經濟收入少,很難有多余的精力和資金來保養身體。目前,雖然逐步制定了醫療救助制度,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還存在許多問題,在農村表現得尤為突出。農村空巢老人經濟的來源比較單一,如果沒有子女的照顧,幾乎不能維持基本的日常生活,一旦生病住院,雖然國家承擔了一部分醫療費,但剩下的費用對他們來說依然十分巨大,甚至有些空巢老人為了緩解子女們的壓力忍痛不去醫院看病,身體健康受到嚴重的影響。
二、完善我國空巢老人養老保障的對策
(一)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空巢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多,其養老任務必將越來越重,政府應發揮其引導作用,完善各種養老保險制度,使得空巢老人能夠度過一個“吃穿不愁”的晚年生活。除此之外,政府應該加強政策傾斜,引導企業發展老年人產業。但目前我國的老年人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方面缺乏規范管理,它的發展僅僅依靠企業的力量推動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的政策傾斜。
(二)提高家庭養老能力
自古以來,家庭是養老的主要形式。雖然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家庭的養老保障功能下降了,但是它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不斷提高家庭的養老能力。
1.關注老年人精神生活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經濟,經過不懈的奮斗,我國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很多家庭都已經實現了小康。在養老的問題上,當今的大多數子女對老年人物質方面需求的關注度遠遠大于精神方面,老年人心里難免會產生落差,尤其對于子女常年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來說,他們內心的失落感和孤獨感與常人相比起來就顯得更加濃重些。針對這種情況,子女應該關心老人們的精神生活狀況,盡量多陪陪父母,經常和他們說一些有趣的事情,緩解他們的郁悶情緒,也可以帶他們出去走動一下。
2.發展經濟,提高家庭收入
一個家庭的經濟情況,對養老保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給老年人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那么物質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家庭收入還不能保障一般成員的基本生活需求,那么養老保障就成為空談,所以說提高家庭收入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對于那些特別貧困的家庭來說,國家應該給予幫助和政策扶持,為符合貧困條件的家庭辦理貧困證,使他們享受一些優待;另一方面,家庭本身也要增強理財的意識,對財產進行合理的分配,做到理性消費。
(三)提高老年人自我養老意識
針對養老問題,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應該認識到雖然政府、社會和家庭對養老問題很重視,采取一系列辦法來幫助養老,但是養老畢竟是自己的問題,自己也應該承擔部分責任,因此,應該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我養老的意識。
空巢老人在經濟和精神方面的壓力較大,我認為空巢老人在經濟上除了依靠子女的經濟供養外,也應該試圖從其他渠道尋求支持,比如國家提供的社會福利和救助,發展副業等。在精神上,一方面,心態很重要,所以空巢老人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淡然看待世間的一切。另一方面,在空閑的時候經常出去走動一下,多和別人溝通交流也很必要。
(四)完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
醫療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之下,老年人患病的概率比較大,一個完善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就顯得十分重要。完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一方面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它主要是針對農村居民來說的,農村缺醫少藥,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要加大對基層醫療的建設,提高基層診療水平;另一方面,則是完善異地就醫報銷制度,如果老人們的醫療證在全國定點的醫療機構都可以使用,且報銷比例相同,這就能為老人提供很大的便利。
參考文獻:
[1]佟塵貴.古今中外退休養老制度讀本[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2]張彩萍,高興國.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研究[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8.
[3]張秀萍,柳中權,趙維良.建立“空巢”老人社區生活支持體系的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2006(6).
[4]趙麗宏.完善社區養老服務支持居家養老[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5(3).
[5]趙立新.論社區建設與居家式社區養老[J].人口學刊,2004(3).
[7]王樹新.中國養老保障研究[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4.
[8]穆光宗.家庭養老制度的傳統與變革:基于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一項比較研究[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