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越發受到人們關注。要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需要考慮到社會、時代、家庭等因素,只有綜合考慮到這些因素并且展開相應的教育對策,才能夠確保幼兒心理健康,培養幼兒的整體素質和優秀品質。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新時期;教育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已經受到各階層人們的廣泛關注,而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幼兒時期正是心理發展、人格塑造的關鍵期,所以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需要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同時結合實際環境和具體情況,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多方面、多途徑地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確保幼兒的心理健康。
一、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的心理健康指的是幼兒心理發展健全,能夠正常對待外界的各種變化,能夠適應并可以及時調整情緒,對社會各方面表現出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自信、積極向上,擁有正常的人際關系。幼兒的心理健康程度是先天遺傳的生理特征與后天的養育方式、成長環境等刺激共同作用的結果。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兒童精神障礙約20%,嚴重精神病占比達3%!雖然幼兒心理健康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幼兒心理與精神健康的整體水平卻在惡化,所以我們需要科學地研究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各方面因素,對癥下藥,采取正確的措施,對幼兒進行心理教育,使其健康成長。
二、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要想針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采取相應的對策,就必須了解對幼兒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的各個方面。
(一) 遺傳因素
隨著科學界的不斷探索,已經可以確定遺傳因素對于人們的心理發展會有一定的影響。父母的一些生物特性可能會遺傳給后代,幼兒的心理便會在遺傳的基礎上發展,這也是目前人為不可控制的部分。
(二) 社會因素
當代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心理發展。幼兒在與社會接觸的時候,有可能模仿社會人員的一些行為或話語,如果模仿的一些行為或話語是錯誤的,而又沒有及時糾正,長時間下來就會影響幼兒的成長,從而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創傷。相反的,如果有著良好的社會風氣,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會有著很好的積極作用。
(三) 時代因素
時代的發展對于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而幼兒的心理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現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以說是家家都有,許多家長也都會給孩子們娛樂玩耍,可能會讓幼兒養成貪玩的心理。而孤立起來的城市住房也讓更多的孩子不能更多地夠接觸到社會外界,容易讓幼兒變得孤僻。
(四) 教育因素
在幼兒園的教育中,老師在教育幼兒過程中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僅直接影響到教育活動的開展,往往會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一些不正當的教育方式,如不經意間一些“關小黑屋”“不許回家”等的嚇唬性語言,因為缺乏耐心、心情不好等原因而對幼兒表現出的不良態度,都會對幼兒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陰影,影響幼兒的健康發展。
(五) 家庭因素
家庭對于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可以說是最大的。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家庭的陪護下,家長的教育方式和行為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1. 家庭結構
家庭的組成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單親家庭、父母親長時間不在身邊等等,都會使得幼兒有人格上的缺失,完整的家庭、父母的陪伴肯定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發展。
2. 教育方式
家長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夠在小孩身上很好地表現出來。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和長輩都容易溺愛孩子,但這對孩子的成長、學習和價值觀都會有很大的害處。長時間被慣著,容易養成自大、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社交與發展。而在生活中盡量以客觀的態度對待孩子,更能讓孩子養成相對獨立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們融入集體。
3. 行為方式
父母在不經意間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也會影響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家長隨意的一個行為,有可能就成為影響孩子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規范自己,也間接地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出了一定貢獻。
三、 積極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在這個生活節奏迅速的新時期中,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結合各方面因素,在保證幼兒身體健康成長的同時,積極開展健康心理的培養對策。
(一) 加強社會關注和師資隊伍建設
隨著一些網絡曝光的幼兒安全問題,社會各階層都聚焦于幼兒的安全健康問題,但幼兒的心理健康同樣不容忽略,因為心理疾病而引發的慘劇并不少,所以對于心理健康,一定要從幼兒抓起。國家政府已經對幼兒教育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加強建設優良的師資隊伍,同時也可以多對幼兒教師開展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課程,或者聘請一些幼兒心理學方面的專家,開展一些教育講座。只有整體師資隊伍提高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朝著理想的方向邁進。
(二) 幼兒教育中提升對心理健康的關注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不僅要保證好幼兒的身體健康,同時需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孩子在未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1. 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幼兒健康心理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環境,一個優秀的教育環境,可以促進幼兒的早期教育。幼兒園、家庭需要給幼兒營造出一種溫暖、關愛的真實環境和心理氛圍,給予幼兒以安全感和親切感。
2. 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習慣包括了生活、衛生、禮貌、學習、行為等方面。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引導幼兒在各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可以說教育便是培養習慣,擁有良好的習慣可以收獲一生的成功。
3. 注重幼兒的品格塑造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也囊括了對于良好品格的塑造,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品格,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培養孩子一些積極優秀的品質,也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三) 教師與家長共同溝通幼兒心理健康
在這個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新時期,幼兒教師可以更方便與家長進行即時的溝通,雙方共同努力,讓幼兒健康成長。
大部分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由家長的不經意行為造成的,教師在發現的問題的同時需要及時與家長間進行聯系溝通,找到問題源頭,并且共同努力解決。
現在有很多幼兒園開始增加一些親子活動,這正是對家長和幼兒互動很好的嘗試,通過這種活動,不但能夠增加家長與孩子之間感情,還可以促進幼兒積極向上的心理,讓幼兒學會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獨立性強、有責任感、善于社交等積極情感,讓家長提高認識,注重幼兒教育,一舉兩得。
作者簡介:
史靜月,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珠江御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