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凝心”能“協力”嗎?
——母公司文化控制、研發協同與 子公司創新績效關系研究

2018-05-18 03:40:37陳志軍馬鵬程董美彤
中國軟科學 2018年4期
關鍵詞:文化

陳志軍,馬鵬程,董美彤,鄭 麗

(山東大學 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一、引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母子公司的研發活動是其積累知識與創新的關鍵階段,是獲取價值增值的重要來源[1]。作為母子公司合作創新的重要形式[2],集團內部研發協同跨越了子公司的企業邊界,使集團成員企業可以有效實施單個企業無力承擔的研發項目。子公司憑借集團內部構建的研發協同體系,實現創新網絡中稀缺資源的共享,從而提升了子公司的創新能力[3]。然而,研發協同在實踐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一方面,集團公司研發資源有限,尤其是人才、資金等競爭性資源,集團內部對這類資源的爭奪屬于零和博弈[4],一家成員企業獲得該競爭性資源,另一成員企業必然喪失。因此如何充分調動各子公司積極性,以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成為集團內部亟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已有研究顯示[3,5],在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的合作研發過程中存在著協同不足、資源分散、子公司合作意愿不足、母公司過度涉入等諸多障礙,其根源往往是母子公司間信念、思想、價值觀的不一致,使集團內部“集而不團”。依據上述邏輯,研究推斷,集團內部研發協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超越了母公司行為控制和結果控制的范疇,需要價值觀抑或文化的統一來克服[6]。

已有關于母子公司研發協同影響因素的研究,大多從母公司或者子公司層面入手,考察諸如領導者個人特質、地理位置、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忽略了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間的文化與價值觀因素。文化控制作為母公司管理控制子公司的一種方式,不同于強調集權的基于行為的控制模式和注重分權的基于結果的控制方式[7-8],通過傳遞集團愿景與信念來提高各子公司的合作積極性,有效彌補了母公司對子公司行為控制和結果控制的不足[2],理應得到充分重視。同時,文化影響具有長期性特征[9],可以通過集團的內部協同克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為企業集團帶來長期的卓越績效。

基于上述邏輯,本文結合105份問卷,對以下問題進行了檢驗:(1)集團文化控制強度的提高是否增強了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間研發協同強度;(2)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間研發協同強度的提高能否增益子公司創新績效;(3)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可否作為文化控制強度與子公司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機制;(4)母子公司文化控制經由研發協同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是否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加而變化。

本研究從母公司控制方式入手,構建起“母公司——集團內部協同——子公司”這一完整的分析框架,探索母公司管控方式對研發協同以及子公司創新績效的具體影響。相比以往研究,本研究可能的貢獻在于:(1)拓展集團內部研發協同的前置因素,分析并檢驗了文化控制促進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的有效性,彌補了現有理論的空白;(2)進一步拓展對集團管控方式多樣性的認識,發現文化控制對子公司創新績效直接以及間接的促進效果,證實了文化控制克服了行為控制及結果控制的不足,展示其在集團研發管理中的卓越作用,拓展了現有研究;(3)探索文化控制這一管控方式在環境不確定時期的優越性,證實文化控制通過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對創新績效的促進作用隨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加而提高,說明環境不確定性越高,母公司越依賴于通過文化控制促進母子公司研發協同以提高子公司績效。研究為集團的管理控制實踐帶來啟示,并對近年來不斷增長的中國企業集團研究形成了有力補充。

二、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一)母公司文化控制與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

企業集團內部組織間的研發協同包括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兩個層次,企業集團通過建立研發協同響應機制,實現集團內部資源和技術的互補。然而,在集團內部合作研發過程中,組織機構流程和文化的差異常常導致協同效率較低。而文化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這個問題。在文化控制模式下,母公司通過外派人員、非正式溝通、側向或跨部門聯系、建立組織文化等手段[10],積極向集團隸屬企業傳遞以使命、愿景以及價值觀為代表的集團文化,影響子公司成員的認知以及行為決策,從而實現母子公司的有效協調[11],克服母子公司間的關系障礙,促進了知識共享和交流,使其相較于行為控制與結果控制體現出一定的優越性。具體而言,文化控制對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增進研發制度協同、研發技術協同以及研發信息協同三個方面。

首先,文化控制提高了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間的信賴程度,有利于增加子公司對母公司文化與價值觀的認可度和接受度[12]。子公司領導層對集團公司威望的感知有利于提高研發協同過程中的配合與協作程度。當文化控制強度較大時,合作雙方決策分歧的可能性降低,從而降低了母公司統一研發制度推廣過程中的障礙,使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間的合作更為順暢,易于在研發制度上達成協同。第二,集團內部實現研發協同的基礎是資源共享與技術互補[3],而這種技術與資源的相互依賴提高了區分各公司最終產出的難度,知識產權歸屬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降低企業間的合作意愿[13]。文化控制利用集團共同的價值觀進行規范協調[14],有利于促使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間的利益趨于一致[15],避免了合作技術開發過程中潛在的利益沖突,促成研發技術協同。第三,文化控制通過文化培訓與定期溝通,促進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間信任的建立,進而提升了集團內部各合作主體間信息分享的意愿,同時降低了合作雙方的溝通成本[2],提高集團內部合作雙方信息傳遞的質量和頻率,促進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間信息融合,從而提高了研發合作的效率與質量。

基于此,提出假設:

H1a:母公司文化控制促進了母子公司研發協同。

H1b:母公司文化控制促進了子子公司研發協同。

(二)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與子公司創新績效

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間通過內部網絡進行知識、技術的交換,信息、價值觀的交流與分享[16-17],有利于子公司從集團內部獲取技術、信息上的支持,從而增強了子公司的競爭優勢[18]。結合母子公司研發的具體情境,本文認為,以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為主體的集團合作研發能夠對子公司創新績效產生正向影響,具體而言,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中的研發制度協同、研發技術協同與研發信息協同均促進了子公司創新績效的提高。首先,集團內部合作雙方在研發制度上達成協同,遵從統一的研發流程與管理制度,能夠降低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間的溝通與協作成本,提高子公司研發回應速度和運營效率,最終提升合作創新的效率,進而促進子公司技術創新;其次,集團內部研發技術的協同有利于子公司獲取集團網絡中稀缺的技術知識,并通過共享關鍵共性技術降低研發風險[20],克服了單體企業的創新能力約束,提高了子公司新產品開發與新市場開拓的能力[21]。同時,子公司也可以通過借鑒集團中同行業企業的創新實踐來達成基準測試的目的,提高了企業創新成果的可行性,進而有助于提高子公司創新績效;第三,母子公司、子子公司共享研發信息而產生的協同效應拓展了企業獲取信息的范圍。依托于集團公司多個信息反饋途徑,子公司更容易及時掌握產品市場的現狀和潛在發展趨勢,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與市場間的信息不對稱,為子公司帶來信息優勢[22]。因此,由信息共享產生的集團內部公司間協同效應可以有效提高子公司面對市場的應變能力,縮短新產品開發時間,使子公司獲得先發優勢,提高市場占有率。

基于此,提出假設:

H2a:母子公司研發協同促進了子公司創新績效的提高。

H2b:子子公司研發協同促進了子公司創新績效的提高。

(三)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在文化控制與子公司創新績效間的中介作用

母公司文化控制除了直接促進子公司創新績效外[2],亦可以通過影響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間的研發協同正向作用于子公司創新績效。具體而言,一方面,文化控制通過在日常行為中反復指導員工的價值觀,提高員工的組織忠誠度和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間的信任度[7],減少研發協同過程中雙方對彼此實施機會主義行為的概率和濫用有價值知識行為的顧慮[1],提高知識轉移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提升子公司創新績效。另一方面,文化控制通過共享集團規范和慣例,在集團內部塑造知識共享的情境和氛圍,促進研發協同過程中合作雙方知識、技術的滲透和交融[23],使企業在競爭中更能保持較高的績效水平[24]。另外,以往研究指出[3,19],研發協同作為集團內部研發合作主體間的交互部分,是母公司對子公司施加影響的重要通道。結合上述研究假設H1a、H1b和H2a、H2b,母公司文化控制能有效提升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的研發協同程度,而研發協同程度顯著有利于子公司創新績效的提高。

基于此,提出假設:

H3a:母子公司研發協同在母公司文化控制和子公司創新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

H3b: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在母公司文化控制和子公司創新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

(四)文化控制作用的卓越性

企業外部環境的迅速變化會影響創新合作主體間合作進程的有序開展,降低合作的效率與效果,使公司的競爭優勢難以長期維持[25]。已有研究表明,企業合作創新的過程中會受到諸如市場不確定性[26]、競爭強度[27]等外界不確定性因素的負向影響。文化控制作為一種均衡式的管理控制方式[8],通過維持內部穩定以及保證公司之間的協同來克服外界環境的變化,從而使相較于單體公司,子公司可以表現出更好的績效[28]。具體而言,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文化控制促使集團內部組織成員價值觀趨于一致,有利于成員間形成信息共享和任務協調的良性互動與循環,促進異質性知識與現有知識的融合[29],從而提升了流程創新所需的組織創造力[30],增強了環境劇烈變化背景下企業解決問題的能力[31]。其次,文化控制使母子公司、子子公司在合作創新過程中目標趨于一致,促進了內部資源的分享與利用,有利于公司間通過保存現有資源、分擔風險、共享信息等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改進技術能力并提高創新可行性[32]。另外,網絡內部互補資源的粘合與互動整合可以減少企業流程創新的資源約束效應,有效克服環境不確定性的影響[33],從而使子公司獲得穩定且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最后,文化的影響具有深遠而持久的特點,文化契合度高的企業績效往往不受環境不確定性的負向影響,體現出一定程度的卓越性[34]。例如,Wilkins和Ouchi(1983)[35]指出文化控制較之官僚行政控制,因其交易雙方目標一致且交易公平,更有利于企業實現在復雜和不確定環境下的管理,最終產生卓越績效。由此推測,當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時,文化控制所帶來的優勢將更為顯著,母公司應采用文化控制的方式進行管控。

基于此,提出假設:

H4a:環境不確定性越高,母公司文化控制通過母子公司研發協同對子公司創新績效產生的促進作用越強。

H4b:環境不確定性越高,母公司文化控制通過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對子公司創新績效產生的促進作用越強。

圖1 理論模型

三、研究方法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7年一次面向全國企業集團研發子公司的問卷調研,填寫問卷的對象主要是被調研企業的(副)總經理、研發部門主管以及其他核心成員。問卷發放時間為2017年7月至2017年11月,采用電子郵件和實地發放問卷的形式實施,共發放170份問卷,回收145份,經考察缺失項、反向問題,并綜合考慮調研員對調研過程的反饋,剔除40套質量欠缺的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05份。在樣本的地域分布上,涵蓋山東、天津、廣東、江蘇和湖南等地區的集團子公司;從行業來源上,涵蓋了軟件、化工、機械制造等多個行業類型的企業;企業性質上,23.8%的樣本來自國有企業集團,76.2%來自外資企業、民營企業等非國有企業集團;成立年限上,成立不超過5年的占34.3%,超過10年的占53.3%。

(二)變量測量

為保證測量工具的有效性,本文采用國內外研究已有的有效量表,并根據研究具體情境加以適當調整。變量的測量均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

1.被解釋變量

創新績效。借鑒Ciabuschi等(2016)的做法[5],包括5個題項,從產出效率和效果兩個方面測量公司創新績效,具體題項如“相對于同行業內其他企業,貴公司技術創新開發時間較短”等。該變量信度值α=0.89。

2.解釋變量

母公司文化控制。采用陳志軍和董青(2011)[2]構建的適用于母子公司管控研究的量表,從文化培訓和溝通、共同價值觀、協作和融合以及制度一致性四個維度對母公司文化控制強度進行測量。該變量信度值α=0.96。

母子公司研發協同。借鑒陳志軍等(2014)[3]開發的研發協同水平量表,測量了母子公司的研發制度協同水平、技術協同水平以及信息協同水平,具體包括“貴公司的研發管理制度由母公司統一制定”等9個題項。該變量信度值α=0.95。

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借鑒陳志軍等(2014)[3]開發的研發協同水平量表,測量了子子公司間制度、技術與信息協同的水平,包含了5個題項,如“貴公司與集團內其他子公司間經常進行聯合技術開發”,該變量信度值為0.91。

環境不確定性。綜合借鑒Fang和Zou(2009)[36]、Jansen 等(2006)[37]和Li 等(2007)[38]的量表,測量了競爭強度和市場動蕩性兩個維度的不確定性程度,共包括十個題項,如“在我們行業中,有許多促銷大戰”,“在我們的行業中,客戶的產品/服務偏好經常改變”。該變量信度值α=0.87。

3.控制變量

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借鑒已有研究,共選取了8個控制變量。其中,包括子公司成立年限、所有權性質、是否上市、子公司所在地區以及子公司和母公司規模在內的6個變量測量了子公司的具體信息,這些因素均會對企業的創新行為產生影響[2,19,26]。變量子公司跨邊界管理能力參考Zhang等(2011)[39]、王娜和王永貴(2017)[40]的研究,其代表了指子公司在集團公司的不同層級和部門中進行互動與交往的能力,將顯著影響子公司與母公司的合作過程。內部嵌入性參考Ciabuschi等(2014)[41]的研究,其衡量了母子公司合作過程中的互動程度,將對研發協同產生影響。以上變量的具體處理方法如表1所示。

(三)模型構建

首先,通過以下回歸模型檢驗文化控制與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與子公司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以及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在母公司文化控制與子公司創新績效之間的中介作用:

BIS=α+β*CC+∑γ*Controls+ε (1)

IP=α+β1*CC+β2*BIS+∑γ*Controls+ε

(5)

IP=α+β1*CC+β2*SIS+∑γ*Controls+ε

(6)

為檢驗環境不確定性發揮的調節效應,采取結構方程的方法,進行全模型的檢驗。

四、數據結果與分析

(一)測量工具的信度與效度

本文采用克隆巴赫系數檢驗了變量的信度,發現各個變量的信度值均大于0.7,顯示了良好的信度。表2列出了驗證性因子分析的結果,以檢驗變量的區分效度,可以發現:相對于四因子以及單因子模型,五因子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度(Χ2/Df=1.98;P≤0.01;RMSEA=0.09;TLI=0.88;CFI=0.89)。同時,每個潛變量對應的標準化因子載荷都在0.6以上,從而證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另外,通過計算各研究變量因子間相關系數后發現,它們均小于對角線上的AVE值,證明了量表具有較好的區分效度。進一步地,為了排除同源誤差的干擾,本文進行了Harman單因子分析,結果顯示,第一個因子只解釋了23.7%的方差,遠遠小于50%,證明同源誤差對本研究的干擾較小。

表2 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

注:n = 105;a將文化控制與母子公司研發協同合并為一個潛在因子;b將母子公司研發協同與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合并為一個潛在因子;c將環境不確定性與創新績效合并為一個潛在因子;d將子子公司研發協同與環境不確定性合并為一個潛在因子;e:將所有項目歸屬于同一個潛在因子。

(二)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表3是對本文涉及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從表中可以看出,子公司創新績效均值為3.5543,標準差為0.8491,說明樣本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整體技術創新水平不高。文化控制變量均值為4.0108,說明在中國情境下大多數集團母公司文化控制水平較高,這也符合東方情境下企業集團的特點。母子公司研發協同均值為3.7460,標準差為0.8572,;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均值為3.4667,標準差為0.8342,說明不同集團公司內部研發協同水平差異較大,整體研發協同水平有待提高,這也可能是目前集團子公司創新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環境不確定性平均值分別為3.5905,標準差分別為0.6958,說明樣本企業所處環境的平均競爭強度要高于平均市場動蕩程度,并且樣本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表3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

進一步對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做出考察。由表4可知,子公司創新績效與文化控制強度、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均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4095、0.3796和0.5137;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與文化控制強度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系數分別為0.7151和0.5486,說明文章主效應模型設計是合理的。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需要通過多元回歸分析進一步驗證。

(三)多元回歸分析

為檢驗假設H1a、H1b以及H2a和H2b,按照前述回歸模型,進行檢驗,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模型1檢驗了文化控制對母子公司研發協同的影響,結果顯示母子公司研發協同與母公司文化控制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正相關(β=0.6191),說明母公司文化控制強度越大,越能夠促成母子公司間的研發協同行為,驗證了假設H1a。模型2以模型1為基礎,將母子公司研發協同替換為子子公司研發協同,以檢驗母公司文化控制對子子公司研發協同的影響,結果顯示,母公司文化控制正向促進了子子公司研發協同(β=0.4329;p<0.01),由此假設H1b得證。模型3和模型4分別檢驗了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對子公司創新績效的影響,可以看出母子公司研發協同(β=0.4618)、子子公司研發協同(β=0.5648)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于創新績效,說明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均提高了子公司創新績效,驗證了假設H2a和H2b。運用Baron和Kenny(1986)的理論,結合模型5、模型6和模型7,進一步檢驗研發協同在文化控制與子公司創新績效之間關系的中介作用。在模型5中,可以發現文化控制與子公司創新績效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系數β為0.5042,而從模型6可以看到,引入母子公司研發協同變量后,文化控制與創新績效之間的正向關系仍顯著(p<0.05),但這一關系強度減弱,系數為0.4039,說明母子公司研發協同在文化控制與子公司創新績效之間起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比為39.73%,驗證了假設H3a。同理,在模型7中,在子子公司研發協同的影響下,文化控制與創新績效之間的正向關系減弱(β=0.4176;p<0.01),說明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在文化控制與子公司創新績效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比為52.27%,從而假設H3b得證。

表4 變量相關系數

注:***、**、*分別表示1%、5%、10%顯著性水平。

為了檢驗環境不確定性的調節作用,本研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構建了包括文化控制、母子公司研發協同、子子公司研發協同以及創新績效在內的全模型,研究結果如表6和表7所示。結果顯示,無論環境不確定性取低值、中值亦或高值,間接效應90%的置信區間都不包含零點,說明二者對主效應的正向調節作用顯著,從而假設H4a與假設H4b得證,證實母公司文化控制通過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對子公司創新績效產生的促進作用隨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提高而增強。同時,由表6、表7可知,當環境不確定程度較強時,其對于主效應的正向調節作用將會遞減;而對于子子公司研發協同來說,隨著外界環境不確定性的增強,其對于主效應的促進作用也將提高。其可能的原因在于,當外界環境過于動蕩時,母公司的經營可能會受到影響,而母子公司研發協同僅以母公司、子公司兩者為主體,當兩者都受到行業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時,母公司文化控制通過研發協同對子公司績效的促進作用將會受到影響;而子子公司研發協同的合作主體較為廣泛,當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大時。一方面,集團公司的多元化可使其有效規避經營風險,行業環境較為穩定的子公司向經營環境劇烈變化的子公司提供協助,以幫助其渡過危機;與此同時,基于多主體的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可充分發揮單一經營實體所不具備的規模效應,文化控制強度高的子公司間關系更為密切,交流更加頻繁,將體現出更強大的韌性。各個子公司間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通過集團內部的互助從而有效克服了外部環境的威脅,這也體現出文化控制對于發揮集團規模效應的重要作用。

表5 回歸結果統計

注:***、**、*分別表示1%、5%、10%顯著性水平,括號內為t值

表6 條件間接效應分析-母子公司研發協同

表7 條件間接效應分析-子子公司研發協同

(四)穩健性檢驗

為進一步證實模型中被調節的中介效應,借鑒Hayes(2013)[19]的方法,本文使用“bootstraping”方法對調節作用進行了全模型的檢驗,如表8和表9所示。可以看出,間接效應90%的偏差校正置信區間均不包括零點,即表明無論環境不確定性取高值或低值,文化控制通過母子公司研發協同和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影響創新績效的間接效應是顯著的,從而證明了本文結論的穩健性良好。

表8 條件間接效應分析-bootstraping分析-母子公司研發協同

表9 條件間接效應分析-bootstraping分析-子子公司研發協同

五、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集團內研發子公司為樣本,通過實地調研與問卷調查的方式,檢驗母公司文化控制、母子公司和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對子公司創新績效的影響,并考慮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作用,研究發現:(1)文化控制與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正相關,即母公司文化控制強度越大,越有利于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具體體現在促進研發制度協同、技術協同與信息協同三個方面。(2)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與子公司創新績效顯著正相關,即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子公司在技術、規模及信息上取得優勢,子公司創新績效越好。(3)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在文化控制與子公司創新績效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母公司文化控制除了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公司創新績效的提高外,亦可通過促進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對子公司創新績效施加影響。(4)母公司文化控制通過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對子公司創新績效產生的促進作用隨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提高而增強,即環境不確定性越高,母公司越有必要通過文化控制促進研發協同以提高子公司績效。

(二)研究啟示與建議

在理論貢獻方面,首先,文章首次分析并檢驗了文化控制對母子公司研發協同的作用效果,拓展了集團公司內部協同研發的相關研究。未來可以進一步探索影響研發協同的其他變量,以加深對集團內部公司間創新協同的理解,更好地發揮企業集團對外部市場的替代作用;其次,拓展了對集團控制方式多樣性的認識,證明了文化控制這一集團管控方式可以跨越子公司與母公司的邊界,充分發揮集團的規模效應,增益整個集團范圍內的協同作用,促進子公司創新績效的提高,體現出文化控制在研發管理中的優越性,彌補了行為控制與結果控制的不足,也啟示未來研究可以更多關注文化、信任關系等軟約束在集團公司中發揮的作用,尤其是對子公司創新行為產生的影響;最后,首次提出并驗證了文化控制通過母子公司、子子公司研發協同對子公司創新績效的促進作用隨著環境不確定性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發現集團文化控制作用的卓越性與穩定性,為解釋外部市場環境改善條件下企業集團仍不斷增長這一現象提供了有力證據。未來可以結合集團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進一步探究企業集團管理模式如何影響了公司間的研發協同。

在企業實踐方面,第一,研究發現母公司文化控制可以提高子公司創新績效,在集團管理實踐中,母公司可以采用文化管控這一管理控制模式,通過價值觀積極影響子公司,從而達成母子公司、子子公司間的協同效應。在日常經營中,母公司需重視集團整體層面文化政策發揮的積極作用,注重價值觀一致性的培養,設置文化管理部門,對新進員工進行文化培訓等等,以提高公司間協同能力并最終提高績效;第二,由于文化控制通過研發協同作用于子公司創新績效效果的穩定性與卓越性,在外界環境復雜多變時,母公司更應注重文化政策的推行和實施,充分發揮集團的規模優勢,借助文化控制的管控方式實現動蕩環境或強競爭環境下企業的競爭優勢。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受一手數據局限,難以獲取企業準確的財務指標(如ROA、資產負債率等)進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結論的可靠性;二是同大多數集團文化研究類似,研究樣本數量較少(105份),并且是截面數據,對于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檢驗的文化而言,面板數據更具可信性。未來研究可以在增大樣本量的同時考慮采用面板數據。

參考文獻:

[1]KIM Y, LUI S S. The impacts of external network and business group on innovation: Do the types of innovation matter?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5, 68(9):1964-1973.

[2]陳志軍, 董 青. 母子公司文化控制與子公司效能研究[J]. 南開管理評論, 2011, 14(1):75-82.

[3]陳志軍, 王曉靜, 徐 鵬. 企業集團研發協同影響因素及其效果研究[J]. 科研管理, 2014, 35(3):108-115.

[4]郭晨曦, 呂 萍. 集團成員企業的國際化戰略:資源折價溢價效應的視角[J]. 中國工業經濟, 2017(3):139-155.

[5]CIABUSCHI F, FORSGREN M, MARTN O M. Value creation at the subsidiary level: Testing the MNC headquarters parenting advantage logic[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6.

[6]EFFERIN S, HOPPER T. Management control, culture and ethnicity in a Chinese indonesian company[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 Society, 2007, 32(3):223-262.

[7]陳志軍. 集團公司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8]GOOLD M, CAMPBELL A. Strategies and styles: The role of the centre in managing diversified corporation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988, 6(4):381-382.

[9]LAMIN A. Business groups as information resource:An investigation of business group affiliation in the indian software services industr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56(5):1487-1509.

[10]GOMEZ C, WERNER S. 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and strategic forces on management style in subsidiaries of U.S. MNCs in Mexico[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57(10):1135-1144.

[11]SCHNEIDER S C. National vs. corporate culture: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0, 27(2):231-246.

[12]BJERREGAARD T. Industry and academia in convergence: Micro-institutional dimensions of R&D collaboration[J]. Technovation, 2010, 30(2):100-108.

[13]CZARNITZKI D, HUSSINGER K, SCHNEIDER C. R&D collaboration with uncerta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15, 46(2):183-204.

[14]WELCH D E, WELCH L S. Commitment for hire? The viability of corporate culture as a MNC control mechanism[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6, 15(1):14-28.

[15]SENGUL M, GIMENO J. Constrained delegation limiting subsidiaries’ decision rights and resources in firms that compete across multiple industrie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13, 58(3):420-471.

[16]ANDERSSON U, FORSGREN M, HOLM U. Balancing subsidiary influence in the federative MNC: a business network view[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 38(5):802-818.

[17]CIABUSCHI F, DELLESTRAND H, MARTN O M. Internal embeddedness, headquarters involvement, and innovation importance 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1, 48(7):1612-1639.

[18]BEERS C V, ZAND F. R&D cooperation, partner divers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4, 31(2):292-312.

[19]HAYES A F. 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 moderation, 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M].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2013.

[20]OKAMURO H, KATO M, HONJO Y. Determinants of R&D cooperation in Japanese start-ups[J]. Research Policy, 2011, 40(5):728-738.

[21]李志強, 趙衛軍. 企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協同研究[J]. 中國軟科學, 2012(10): 117-124.

[22]KHANNA T, RIVKIN J W. Interorganizational ties and business group boundaries: 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6, 17(3):333-352.

[23]范建紅,陳懷超,陳 安. 控制機制對母子公司知識轉移的影響研究: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建模與仿真[J]. 情報理論與實踐,2016,39(06):88-95.

[24]TUNG H, CHANG Y. Effects of empowering leadership on performance in management team: Mediating effects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team cohesion[J]. Journal of Chine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2011, 2(1):43-60。

[25]王曉飛,呂文棟,汪全勇.探索性創新和挖掘性創新整合模式的研究:基于組織雙元結構觀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04):19-24.

[26]LUO X, CHUNG C N. Keeping it all in the family: The role of particularistic relationships in business group performance during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5, 50(3):404-439.

[27]陳志軍. 母公司對子公司控制理論探討:理論視角、控制模式與控制手段[J].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1):133-139.

[28]CARBONI O A, RUSSU P. Complementarity in product, process,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decisions:Evidence from european firms[J]. R & D Management, 2017

[29]PIROLA-MERLO A, MANN 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creativity and team creativity: Aggregating across people and tim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4, 25(2): 235-257.

[30]劉 超, 劉新梅, 李沐涵. 組織創造力與組織創新績效:戰略導向的調節效應[J]. 科研管理, 2013, 34(11):95-102.

[31]AHUJA G, KATILA R. Where do resources come from? The role of idiosyncratic situa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25(8-9):887-907.

[32]AHUJA G, LAMPERT C M.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large corpor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how established firms create breakthrough inven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6-7):521-543.

[33]COHEN W M, LEVINTHAL D A.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0: 128-152.

[34]李 海,張 勉. 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嗎?:文化契合度對企業績效的影響[J].中國軟科學,2012(04):125-134.

[35]WILKINS A L, OUCHI W G. Efficient culture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3, 28(3):468-481.

[36]FANG E, ZOU 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marke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9, 40(5):742-761.

[37]JANSEN J J P, BOSCH F A J V D, VOLBERDA H W. Exploratory innovation, exploitative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moderators[J]. Erim Report, 2006, 52(11):1661-1674.

[38]LI H, BINGHAM J B, UMPHRESS E E. Fairness from the Top: Perceived procedural justice and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M]. INFORMS, 2007.

[39]ZHANG C, VISWANATHAN S, JR J W H. The boundary spanning capabilities of purchasing agents in buyer-supplier trust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1, 29(4):318- 328.

[40]王 娜,王永貴. 跨國公司子公司自主決策權的戰略性影響研究[J].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17, 39(5):58-72.

[41]CIABUSCHI F, HOLM U, MARTN O M. Dual embeddedness, influence and performance of innovating subsidiaries 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4, 23(5):897-909.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激情|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 精品国产自|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毛片免费试看| 看国产毛片|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色站|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大片高| 五月天天天色|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91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婷婷亚洲天堂|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亚洲一区网站| 久久免费成人| 99草精品视频|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欧亚日韩Av| 91九色最新地址|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三级精品| 麻豆a级片| 国产美女91视频|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亚洲永久视频|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不卡网亚洲无码| 噜噜噜久久|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91av国产在线|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99久久精彩视频|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91麻豆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91福利免费|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欲色天天综合网|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无码免费试看| 91精品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干|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