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使高三英語復習課更有效一直困擾著很多的高三英語教師。教師們為之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與實踐但總覺得效果還是不夠滿意。筆者一直在實踐中尋覓更有效的教學模式,通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了諸如單選教學的“一題多變法”、完形填空教學的“一文多練法”、寫作教學的“一文三寫三批法”。筆者將就這些話題一一談談高三英語復習課中“深加工、重操練”的教學方法的思考與實踐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關鍵詞:加工層次理論;情景法;交際法;語言習得理論;圖示
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提出的加工層次理論(Theory of Levels or Depths of Processing)認為,記憶保持的效果不在于重復次數的多少,而在于加工的程度,加工的深度越深,對某事的記憶越持久。高三的英語復習課教學中,教師們往往會發出感嘆:某某知識點我明明已將講了很多遍了為什么學生總是記不住,事實上,造成這種情況的存在恰恰是因為教師們只重視了淺層次的重復操練、形式上的加工而忽視了教學內容深層次的加工。那么,如何在英語復習課不同題型下加深知識加工的深度呢?筆者實踐中操作如下:
一、 抓住考點,單選“一題多擴教學法”拓展學生知識點理解的廣度與深度
江蘇英語高考單選試卷命制的特點是:重視詞匯、語法在語境中的運用,淡化“純”語言基礎的考查。然而語境靈活、多變,詞匯和語法點的在語境中容易掉入出卷“陷阱”,不易辨清。不過高頻考點是一樣的。如,詞義辨析、定語從句、時態等等。因此在復習中一一突破高頻考點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人選擇題海戰術,重視做題的廣度與次數,雖有效果但耗時費神,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筆者借用數學教師的“變式法”教學,崇尚引領學生一起做“一題多變”的游戲,在變式中培養學生聚散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與學生一起對試題進行深層次加工,從而使學生徹底理解與掌握該類考點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徹底地掌握該考點的命制特點。例如,2017年江蘇英語高考卷第27題:He hurried home, never once looking back to see if he .
A. was being followedB. was following
C. had been followedD. followed
這是一道時態題,筆者在講解中深挖掘試題的幾個方面進行多模態教學加工:
1. 依題意加工,使學生先領會清楚本題的含義。
幻燈片如下圖所示:
27. He hurried home,never once looking back to see if he .
A. was being followedB. was following
C. had been followedD. followed
試題本身是抽象的,如果講解中配以相關的圖片化抽象為形象,學生就如身臨其境,對試題的理解也會很深刻。本題的意思是他匆忙地回家,一次也不敢回頭看看他是否被人跟上了。配上時間軸圖示以及某個人行走的圖片,學生就能體會到這個人在回家途中(hurried home)過去這個時間段內,他一刻也不敢回頭(過去回家的這段時間某個動作一直在發生,所以應該是過去進行時,依據題意他被跟隨,所以要用過去進行時的被動語態)。
2. 依據該考點針對性再加工,使學生對該時態進一步熟悉感悟。
He a book about China last year, but I dont know if he it.
A. wrote; has finished
B. was writing; has finished
C. was writing; had finished
D. wrote; will finish
【解析】非常容易誤選A。其實答案為B。從“I dont know if he has finished it”推斷,他去年一直在寫,應該用過去進行時。
3. 讓學生翻譯含一般過去時和過去進行時態的句子,使他們在比對思考中對思維進行深加工,更深刻地領悟過去進行時。
如比較下面兩句話的內涵:Eg. We were building a reservoir last winter.去年冬天我們在修建一座水庫.(可能尚未建成) Eg. We built a reservoir last winter.去年冬天我們修建了一座水庫。(已經建成)以上是筆者單選教學中的常用方法,絕不就提講題,而是堅持深加工,堅持在語境、語篇中“一題多變”的教授方式,久而久之學生思維更深刻,思考問題也更全面了。
二、 加深文本理解,完形填空“一文三練法”增強學生閱讀思考的厚度
高考完形填空題的選材多為具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或夾敘夾議、或富有哲理。在完形填空題中,不再重點考查語法規則,而是辨別詞語之間的差異和上下文的聯系與理解,要求考生通過具體的語境做出選擇。既然,完形填空有這樣的特點,那么我們教師深加工處理完形填空的文本時就要時刻以這些方面為依據。舉部分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英語試題為例:When my son Gene was about 12 years old, I started helping him learn to 36 . I bought twenty chickens and asked him to 37 them. I told him that they would be his own chickens and we would 38 the eggs from him. However, he would have to buy chicken 39 with the money he made from the eggs
36. A. cookB. shareC. countD. work
37. A. take care of B. observe
C. trainD. play with
38. A. saveB. borrowC. buyD. keep
39. A. nestB. soupC. meatD. feed
——以此篇為例,筆者首先以本篇完形填空的參考答案為依據通過改寫補全文本空缺,所補的詞匯應不是選項里的詞,但又符合文本的意思,然后以新形成的完整文本為閱讀材料,從閱讀理解的角度設置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體裁、題材,作者的思想、情感與態度,賞析、推敲其中的一些妙詞佳句,深刻理解文本等等。例如,Why did Genes mother buy twenty chickens for him? A. helping him learn to share B. helping him learn to count C. helping him learn to cook D. helping him learn to work.筆者主要運用語言習得理論為學生掌握語言創造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圖示(schemata)。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的預測能力,為理解文本做好鋪墊。總之,筆者用閱讀理解講解的方式上了第一遍課。第二遍課,筆者把出的題通過加工又改成了任務型閱讀題,筆者試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總結與歸納等思維品質。舉部分設置的試題為例:
1 happened to Gene.
*He was asked to 2 after twenty chickens.
*He should buy chickens food with the money he 3 .
*He felt 4 that he would make his first fortune.
倘若時間足夠充裕,筆者還會把此文加工成材料作文,讓學生概括與續寫。通過不同形式加工、練習,學生既會對完形填空所設的詞的感知、理解、推敲與記憶的能力就會達到一個全新的程度,也會對閱讀理解,任務型等題型把握的更加到位。
三、 加重針對性操練,寫作教學的“一文三寫三批法”提高學生寫作技能的水平
寫作過程法強調交際中學習;強調語言內容和反復修改;注重同伴評價和反饋;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曹瑜,2007)。筆者探索中實行“一文三寫三批”師生互動模式,總體上多用簡單句,并列句,盡量避免用主從復合句。三寫三批具體操作如下:
一寫:學生根據寫作要求完成書面表達,交老師批改。教師批改時注上相應的符號。如,漏詞:^,標點錯誤:△,句子結構錯誤: ,拼寫錯誤:○等,批好后發還給學生。二寫:學生拿到教師修改稿后寫二稿,寫好后交給教師再次批閱。選出優秀作文供學生參閱思考。三寫:學生根據老師的二次批改并借鑒范文里的好詞好句(范文抄寫在頁面左邊),再寫一遍,寫好后再上交給老師。老師批改,打分給評語。
參考文獻:
[1]曹瑜.“過程寫作法”較之“結果寫作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2]舒白梅.現代英教學[M].中國環境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3]榮鵬飛.情景教學在高職管理學課程中的運用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1,(11).
[4]吳世雄.認知心理學關于記憶的研究對英語詞匯教學的啟迪[N].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3).
作者簡介:
錢學習,江蘇省鎮江市,鎮江市丹徒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