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教育改革實踐的不斷推進,現代教育越來越注意針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學生提升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前提,既有助于提高其學習成績,與此同時,還會提升教師的工作質量。小學教育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生教育的開端,屬于基礎教育階段,該階段的學習會深刻地影響到學生后期的發展。在素質教育盛行的背景下,語文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認識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我們學生的重要意義,積極主動地尋找突破口、采取適當的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做好鋪墊。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習習慣;重要意義;措施
一、 教學設想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版第九冊的小學三年級上學期第一組第一篇課文,作者為吳然。通過學習這篇文章,讓學生認識到民族小學的學生們和諧的生活場景,感受到文章中表現出的對民族團結的驕傲和對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并在學習中對我國的多民族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到學生學習的各個過程中。
二、 教學目標
1. 對課文中的生字進行了解。同時要會寫重點的生字。對課文中的重點的詞語能夠正確的讀寫。2. 能夠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學習課文內容對民族小學的具體的學習場景有所了解,體會《我們的民族小學》中表現出的民族團結和對民族小學的贊賞之情。3. 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交流、傾聽的習慣。
三、 教學過程
1. 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欣賞一段音樂,同學們仔細聆聽,聽一聽這段音樂表達的內容是什么。
教師播放音樂《愛我中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師:正如歌曲中所唱到的,我們國家一共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不同的民族之間的穿著打扮各不相同,還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就像傣族有潑水節,那么同學們了解哪個民族特有的習俗呢?
師:在我們國家的一些地方,許多民族生活在一起,和諧相處。因此不同民族的孩子們在同一所學校學習。這樣的學校被稱作民族小學,大家想不想對這樣的學校有更深入地認識?接下來我們就共同去這所學校參觀一下。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2.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師:這所民族小學與我們平時常見的小學在哪些地方有什么不一樣呢?讓大家共同去了解這所民族小學,去認識這所民族小學中的學生們,看看他們上課的場景,看看他們的學校是什么樣子的,去感受這所民族小學的別樣風采。接下來呢,老師會為大家朗讀這篇文章,同學們認真傾聽,同時把與民族有關的詞語畫出來。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能夠靜下心聽老師以及同學的講話習慣。
師:聽完老師的朗讀,同學們一定想自己去閱讀,接下來請同學們自己來朗讀這篇文章,在朗讀的同時,同學們注意要標出文章的各個段落,同時標注出自己陌生的生字詞,在朗讀完成后,通過自己查字典或者詢問等方式解決生字詞。自己讀完后和同桌相互聽讀課文,在讀中鞏固識字。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標注自然段和生字詞,同時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3. 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師:在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接下來請同學們小組之間進行合作,小組中每個人逐段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每段話表達了什么內容,在朗讀完成之后小組之間討論讀了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大家看看課件上的空能不能填上。
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在閱讀完文章后,思考文章的內容寫了什么,這篇課文先寫了什么,接著又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內容。
師:剛才同學們對文章進行了更加詳細的閱讀,并對文章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課件出示:這所民族小學是一所()的學校,這所民族小學是一所美麗、風景秀麗、色彩豐富、布滿植物的學校。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從課文的描寫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這所民族小學充滿著多種多樣的花草樹木,學校的學生們穿著顏色鮮艷的衣服。
師:這篇課文僅僅寫了民族小學的美麗嗎?同學們仔細朗讀下面的幾句話,同學們認為“我們的民族小學”還是一所怎樣的小學呢?哪位同學有不同的發現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到文章中表達的民族小學的和睦溫馨的氛圍,以及民族小學的團結。
課件出示:“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同學們讀課文。”
師:同學們,你們對這樣的一所“美麗的、團結的、歡樂的、祥和的民族小學”有什么樣的情感呢?如果是你們在這樣的一所學校學習,你們會喜歡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嗎?大家能夠在朗讀中體會到作者對于這所民族小學的情感嗎?請同學們再次大聲地朗讀這篇文章,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在寫作時的情感,在朗讀時在這情感去讀,待會請同學們起來分享自己的見解。
師:為什么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會有著這么美麗的風景,會有著如此團結的氛圍,同學們之間的相處會如此和諧?請同學們思考這一個問題。
師:是啊,就如同歌曲中唱到的,“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國家的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個大家庭,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因為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如同一個大家庭一樣團結,我們的國家才會如此的強大和諧。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是各民族之間團結和諧的象征和體現。
四、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養成傾聽、交流的習慣。從教學開始的播放音樂,讓學生們認真傾聽,之后的教師朗讀課文時讓學生仔細傾聽,都是在培養學生的仔細傾聽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及學生回答教師提問的問題都是讓學生養成多交流的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醒學生在朗讀時標注自然段以及不認識的字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課文等,這都是在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地探討,這也有助于學生養成在閱讀時邊閱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點點滴滴中逐漸養成的,而教師的作用是監督學生和幫助學生,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督促,學生能夠逐漸地樹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師在班級中的一些規定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一些好的習慣,如規定學生上課不能遲到等,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讓學生養成按時到教室的習慣。
作者簡介:
朱瑤,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成縣河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