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容
[摘要]隨著成渝高鐵的開通,內江作為成渝高鐵線上除成都、重慶外的第一大站,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強,內江經濟加速融入成渝經濟區,促進內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增加了內江對人才的吸引力。但同時也會給內江長途公路客運、生產要素、消費等帶來新的挑戰。
[關鍵詞]成渝高鐵;內江;經濟社會;機遇;挑戰
[中圖分類號]F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 (2018)02-0123-02
2015年12月,成渝高鐵通車,內江作為該線路上唯一的大型折返站,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少機遇,但同時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為更好地規劃內江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促進內江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必要對成渝高鐵給內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做出全面、客觀地分析。
一、成渝高鐵及內江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一)內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
1.區位優勢明顯。
內江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西北接資陽、成都,東南連重慶,北通遂寧、南充,南靠自貢、宜賓、瀘州,是川東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匯點,戰略地位重要,區位優勢獨特,素有“川南咽喉”、“巴蜀要塞”之稱。成渝高鐵開通后,內江,作為“成渝之心”,區位優勢更加明顯。
2.旅游文化資源豐富
內江歷史悠久,從東漢建縣,隋朝改內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文化厚重,自然風光秀麗。蜿蜒秀麗的沱江穿城而過,甜城湖“九曲十一灣”、山水相映;佛教圣地“中川第一禪林”圣水寺、唐代古剎西林寺享譽八方;內江城市名片——大干文化旅游產業園全面實施創國家級4A景區提升改造;全國唯一為新聞單位建設的行業文化林——范長江文化旅游園區正在創建國家級4A景區;重龍山摩崖石刻鬼斧神工,資中文廟號稱“巴蜀四大文廟”之首;“立體史書”隆昌古牌坊群世所罕見,“川南明珠”古宇湖秋水共長天一色。
內江文化底蘊深厚,人才輩出,是國畫大師張大干、新聞巨子范長江的故鄉。豐富的文化資源,對于內江旅游業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3.人口稠密
內江下轄2區、1市、2縣,面積5385k㎡,總人口420萬,人口稠密。據《2014四川省統計年鑒》的數據表明,在四川省的21個地市州中,內江市的人口密度為692人/平方千米,僅低于成都市,居全省第2位,遠遠高于全省的平均人口密度167人/平方千米。
4.經濟發展整體實力不強。近年來,內江經濟的發展雖然呈現良好勢態,但整體的經濟實力還不夠強。2015年內江的CDP為1198. 55億元,占全省比重不過3.98%,在全省21命市州排名中,僅在第11位。人均GDP為32111元,在全省排名中也僅在第11位,這說明內江的總體經濟實力僅僅處于中等水平,這與其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是不相符合的。
(二)成渝高鐵概況
成渝鐵路客運專線(簡稱成渝高鐵或成渝客專)是滬蓉快速客運通道及沿江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成都東站,到重慶北站,全程設12個車站,內江是成渝高鐵線上除成都、重慶外的第一大站。采用雙線無砟軌道,設計時速300至350公里,全長308.2公里,其中四川境內185.5公里,重慶境內122.7公里。2010年3月開工建設,2015年12月26日開通運營。
成渝高鐵的開通,將重慶與成都這兩座西南地區特大中心城市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內江作為成渝經濟區的中心地帶,對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少機遇,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
二、成渝高鐵給內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凸顯內江“成渝之心”地位
內江位于成渝經濟區中心位置,也是成渝高速線除成都、重慶外的第一大站點。成渝高鐵的通車,縮短了內江與成都、重慶兩座大型城市的時空距離,提高了內江與成渝經濟區內各城市的可達性,放大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配置的空間。同時,內江現在也是川南城市群中唯一通高鐵的城市,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對內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二)加速內江經濟融入成渝經濟區
隨著成渝高鐵的通車,內江將同時融人成渝“半小時經濟圈”,意味著內江與成都、重慶進入“同城化”,縮短了內江與成渝經濟區內外各地間的時空距離,加快人員、信息、經濟的交流,使內江“融入成都、重慶,接受輻射”,成為成都、重慶的“后勤保障基地”,有利于內江加快建設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務中心。同時,成渝高鐵的開通,實現客貨分線運輸,極大提高內江鐵路系統運輸能力,為內江經濟協凋發展提供了運力保證。
(三)提高了內江的空間可達性
高鐵開通前,內江人出行的主要選擇是走高速公路,到成都大約需要2個半小時,到重慶需要三個小時左右。高鐵通車后,到成都的時間縮短為40分鐘,到重慶50分鐘左右,一方面極大地方便了內江人出行。高鐵快速、安全、平穩、舒適的優點,贏得了廣泛贊譽,成為內江人出行的首選。據統計,成渝高鐵開通首日,內江發送旅客近2000人次。另一方面,便捷的交通也有利于人員的流動,生活在成都、重慶,工作在內江,或生活在內江、工作在成都、重慶成為可能。成渝兩地以外的人經由成都、重慶來內江也更方便了,增加了內江的對外吸引力,能夠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到內江來就業、投資,講學、生活等。記得我們內江職院創辦的沱江潮講座,以前每次從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等地請專家來做講座,都不好請,專家們一聽說從成都、重慶到內江還要坐兩三個小時的汽車,都有些猶豫,高鐵通車后,越來越多了的專家愿意來學校講座了。同時,作為勞務輸出大市,高鐵開通,對于準備回鄉創業人員,也堅定了他們回鄉創業的決心和信心。總之,高鐵的開通,提高了內江的空間可達性,增加了對人才的吸引力,這些都為內江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保障力量。
(四)促進內江旅游業的發展
成渝高速鐵路使內江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強,加之內江旅游文化資源較豐富,資源優勢應轉化為發展優勢,內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吸引更多在外地人到來內江旅游。同時,內江作為川南四市中現在唯一通高鐵的城市,便捷、舒適的高鐵將會促使一些對時間敏感、環境要求高的游客從成都、重慶選擇乘坐高鐵經內江往返,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宜賓、瀘州、自貢旅游,這將給內江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不少機遇。旅游業的發展,也將帶動與旅游相關的餐飲、住宿、娛樂、購物、客運等服務業發展。
三、成渝高鐵對內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過路經濟困境
成渝高鐵的開通,一方面提高了內江空間可達性,相較于川南的自貢、宜賓、瀘州三市,其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便捷的交通運輸可能會進一步增強成都、重慶的集聚效應,使得優勢資源要素向這兩個特大城市集聚,使內江陷入尷尬的過路經濟困境。成渝高鐵的開通,也方便了內江人到成都、重慶去購物,對內江本地零售業的帶來影響。同時,成都、重慶大批發市場更容易向周邊輻射,使內江周邊的批發業面臨挑戰。加之內江經濟整體實力不強,城鎮化水平不高,城市功能效應不足,承載力、帶動力、輻射力、吸引力不強,購物、就醫、教育、旅游、住房等各類消費外溢現象突出。
(二)長途公路客運面臨挑戰
成渝高鐵開通后,高鐵成為內江人出行的首選.對內江到成渝兩地及沿線城市的公路客運已經產生巨大影響,據統計,高鐵開通首日內江高客站成都方向旅客減少近500人次,下降幅度超過了三分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高鐵出行,內江到成都、重慶的公路客運旅客下降幅度遠遠超過一半。客運班車的經營壓力增大,長途客運企業經濟效益受到較大影響,公路運輸面臨一定的替代風險。
綜上所述,高鐵是一把“雙刃劍”,給內江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許多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不少新的挑戰,為此,內江必須積極應對,科學謀劃,才能揚長避短、趨利避害,以最大限度釋放高鐵的正效應,更好更快地促進內江經濟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內江市人民政府.文化特色[EB/OL'].http://www.neijiang. gov.cn/news/2015/08/5622.ht ml.
[2]內江市統計局.2015年內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tjj. neijiang.gov.cn/2016/07/1203790.html.
[3]四川省內江市.[EB/OL].http://www.yjbys.com/gaoxiao/2666359.html.
[4]劉靜.成渝高鐵對內江第三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J].知識經濟,2012( 15):61.
[5]謝文昌,陳德全,李柯.城際高鐵經濟下樂山城市與經濟發展戰略思考及對策[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4(4):5-8.
[6]馬波.埋頭苦干,創造一流,為建設幸福美麗內江而不懈奮斗——在中國共產黨內江市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內江日報,2016 - 08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