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廷富
摘 要把教學內容與校園文化進行有效地結合,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對學校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學校產生更加深厚的感情,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語文;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003-01
在新課改時代背景下,新課改把語文教育與校園文化有效地結合起來,這樣既能讓學生對學校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又能讓學生對學校產生更加深厚的感情,同時也有效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一、校園文化的基本含義
校園文化主要是指一所學校特有的辦學思想以及獨特的發展歷史和教育環境,是學校中所有成員所共同形成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統一體。校園文化主要表現的是一個過程,并且也會在日常的發展中對學校的每一位成員造成不可或缺的影響。如果能夠把語文教學和校園文化相統一,可以更好地創設一個教學的情境,并且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精神都能夠得到培養,可以讓校園文化逐漸變得更和諧,而且校風也會變得更加純凈。
二、語文教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在語文教學中,開設校園文化選修課,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合適的土壤
學??梢越Y合本校實際情況,緊扣校園文化的主題,開設校園文化選修課,對校園文化主題進行多層次全方面的解讀,進而補充豐富校園文化的思想內容,深入探究挖掘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引導學生體會學校文化的豐厚底蘊,體會學校文化的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進學生對學校文化的理解,提升學生對學校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校園的物質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在這樣特定的背景之下,語文教學完全可以擔負起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的重任。語文教學在營造校園文化氣息的過程中,最主要是把校園文化更加集中地反映出來,并且能夠激發學生們對于校園文化的創造和不同的理解。語文與其他學科相比,在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濃厚的文化時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且,語文教師與其他的教師相比也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蘊,更能夠通過改變教學方法、豐富學習形式和學習內容,培養學習興趣的途徑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讓語文教學為學生的人生道路點亮一盞明燈。
依托語文教學來加快校園文化建設的步伐,讓物質和精神能夠更快更好的實現統一。在中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之中,有很多都貫穿了人文精神和素質培養,能夠讓學生接受思想的指引和情感的熏陶,并且讓學生更好地去感受美、思考人生的真諦。哪怕是語文中簡簡單單的文字訓練,甚至是對于一篇課文的解讀,也都能夠讓學生慢慢地體會到語言文化的美感,進而去意會一些難以言傳的精神。通過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配合能夠讓校園文化形態變得更加完善,對于學校文化系統的協調和發展,也有很強烈的促進作用。
(二)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特色教育活動,為校園文化建設搭建恰當的平臺
普通高中學校應從本校實際出發,努力創造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不能僅停留于干凈整潔的校園、開闊明亮的教室、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等,還要在校園建筑風格、整體布局等方面充分體現自身的特色,更要通過各種教育特色活動,體現專業精神和人文精神。
特色文化活動最能鍛煉人,培養人才,既推動了學校文化的發展,又讓學生打下了學校文化神圣的烙印。緊密結合學校文化的定位,開展一系列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學校文化發展最好的平臺。
中學語文會涉及到一些與校園文化主題有關的經典作品,或者專門拓展一些與校園文化主題有關的經典作品,在對這些經典作品的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讓學生們進行交流和討論,每一個人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并且與他人進行思想上的交匯,就一定能夠迸發出催人奮進的火花。學生可能在剛開始接觸經典著作的時候不知道該怎樣去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完成這個分析的過程,這對于很多語文老師來講,只是舉手之勞,而且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何樂而不為呢?既能夠讓學生們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同時還能夠讓校園文化的建設得以加強,這樣的教學,才是更加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也是新課標中學語文教學希望每一位教師能夠實現的終極目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讓學生們掌握學習方法,才能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鋪路搭橋的作用。
(三)在語文教學中,踐行滴灌滲透教學理念,讓學校文化入腦入心潤物無聲
“見賢思齊”是人之常情,老師必須在是非曲直、義利得失等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做學生的品行之師,真正擔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且普通高中學校小組教學的授課模式,決定了學生對教師的“偶像情結”較非藝術學校更突出,專業教師在教授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他的工作態度、敬業精神,乃至言行舉止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生活態度、專業追求和價值取向。學校應把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與考核擺到與專業教學技能的提高與考核的同等高度,做到技能與素養“兩手抓”,老師要力求學為人師,用自己的言行來熏陶學生,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老師要把校園文化的精神,一點一點地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校園文化的正面影響,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該注重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要能夠把課本的知識和課外知識結合在一起,給學生拓寬學習的渠道,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有很多學校在幫助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這會讓學生們的學習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對語文這門學科來講,文字類的內容極其容易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如果缺乏良好的文化熏陶,對于學生們的語文學習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學校應該是一個擁有濃厚文化氣息的地方,能夠讓學生再次接受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高尚的道德熏陶,并且受到精神的影響,吸取進步的動力。語文的教學就擔負了這樣的神圣使命,應該讓學生在學校接受到更全面的學習,感受到學校文化的獨特魅力。