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素粉 蔣濤
[摘要]發達國家心理行為訓練在提升個人心理發展水平、優化個體職業心理品質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高職心理行為訓練發展,一定程度上受到行業戶外拓展訓練市場的影響,心理行為訓練內容欠缺標準化技術支持,心理行為訓練教師培養與培訓標準、準入與督導標準缺失,評價標準關鍵指標體系急需建立。綜合考量利益主體訴求,形成滿足學生個人心理發展和職業能力提升需要的內容標準;依據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建立高職心理行為訓練師資隊伍準入標準、培訓標準和督導標準;突出評價內容中的教育社會服務功能,科學確定評價核心指標,為高職教育開展心理行為訓練提供科學規范和依據。
[關鍵詞]高職;心理行為訓練;標準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 (2018)02-0015-03
目前,國內關于高職教育階段學生心理行為訓練實踐尚處于初級階段,缺乏標準化規范指導,而關于商業化的戶外拓展訓練發展已迅速形成行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并形成了豐富的物化成果。研究制定適用高職心理行為訓練關于內容、教師、評價的通用標準,將實現高職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員工心理素質需求標準的有效對接,為行業企業提供具備優良心理品質的員工。
一、厘清心理行為訓練與戶外拓展訓練內涵
心理行為訓練旨在運用行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咨詢心理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提高受訓人員基礎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它強調參與者的體驗和感受,通過先行后知的方式,以體驗激發情緒、以行為改變認知、以習慣優化品質。戶外拓展訓練( Outward bound),最早由哈恩博士創建并用于海員的生存訓練。戰后,從軍事領域逐漸擴展到社會和經濟領域,內容從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心理訓練。我國1988年引進這種新型培訓方式,最早運用于企業對新員工的培訓,1995年建立了第一個體驗式培訓品牌——“拓展訓練”。
心理行為訓練與拓展訓練存在部分“交集”,而又各有側重,前者側重拓展活動的心理體驗,后者偏重生理體能極限挑戰。目前,拓展培訓大都主要由專業的拓展訓練機構通過商業化運營,針對社會行業、企業員工及在校學生進行集中培訓。由于近幾年拓展訓練市場擴張迅速,導致培訓市場混亂現象有增無減,如師資良莠不齊、資金監管不力、內容缺乏創新,特別是標準與制度的缺失,令拓展培訓行業遭遇發展桎梏。同時,針對部隊官兵、武警戰士及軍事類、警察類高校學員等特殊行業人士,也廣泛開展了專業的心理行為訓練項目。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心理行為訓練在增強人們身心健康和優化個體職業心理品質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二、心理行為訓練標準建設的訴求
為滿足社會各行業企業對學生優良心理品質需求,目前,國內部分高職院校逐漸開設了心理行為訓練項目。但由于該行業培訓標準缺失,對學校引入心理行為訓練造成錯誤導向。
(一)心理行為訓練內容需要標準化
高職院校關于心理行為訓練內容設置已受到關注,并希望能夠引入心理行為訓練模式與硬件系統,得到心理行為訓練內容標準化的技術支持。但高職心理行為訓練,在無相關標準指導下,主要簡單照搬社會拓展培訓機構的常規項目內容,心理學、團體咨詢心理學等心理行為訓練的基本理論運用不夠,難以突破傳統戶外拓展模式的訓練方式,嚴重影響心理訓練效果。增強交往能力、培養生存意識、提升積極進取意識與能力、發掘自我潛能等為主題的訓練項目,在沒有相關心理學專業知識指導下,心理行為訓練實效性不夠明顯。
(二)心理行為訓練教師標準亟待完善
國內關于心理行為訓練師資的宏觀管理與督導培訓較少,教師的培養體系與培訓標準、準入標準與督導標準存在嚴重缺失,師資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拓展訓練行業教師準人機制不健全,缺乏統一管理,準入門檻不高。拓展培訓師資認定機構魚龍混雜,包含了行業協會、同類企業等多家單位,參加培訓人員具有高中以上學歷,通過不到一個月的集中培訓即可獲取從業資格證書。同時,我國心理輔導教師督導機制不完善,直接導致高職心理行為訓練教師督導培訓甚少,短期培訓內容“一刀切”,忽視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培養,培訓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在地震、空難、劫持人質等造成人們極大心理創傷的災難性事件中,心理服務專家災后心理救助發生創傷后壓力反應幾率較高,自我成長受到嚴重干擾。心理服務工作者缺乏良好的執業環境,直接影響心理行為訓練的開展。
(三)評價標準關鍵指標體系急需建立
心理行為訓練評價標準是對心理行為訓練能否促進高職學生心理發展和行為改進的評價依據,它關系到心理行為訓練過程評價的真實性和結果的有效性。目前,在開展的心理行為訓練實踐中,評價標準體系尚未可見,導致心理訓練難以獲得客觀評價。以至于行業、企業員工抑或部隊官兵等非專業人士對心理行為訓練的效果持懷疑態度,直接影響心理行為訓練開展。心理行為訓練質量大打折扣,無法滿足來自高校、行業、企業、軍隊等的多方期待,訓練效果缺乏涵蓋多方利益主體的評價標準。已有相關心理素質訓練評價標準理論研究,提出評價標準堅持以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并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其中,形成性評價可以將課程教學目標取向合理性、教學主題適宜性、學生主體參與性、教學過程以“人”為本、教學策略有效性、師生表現等作為形成性評價依據,以學生心理素質發展和行為改進等教學效果標準作為終結性評價基礎。這為總結制定高職心理行為訓練評價標準中的關鍵指標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綜上所述,我國相關拓展訓練中的心理拓展培訓部分的研究與實踐較為豐富,它主要以“問題”為核心,用以解決軍隊官兵、行業企業員工和學校師生的心理問題,以提高軍人的戰斗力、員工工作效率和學校教育效能,但將心理行為訓練從軍隊擴展到學校,其訓練方法及內容仍然延續軍人心理能力訓練模式,缺乏對高職學生生涯發展的整體考量,針對訓練內容與方式選擇標準、教師準入與師資培訓標準、心理督導與第三方評價標準等存在明顯空白與缺失。
三、心理行為訓練標準建設思考
高職心理行為訓練標準制定,通過綜合考量多方利益主體訴求,形成符合學生個人心理發展和職業能力提升需要的內容標準,確立高職心理行為訓練師資隊伍準入標準、培訓標準和督導標準,構建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心理與教育評價標準,為高職教育開展心理行為訓練提供科學規范和依據。
(一)堅持實現教育改進和滿足多方利益訴求原則
根據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基本要素要求,遵循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規律,標準制定堅持促進學生發展與行為改進,實現多方利益主體對教育成效的期盼。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圍繞學生個人心理發展和職業能力提升的雙重需要,通過吸納各利益相關者如學生、高職院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行業企業等參與標準制定,優化、修正現有心理行為訓練研究與實踐更多關注學生學業測試結果、忽略學生心理成長和行為改進的現狀,規范高職學生心理行為訓練內容與方法、提升訓練水平與實效。體現學生個人的心理發展訴求,體現政府和高校培養健全人格的利益訴求,體現企業優化人力資源、分攤管理成本的利益訴求。
(二)內容標準制定貫穿高職學生生涯發展全過程
基于人的生涯全過程制定高職心理行為訓練內容標準,避免局限于企業內部考慮人力資源優化或局限于學校教育考慮個人心理發展,體現高職教育“教育性”與“職業性”并重的核心價值。以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和學會生存為依據,在內容標準研究的指向上,將心理行為訓練內容標準制定置于學生個人生涯發展全過程,以認知能力和生存能力發展發展為目標,強調心理行為訓練在促進學生創造力、情感發展以及樹立正確價值觀等方面的作用,強調學生主動探索個人成長、生涯發展,掌握企業EAP技術,實現個人發展和企業人力資本優化。
(三)教師標準制定考量教師專業發展規律
高職教育心理行為訓練教師標準制定研究,以教師的教育心理學專業素質和應用心理學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基礎性依據,將國際化與本土化、階段性與系統性、基礎性與發展性相結合,在教師標準制定研究中,借鑒世界各國對教師質量標準的普遍要求,并充分考量文化傳統、民族心理、倫理道德、經濟水平、政治體制、企業文化以及地理環境等影響因素;從教師發展整體視域,厘清職前、入職和在職各階段專業標準的鑒別性和有效銜接性,納入教師準入、個人成長、理論和技術更新、心理督導;在教師生涯全過程背景下,充分考量教師應該達到的底線標準,以及為教師發展創造“最近發展區”的需要等,綜合制定教師準入標準、評估標準、培訓標準和督導標準。
(四)評價標準制定突出教育社會服務功能
堅持評價標準從關注結果轉向關注教育目標、教育過程和增值評價,堅持評價主體從教育專家轉向學校、政府、學生、企業等利益相關者,將學生個人心理發展與職業心理素質提升等關鍵能力評價,作為評價標準制定的核心內容,選取“教育目標”“附加值…‘顧客滿意”等方法作為評價標準制定的主要方法,科學確定評價標準的核心內容。
其中,“教育目標”評價,重視心理行為訓練目標的設計和陳述,力求目標的表述精確并能夠測量;“附加值”評價,運用心理測量工具,分別對學生個體、團隊內在心理成長、外在行為變化等進行前后測評,確定心理行為訓練對學生成長發展所帶來的積極影響;“顧客滿意”評價,將心理行為訓練多方利益相關者納入評價主體,從教育專家向包括學校、政府、學生、企業等利益相關者轉變,體現學生個人的心理發展訴求,體現政府和高校培養健全人格的利益訴求,體現企業優化人力資源、分攤管理成本的利益訴求,突出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肖長路,陳利.論心理訓練的內容和訓練模式以及實施方法[J]。教育科學,2006(5):93 - 96.
[2]朱建紅.高校開展心理拓展訓練的可行性及對策分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17(6):64 -67.
[3]楊颯颯.淺論心理輔導教師素質與培訓[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 24):37 - 38.
[4]趙偉.糾正心理訓練模糊觀念[N].人民武警報,2017 - 01 - 12( 004).
[5]王淑敏,張大均.關于心理素質訓練課評價標準的探討[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3):54 - 58.
[6]毛智力,蔣濤.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標準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6):120 -121.
[7]胡芳.教師專業標準制定的主體、依據和原則[J].當代教育科學,2011( 15):23 - 25.
[8]中國教科院教育質量標準研究課題組,袁振國,蘇紅.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及其制定[J].教育研究,2013,34(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