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除了將教材實驗中的知識點講解和實驗過程操作外,如果能發現實驗中一些容易被人們忽略卻又非常豐富的資源并加以利用,那么不僅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而且還可以將學生的學科素養得到有效培養和穩步提升。而這些資源,通常被稱為“隱性資源”。本文主要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隱性教學資源展開發掘,并嘗試應用于實踐及指導,從而讓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兩方面不斷豐富和提高。
關鍵詞:生物實驗;隱性;探究;教學資源
一、 結合生活實際,發掘實驗材料
生物實驗的實際教學過程不能停留在教材安排上,一定要充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從中發現一些有用的教學資源,并不斷豐富整個過程中所需的材料,對學生產生有利的引導,繼而促進學生自主性的探究。另一方面,學生自己也要做個生活有心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發現與學習有關的資源或材料。我們實際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東西就可以作為實驗材料,比如洋蔥可以用來作為“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這個實驗的材料,紙板可以用來作為“空氣塵埃測定板”這個實驗的材料,喝完的透明飲料瓶可以用來作為“螞蟻的社會行為”這個實驗的材料。比如,在“了解小腸壁的結構及其特點”的生物實踐操作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身邊常用的材料模擬制作這一模型,如剪刀、膠水、紙板、線團、尺子等。由于這些材料在生活中很常見,利用這些材料進行實驗,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習慣,另一方面又鍛煉了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
二、 開放實驗方式,開發隱性資源
采用開放實驗是開發隱性資源的常用方法。這需要教師在實驗之前將實驗的目的和具體要求向學生交待清楚,然后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選擇相應的實驗方法和設計實驗步驟,教師整個過程中只起到適當指導的作用。比如,在“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這個實驗中,教師先說明實驗目的及具體要求后,學生自主選擇實驗方法和設計實驗步驟。但是,經過學生自主實驗之后,發現了兩組截然相反的實驗結果,即高濃度酒精使水蚤的心率有變慢也有變快。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適當指導學生去思考其中緣由,之后再讓學生進行實驗。經過這樣反復思考后,學生不僅對實驗更加感興趣,而且在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知識掌握也更加牢固,這就是開放實驗教學的特點。
三、 從生活實踐出發引發探究,實現實驗選題的多元化
作為最基礎的自然學科之一,生物學與每個人的生活的每一點滴聯系都非常密切。所以,課題的選擇和研究能夠有效創造學習主體的思維。在素質教育目標的指導下,以往傳統的講學實驗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開放式實驗。所以,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除了注重學科與生活密切聯系外,還要重視師生參與討論的必要性。只有這樣,一方面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和鞏固,另一方面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加容易形成。不過,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要注意到生活與教學中的細節,如此才會不斷發掘生物實驗資源。
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建立在學生的實際生活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探究課題出現,才會有更多的資源生成。比如七年級第三單元里面講到了植物對環境的作用,有些學生聽完之后,結合可吸入顆粒物也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首要因素,想到了是否可以通過實驗對比不同的葉片對粉塵吸附的效果也不同。在學生與教師交流后,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資源設計實驗,并和學生共同完成。
四、 善用實驗中的錯誤資源,引導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通常思維都比較活躍,而且想象力非常豐富。加上好奇心很強,所以在進入實驗室之后,往往實驗還沒有開始正式操作,有的學生就已經動手操作。這樣一來,實驗過程中出錯難以避免。此時教師不應責怪學生,應借助這一錯誤資源,順勢利導啟發學生思考、探究,從而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比如,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學生將手指甲和頭發放在載物臺發現并未觀察到物體。這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回歸教材,將教材知識和實驗進行對比。之后,學生通過對比發現薄且透明的物體才會在光學顯微鏡下被觀察到。如此一來,學生通過錯誤的資源就學會了其中一個知識點。而教師在利用這個錯誤資源時,不僅糾正了學生的錯誤,又讓學生的知識得到了鞏固。
又如,七年級上冊有一個關于“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的生物實驗,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之前,需要組織學生到野外捕捉一定數量的鼠婦作為實驗的主要材料。并且,待該實驗完成以后,應該將捕捉的鼠婦放生。但是,放生的鼠婦卻成了學生的玩物。教師在發現這一缺少愛心的行為并對學生進行教育后,學生卻認為鼠婦本有害,應該被消滅掉。不能說學生回答錯誤,為此教師應繼續引導學生討論鼠婦是否應該被消滅這個問題。這樣一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引導了學生要辯證地看待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了生物鏈的重要性。
由于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具有階段性,所以在未接觸到相關內容時,存在一些錯誤也可以理解。教師反而可以利用這些錯誤作為教學實例,引發學生對生物學及生物實驗的思考和探究,從而不斷啟發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最終讓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可用于生物實驗中的教學資源非常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和實驗中來,而且還要不斷挖掘一些生物實驗中所包含的隱性教學資源。利用一顆包容的心,帶領學生一起完成課題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擁有更廣闊的思路空間,而且實驗技能得到了提高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石美銀.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錯誤資源的挖掘和利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2).
[2]莊秀虹.充分挖掘鄉村資源促進鄉村中學生物教學[J].華章,2013(31).
[3]譚群霜,何英姿.初中生物實驗中隱性教學資源的挖掘和利用[J].教學與管理,2015(16).
作者簡介:
李惠婉,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龍文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