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兢
[摘要]在國家“雙一流”建設的政策導向大背景下,地方高校機遇與挑戰并存,實驗室建設是其謀區域一流高校政策設計的重要支撐。本文從頂層設計、中層運行、落地執行三個角度,探析新建地方高校在實驗室建設定位、布局、隊伍建設的問題成因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雙一流;地方高校;實驗室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 (2018)02-0022-03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在此國家頂層教育政策導向下,傳統的985、211高校,無不躊躇滿志,信心滿滿,志在必得。但在國家正式發布“雙一流”名單前,985高校對于能否納人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 1高校對于能否有若干學科納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也表現出焦慮,這是一種對于能否獲得官方身份和地位的焦慮。在“雙一流”名單塵埃落定,各入選高校紛紛發布了建設方案,開始了新一輪的領跑;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同樣也是焦慮與期望并存,一方面意識到這是一次鯉魚登龍門的機遇,一旦錯過就陷入“馬太效應”的泥潭,甚至攸關生存,渴望把握后發趕超的機遇;另一方面又信心不足無所適從,觀望多、行動少,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被動裹挾前行。
在此發展的關鍵時間節點,地方新建院校無疑需要自我革新,也要敢于夢想,勇于追求,把發展的文章寫在區域大地,緊緊把握國家對地方高校的發展導向,圍繞“應用型、地方性”的內在要求,而這一內在要求的必然脈絡會緊貼實驗室建設。因此,地方新建高校上至頂層設計、發展規劃,下到常規運轉,必須破局實驗室建設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困境。樹立問題導向,把實驗室建設真正納入關乎學校生存發展的四梁八柱,視為打通向應用型轉變的關鍵布局。以實驗室平臺構建走向區域一流的橋頭堡,在高校發展的激烈競爭中,尋找突圍路徑。
一、地方新建高校實驗室頂層設計要精準
頂層設計關乎謀篇布局,要有大視野大格局的胸襟,以精準為綱,高度與深度并舉,在實驗室建設的頂層設計要高起點、高標準。
一是實驗室建設要精準起步,定位要高。高不單指實驗高樓,實驗高端設備,實驗高端人才,更是指與時俱進的實驗室建設理念,包含頂層設計、發展規劃、愿景路徑。在新建的初期,地方高校大多緊盯教學,瞄準課堂五十分鐘要質量,緊趕科研,圍繞對實驗室仰賴不深的人文社科要成果。這一時期實驗室的建設多停留在專科時期的水平,甚至可以說是升級版的中學實驗室,缺乏頂層設計,沒有系統規劃,制度也不完善,人員更是良莠不齊,相當多的成了各類家屬的安置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的高等教育大發展浪潮中,新建地方高校也迎來了春天,有了各個層級的專項建設資助,修建了光鮮的實驗室,采購了諸多高大上的實驗設備;但很多成了“造景工程”,領導專家檢查的養眼點,同行參觀的興奮點,養眼興奮之后,實驗室的定位不準、功能閑置,設備是擺壞而不是用壞等共性問題依舊存在。
因此,地方新建高校實驗室建設迫切需要納入學校規劃的通盤運籌。學校領導要像抓教學、科研那樣抓實驗室建設,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把實驗室建設納入學校的頂層設計,在學校的十三五規劃中要有專章謀劃,專規統籌。但縱觀部分發布了十三五規劃的新建地方高校,無論是總規還是子規.有的對實驗室建設只字未提,有的蜻蜓點水;反觀老資歷高校,則濃墨重彩。如天津大學提出,“十三五”期間,圍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標,以實驗室建設為抓手,從實驗人才隊伍、實驗室資源配置、實驗室文化建設進行創新,培養造就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人才。
同時,在校級層面,也需要建立專門的實驗室綜合管理機構。當前,地方新建高校大多把實驗室管理設置為教務處下的一個科室,有的甚至沒有設立管理科室,謀劃統籌力度可見一斑。因此,實驗室建設的超常規發展必須采取超常規的手段,如設置與教務處、科研處同等規格的校級實驗室管理中心,由分管校長直接兼任主任,強力高效協同各種發展資源,打破院系實驗室各自為戰、條塊分割的封閉形態,跳出學科、部門的藩籬。在頂層統籌實驗室規劃,把實驗室建設作為貫穿特色院系、特色學科、特色專業的紅線,布局到人才培養特色、科研特色、社會服務特色、國際交流特色和文化傳承創新特色的各個方面。
二是實驗室建設要精準自我,定位要深。深不是指一味盲目追求高精尖,時時處處比肩985、211高校,不攀比國家級實驗室數量,不較真實驗室建設中央財政的專項投入。而是要在貼近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上用盡用足區位優勢,實驗室既建在大學校園,更要建在區域建設發展的一線,構建深度融合的校企校政實驗室,做到區域無處不是實驗室。地方新建高校辦高等教育的歷史短,對高等教育自身規律的認識和把握也處在探索階段,模仿常常是一種短平快的捷徑,也給新建地方高校發展的初期帶來了快速立足的紅利。但在當下中國供給側改革的激流中,教育簡單模仿已不合時宜,實驗室建設更需要在認清形勢的前提下,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發展之路,方能不永遠做跟隨者;而是在合適的領域闖出合適的路徑,實現區域也可以有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實驗室水準。
因此,地方新建高校要秉承地方性,耕耘好地方性這一畝三分地和潛在的富礦區,實驗室的建設要緊貼緊跟區域發展需求。在實驗室能催生區域經濟增長點,讓區域的發展需求足不出區就能有接地氣的實驗平臺。
二、地方新建高校實驗室建設中層運行要精致
地方新建高校院系承擔辦學主體責任,他們是學校宏觀頂層設計的操盤手,是承上啟下的連接點,在實驗室建設上要恪守精致,關鍵落腳點在致,即致用。
一是培養的人才致用,大學里致用的高地在實驗室。人才培養是大學的重要職能,也是大學的根本,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大學的四個回歸,就要求回歸人才培養的初心。當前,地方經濟建設如火如荼,新興增長點方興未艾,對人才的需求既有量更有質。在高校,實驗室是人才養成的原動力,世界知名大學實驗室,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培養了5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和4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有3800名雇員;國內知名實驗室,如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的施一公實驗室,接連取得世界級重大突破,進軍世界生命科學的最前沿。當然新建地方高校不求與知名高校實驗室硬碰硬,同質比拼;但我們可以在“校企合作育人、科教協同育人”,在地方新興產業人才、卓越工程師、卓越醫師、卓越農林人才等人才培養計劃找到自己的位置,培養一流的鄉土人才,他們更能在區域經濟,如小縣城、小鄉鎮下得去、穩得住、用得上。
二是實驗室的致用,實驗室存在之基在用而不是閑置裝門面。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加強實驗、實訓、實習環節,實訓實習的課時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達到30%以上,建立實訓實習質量保障機制。新建地方高校要緊緊圍繞應用型,按照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把實驗室的利用挖掘到極致,使實驗室既是課堂理論的驗證,也是實踐應用的探究,打造精品實驗課程,打造全天全年永久牌實驗室,面向所有興趣所向、愛好所在的師生,讓實驗室成為師生最喜歡最向往的地方。這既是政策導向的外部驅動,更應成為地方新建高校發展的內部邏輯。
三、地方新建高校實驗室建設落地執行要精細
地方新建高校實驗室建設的落地落細依賴于實驗室師資隊伍,這是實驗室建設的細胞,也是新建地方高校師資隊伍的短板,在頂層設計完善后,更是實驗室建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頂層設計精準,宏觀方向不至南轅北轍,中層運行精致,頂層布局不至空中樓閣,精細隊伍,落地執行不至捉襟見肘。精細需要打磨,需要工匠精神,需要久久為功。
實驗室師資建設首把精細入門。在新建地方高校,實驗崗位通常被視為簡單、機械,而教學崗位的履職則關聯技能、學識,需要教師資格證等資質,有教學督導。其實同理,當下實驗室日益復雜精密,推動學科發展的杠桿功能越發彰顯,實驗師資更需要有準入門檻;既要扎實的實驗室專業功底,更要把持樂于實驗室建設的職業情操,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境,心無旁騖,甘于寂寞,享受清冷。實驗室師資不僅要有學歷,更需引大智、引大師,要勇于和善于柔性用人,統籌好校內和校外兩個人才市場。
實驗室師資建設亦重精細規劃。由于歷史原因,新建地方高校實驗室隊伍體量小實力弱,在學校的專業崗位結構中常常被邊緣化。編制被擠占挪用情況普遍,很少有培訓深造的機會,更需要有剛性的規劃和強力的制度;要建構合理的機制,發揮政策的杠桿導向,引導優秀的人才走進實驗室、留在實驗室、穩在實驗室、成功在實驗室,形成梯次合理銜接有序的學歷、學緣、職稱、年齡結構,為實驗室建設提供可持續的人力資源。在這方面,南開大學提供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樣板,南開大學有實驗技術系列在編人員400人,四分之三的有碩士博士學位。
實驗室師資建設還靠精細評價。在地方新建高校,當下實驗室師資相對學歷和職稱偏低,獲項目出成果難,很多是基礎性工作,是為他人嫁衣的幕后奉獻;需要在學校構建針對性的合理評價機制,分類考核,不急功近利,不簡單用文章、課題進行單維度評價,要形成評價注重獨立對精密儀器或大型設備熟練進行調試、操作、維護、檢修和故障排除的能力,注重在教學設備研發,或在實驗技術和儀器設備改進、引進、使用等方面做出成績,注重實驗室對教學和科研的支撐作用,樹立實驗室評價“以用為本”理念。
四、結語
新建地方高校實驗室建設涉及面廣、點寬,很多制度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既需要有緊迫感,抓緊時間破改立,盡快建構助推學校轉型發展的實驗室“盾構機”;又要審慎謀局,要看大局,謀全局,針對當下實驗室建設的問題善作善成,勇于破局。
參考文獻:
[1]“雙一流”政策你真的讀懂了嗎?[EB/O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 - 505548 - 993019. hlml.
[2]夏有為.重實驗求創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訪天津大學校長鐘登華院士[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4).
[3']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EB/OL].https://baike. baidu.com/item/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12578255? fr= aladdin.
[4]直擊清華施一公實驗室:七年接連取得世界級重大突.[EB/OL].http://m.news.cntv.cn/2015/10/02/AR-TI1443752858974985. shtml.
[5]夏有為.為振興中華創建“雙一流”(續)——訪南開大學校長龔克教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